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DFG92620) 作品数:11 被引量:68 H指数:5 相关作者: 李子富 白晓凤 尹福斌 程世昆 白雪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 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万若(北京)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堆沤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性能及模型 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促进玉米秸秆的降解,同时使产气高峰提前以达到提高产气速率的目的,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为堆沤处理,分为加水堆沤和加沼液堆沤两组试验,堆沤时间设为2、4、6、8 d四个不同数值。结果显示,堆沤后各组产气高峰大都有所提前,但峰值产气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甚至稍有降低,可能是玉米秸秆中部分有机物质在堆沤时被消耗所致。作者对发酵时间和产气量进行了模型拟合,拟合效果较好。 白晓凤 李子富 王晓希 尹福斌 程世昆关键词:厌氧发酵 沼气 玉米秸秆 浅析模糊综合评价在优选厌氧消化工艺中的应用 2014年 以4种不同厌氧消化工艺为研究对象,选择发酵温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有效容积产气量作为优选厌氧消化工艺的评价因子,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优选厌氧消化工艺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中构造隶属度函数的方法对4种厌氧消化工艺进行浅析、优选评价,级别越低表示工艺越优异。结果表明,A工艺为二级,C工艺为三级,B和D工艺为四级。 尹福斌 李子富 王雪梅 程世昆 白晓凤 张扬 王明明关键词:厌氧消化工艺 评价指标 蒸发法处理厌氧发酵沼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蒸发法浓缩处理沼液,研究了低温蒸发、常压蒸发和减压蒸发过程对沼液浓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常温、25℃、35℃、45℃、55℃、65℃、75℃、85℃)低温蒸发对浓缩沼液的氨氮质量浓度有较大影响,氨氮在蒸发过程中几乎全部损失(98%),对浓缩液营养物质的回收不利。沼液在不同p H值(2、3、4、5、6、7)的常压蒸发研究表明,当初始p H值小于等于4时,冷凝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低于41.0 mg/L,水质可以满足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压蒸发试验结果表明,相对真空度-0.03^-0.08 MPa对沼液蒸发过程影响不大。沼液不同初始p H值的减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压蒸发相比,减压蒸发可以降低冷凝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和化学需氧量(COD),提高冷凝水水质。减压蒸发在沼液初始p H值小于等于5时,冷凝水氨氮质量浓度在61.8 mg/L以下,可满足排放标准。因此,真空蒸发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最为有利。 白晓凤 李子富 尹福斌 程世昆 白雪 张扬关键词:沼液 蒸发 沼气低温提纯的可行性分析 2016年 沼气作为一种典型的生物质能源通过提纯可制得生物甲烷(BNG),低温提纯作为一种制取生物甲烷的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没有任何工程应用。从原理出发,提出了沼气进行低温提纯的两种方式,即气液分离与气固分离。通过对相图的研究与沼气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得出结论。结果表明:气液分离难以保证CH4含量,可行性较差,气固分离模式可达到分离目的,可行性较强。随后从能耗的角度对低温提纯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BNG纯度要达到车用天然气要求(CH4含量95%)时,低温分离所消耗的冷能约为77.2 k W。通过合理设计工艺可有效降低其能耗。 杨鑫 李子富 程世昆 王冬泠 赵军嫄加碱预处理对致病微生物去除效果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以不同总固体含量(TS)(8%、10%、12%)的粪便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碱技术对粪便污泥进行处理,探讨不同pH值(10、12)的碱预处理对4种指示性致病微生物(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粪链球菌、蛔虫卵)的灭活效果并对致病微生物的去除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同时通过分析预处理过程中粪便污泥pH值、SCOD和溶解性蛋白质的含量来表征碱预处理对粪便污泥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碱预处理初始pH值分别为10、12时,预处理3d后各TS粪便污泥中4种致病微生物均被完全去除,且Weibull动力学模型对微生物去除过程的描述优于一级动力学模型;pH值为10时,粪便污泥SCOD增加了1.84~1.89倍,溶解性蛋白质增加了8.25~9.39倍;pH12时,粪便污泥SCOD值增加了1.90~1.97倍,溶解性蛋白质增加了8.62~9.89倍. 