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SW-324)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余增亮蔡冬清王相勤詹福如柳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核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加速器
  • 3篇复配
  • 2篇絮凝
  • 2篇链霉菌
  • 2篇静电加速器
  • 2篇壳聚糖
  • 2篇空气负离子
  • 2篇复配物
  • 2篇磁场
  • 1篇动力学
  • 1篇秀丽隐杆线虫
  • 1篇絮凝预处理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发酵
  • 1篇氧自由基
  • 1篇在线检测
  • 1篇沼气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效应
  • 1篇束流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等...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淮安信息职业...

作者

  • 8篇余增亮
  • 4篇詹福如
  • 4篇王相勤
  • 4篇蔡冬清
  • 3篇齐学红
  • 3篇许永建
  • 3篇柳丹
  • 3篇许明亮
  • 2篇吴跃进
  • 2篇吴李君
  • 2篇季程晨
  • 1篇鲍凌志
  • 1篇韩伟
  • 1篇张蕾蕾
  • 1篇王荣富
  • 1篇蔡克周
  • 1篇赵烨
  • 1篇钱世钧
  • 1篇陈华
  • 1篇陈少鹏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2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核技术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控改性复配物治理水华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对酸改性粉煤灰与超纯磁铁矿粉复配物絮凝并通过磁力收集淡水水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浓盐酸改性的复配物,在粉煤灰用量为120mg/L,超纯磁铁矿粉用量为60mg/L的情况下,对藻液浊度、COD、FN/FP含量等水质指标处理效果最佳,而且磁响应性强,移出速度快.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蔡冬清柳丹季程晨王相勤余增亮
关键词:粉煤灰磁控复配动力学
应用hprt和CD59基因研究辐射旁效应的产生及机理被引量:4
2006年
本研究将辐射后的hprt-AL细胞与未辐射的hprt+AL细胞共培养,通过加有次黄嘌呤氨甲基喋呤胸腺嘧啶(HAT)的培养基选择性杀死被辐射的hprt-AL细胞,探讨了损伤信号在辐射与未辐射细胞间的传导及其机理.研究发现受辐射的hprt-AL细胞能将损伤信号传导给未辐射的hprt+AL细胞,导致其CD59基因位点突变率显著性增加.通过观察DMSO和Lindane对α粒子照射诱发的细胞旁效应的抑制作用发现,在受辐射的共培养实验组中,Lindane能显著提高未辐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其突变率;DMSO仅能提高其存活率,但对其突变无明显影响,显示细胞间通讯在α粒子照射诱发细胞存活及基因突变旁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张蕾蕾吴李君韩伟陈少鹏鲍凌志赵烨余增亮
关键词:活性氧自由基
α粒子注入拟南芥胚胎/胚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06年
该研究表明,1Gy、10Gy和100Gy的α粒子注入拟南芥胚后,胚的发芽率均达96%以上,α粒子注入对胚生活力的影响体现在发芽势,照射1Gy发芽势呈升高趋势,剂量大于10Gy发芽势低于正常水平。主根长度的变化趋势与发芽势一致,100Gyα粒子注入使主根的重力敏感性降低,而在竖直的培养基上呈“S”型生长。Vc清除过氧化氢实验表明,100Gy的α粒子注入的拟南芥胚,在含0.2mmol/L Vc的MS培养基上,根的重力敏感性恢复正常。α粒子注入引起的重力敏感性及根长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过氧化氢的产生有关。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的含量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SOD活性在100Gy时降低。该研究表明,α粒子注入可能通过诱导信号分子过氧化氢的增加,引起生理水平的变化。
任杰吴李君王荣富杨根王家保吴跃进卞坡余增亮
空气负离子对阿维链霉菌发酵周期及产量的影响
2007年
为了研究低浓度空气离子对微生物的效应,利用低浓度空气离子对固体培养基上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作用,分析了其次生代谢产物产生时间早晚,各组分含量变化,并且初步研究有效成分含量提高的机理。用浓度为5×103/cm3的空气负离子连续十天处理固体培养基上的阿维链霉菌,经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后发现:经过处理,该菌株提早四天到达阿维菌素(Avermectins,AVM)产素平台期,有效成分B1a和B1b提高约20%,而无效成分含量无显著提高。经过分析,低浓度空气负离子可有效缩短该菌种的发酵周期,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刺激次生代谢过程。
杨倩许永建郑之明
关键词:负离子阿维链霉菌阿维菌素
磁聚去除淡水藻华的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研究了磁场作用下壳聚糖与Fe3O4复配去除淡水藻华.结果表明,在壳聚糖用量1.6mg/L,Fe3O4用量4mg/L的情况下,通过0.5T的外磁场富集可使藻个数由4.80×106个/mL降为2.80×103个/mL;叶绿素a去除率达100%.藻液浊度、COD、总N、总P含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9.6%、85.0%、73.9%、28.7%,并初步探讨了磁聚除藻的机理.
