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161)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刘华清王锋顾丽清吴明基陈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
  • 1篇穗期
  • 1篇突变体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定位
  • 1篇抽穗
  • 1篇抽穗期

机构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篇陈在杰
  • 1篇陈建民
  • 1篇吴明基
  • 1篇顾丽清
  • 1篇王锋
  • 1篇刘华清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一个水稻短生育期突变体sgp(t)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被引量:4
2008年
在优良迟熟恢复系明恢86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非T-DNA插入引起的短生育期突变体(暂命名short growth period,简称sgp(t)).该突变体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在不同生态区域与不同播种期,平均抽穗期(40.9±2.1)~(62.4±5.2)d,比野生型明恢86早35~50d.通过对sgp(t)突变体与29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包括感光和非感光的籼稻、粳稻及爪哇稻品种)杂交后代抽穗期分析,结果发现,在福州市夏季种植(4月30日播种),F1抽穗均表现较迟熟亲本早,而较sgp(t)略迟,平均抽穗期(52.0±1.3)~(63.4±2.3)d,表明sgp(t)是一个不完全显性突变体,能够显著地缩短水稻的生育期.进一步分析sgp(t)突变体与野生型明恢86,93-11,闽恢3301和博白B等4个品种的杂种F2群体抽穗分布发现,分离群体后代中出现极早熟、较早熟和迟熟3种类型,其极早熟和较早熟植株数之和与迟熟植株数之比符合3:1,进一步表明sgp(t)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以F2代(sgp(t)×93-11)中的极早熟株和迟熟株为定位群体,应用微卫星标记将sgp(t)基因定位在第6染色体的RM3628和RM439之间,随后利用已经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在sgp(t)基因附近区域新开发了6个标记,将sgp(t)基因进一步定位在NSSR0617~NSSR068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5和0.6cM,物理距离约436kb.定位结果显示sgp(t)不同于目前报道的所有早熟和迟熟基因,是一个控制水稻生育期的新基因.
刘华清顾丽清吴明基陈建民陈在杰王锋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