尹福斌 李子富 王冬泠 白晓凤关键词:碱预处理 致病微生物 动力学分析 厌氧消化 添加低比例石灰调质的脱水污泥堆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15年 添加石灰可以快速实现污泥干化,抑制污泥恶臭产生、钝化重金属及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大量石灰(>5%)的加入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会明显提高产物p H值,极大限制了其后续利用,因此,开展了采用添加低比例(≤5%)石灰调质进行污泥堆肥的研究.试验采用罗迪格(Leodige)高效混合设备制备石灰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5%+熟料的混合污泥作为堆肥原料,与未添加石灰的污泥进行对比堆肥.采用氧温控制系统在线监测氧气和温度,实时反馈并控制系统通风.结果表明:堆肥15d后,添加石灰的3组堆肥p H值分别从9.06、12.17、12.34下降至弱碱性水平(<8.3),挥发分从57.35%、45.97%、44.59%下降至44.20%、39.28%、38.42%;4组堆肥减量比均达到50%以上,除2#减量速率明显较慢外,其他3组堆肥减量速率无显著差异;重金属浸出试验检测发现,重金属浸出浓度受p H值的影响较大,添加5%石灰的堆体,Cu、Ni、Zn的浸出液浓度最低.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添加质量分数5%的石灰与一定的熟料返混,从而提高堆肥效率及产品品质. 冯瑞 银奕 李子富 张健 刘璇 周晓琴关键词:污泥堆肥 H值 耗氧速率 影响人粪沼液氨氮吹脱传质速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以人粪厌氧发酵沼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吹脱法对其进行预处理,改善其C/N过低不利于生化处理的问题。研究了氨氮吹脱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初始pH、空气流量、温度和填料)对沼液吹脱效果和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空气流量为300 L/h,温度为50℃、投加填料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其总传质系数为0.4535 h^(-1)。 白晓凤 李子富 王琦 王苗苗关键词:沼液 吹脱 传质系数 鸡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干-湿两相”厌氧发酵启动研究 被引量:12 2014年 目前我国的厌氧发酵沼气工程多是单一物料和单相发酵,产气效率不高。针对这一问题,试验利用干发酵和湿发酵各自优势,研究了两相厌氧反应器对玉米秸秆和鸡粪不同配比情况下厌氧发酵的启动过程。产酸相选用TS浓度20%的干发酵,产甲烷相选用TS浓度3%的湿发酵,发酵温度均为37℃±1℃。试验结果显示两相反应器均能较快完成启动。产酸相启动试验中纯秸秆组、混合组和纯鸡粪组的产酸相停留时间(HRT)分别为4天,6天和9天。产甲烷相启动试验中纯秸秆组、混合组和纯鸡粪组的产甲烷相启动时间分别为23天,21天和15天。 白晓凤 李子富 尹福斌 程世昆关键词:两相厌氧 启动过程 鸡粪 玉米秸秆 大型沼气工程沼液蒸发浓缩的能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大型沼气工程每年产生大量沼液,沼液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制约沼气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研究了沼气发电余热的利用途径,以能否满足沼液蒸发所需热量为基础,将发电余热利用分为5种模式。以德青源大型沼气工程为例,分析了热电联产沼气工程的能量供求关系,结果发现该沼气工程的发电余热不仅可以满足厌氧发酵系统和沼液蒸发的热量需求,还有热量剩余,属于余热剩余型。最后文章论述了沼液蒸发浓缩具有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白晓凤 李子富 王琦 王苗苗关键词:沼液 沼气工程 蒸发 能量平衡 户用沼气系统运行效果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2 2013年 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户用沼气系统的技术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评价指标的判定方法学,从而为评价户用沼气系统的运行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将户用沼气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构筑物系统、产气系统、沼气输送系统、沼气利用系统、沼液沼渣处理系统。将此评价体系用于评估某国户用沼气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如果仅以正常产气衡量,则正常运行的概率为76%;如果综合考虑沼气系统各个方面,则运行良好的概率仅为1%。 程世昆 李子富 尹福斌 白晓凤关键词: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