柳丹蔡冬清王相勤余增亮
关键词:壳聚糖磁场复配絮凝
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针对维生素C废水生化处理难度大、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采用磁聚复配物絮凝预处理维生素C废水,讨论了pH、复配物用量、搅拌速度与时间、温度、磁场强度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5~6,40mg/L壳聚糖与100mg/LFe3O4复配,搅拌速度200r/min下搅拌5min,温度35~40℃,外加磁场(0.5T)作用1min的情况下,维生素C废水的絮凝率达到99.6%,COD去除率为87.5%,表明磁聚复配物对维生素C废水不仅有很好的净化效果,且可显著提高固液分离的速度。
柳丹王相勤季程晨蔡冬清余增亮
关键词:维生素C废水壳聚糖磁场絮凝
单离子束能量稳定性的改进
2008年
设计了旋转伏特计(Generating voltmeter,GVM)控制电路以稳定静电加速器终端高压,以提高单离子束能量稳定性、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和定位精度等束流品质。建立了简化模型计算束流能量不稳定性与单离子束束径的关系。测试结果表明,增加GVM控制后,单离子束稳定工作的时间可达6 h以上,单离子束束径约减小了10%。
齐学红许明亮詹福如
关键词:静电加速器
单离子束技术概述被引量:2
2007年
对单离子束的发展和应用作了介绍。结合我国首台单离子束装置CAS-LIBB,综合讨论了准直器限流型和静电透镜聚焦型两种典型单离子束的技术结构。限流型结构简单但定位精度有限,聚焦型条件苛刻但可获得亚微米束,是单离子束发展的趋势。评估了前探测、全前置探测和后探测3种单离子束探测方式及其特点,研究了这3种探测方式对辐照离子的计数精度和单离子束品质产生的影响。对CAS-LIBB装置研制了光导型全前置探测器以提高计数精度和束流品质。最后设计了快速荧光在线检测技术方案。
詹福如许明亮许永建余增亮
关键词:在线检测束流品质
氟氏链霉菌离子束注入突变谱的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用低能N+离子束注入转谷氨酰胺酶产生菌氟氏链霉菌后,通过试验,初步确定了注入的效应曲线,获得了一系列突变菌株。提取原始菌株和突变菌株的DNA,采用PCR反应分段扩增出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并将特异性条带克隆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型的鉴定,分析离子束注入引起链霉菌基因的基因突变类型及特点。结果显示:碱基变异的类型包括转换、颠换和缺失。在检测到的24个碱基突变中,主要是碱基的置换(87.5%),碱基缺失的比例比较小(12.5%)。在碱基置换中,转换的频率(58.3%)高于颠换的频率(29.2%)。转换主要以C→T,A→G为主,颠换以G→T,C→G为主。此外构成DNA的4种碱基均可以被离子束辐照诱发变异,其中胞嘧啶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
刘晓秋张国青钱世钧
关键词:转谷氨酰胺酶SSCP
巢湖蓝藻产沼气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对巢湖蓝藻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的潜力。[方法]以巢湖新鲜蓝藻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分析产沼气的最佳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接种物与蓝藻体积比为1∶2时,产气最佳。在平均温度为27.5℃的发酵环境中发酵50 d,蓝藻TS产气潜力为368.25 ml/g,VS产气潜力为383.33 ml/g,沼气中甲烷的平均含量为63.46%,蓝藻TS利用率为54.01%,VS利用率为58.35%。[结论]巢湖新鲜蓝藻可以作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
翟志军马欢李军蔡冬清王相勤吴跃进姚建铭余增亮
关键词:巢湖蓝藻厌氧发酵沼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