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07124)
-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媛赵晓晖陈娟白青科沈健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前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8.43±8.01 mmol/(min.L)和18.65±8.12 mmol/(min.L),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个月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4.98±4.21 mmol/(min.L)和12.68±2.04 mmol/(min.L),明显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12个月两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1.57±1.62 mmol/(min.L)和11.98±1.43 mmol/(min.L),进一步明显下降;治疗24个月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活性分别为12.06±1.68 mmol/(min.L)和11.34±1.61 mmol/(min.L),继续保持12个月时水平,但联合治疗组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73±0.31、2.68±0.46、3.92±0.28及3.84±0.35,6个月时积分有所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24个月时积分较前两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6.82±0.37、4.38±0.42、3.02±0.43、3.28±0.29,6个月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12个月、24个月时积分进一步较少(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2.68±0.34、2.73±0.50、3.01±0.44及2.89±0.42,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不稳定性斑块积分分别为7.08±0.39、4.92±0.33、3.11±0.46及2.28±0.41,各时间点间均有显著性�
-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陆练军陈娟杨娟朱玉萍
-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74±15岁。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39~83岁,平均年龄73±16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第二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76±18岁,予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mg.d-1)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6M)、12个月(12M)、24个月(24M)进行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临床预后,mRS 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并记录脑梗死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1)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情况:第一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5.83±3.25、4.96±2.61、5.02±3.11,较治疗前9.42±3.38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2M时下降较明显(P<0.01);第二组治疗后6M、12M、24M的NIHSS评分分别为6.01±3.74、3.24±2.08、3.17±2.52,治疗后6M较治疗前NIHSS评分(9.89±3.67)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12M、24M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12M、24M的NIHSS评分也低于治疗后6M(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24M第二组较第一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2)两组各时间点mRS情况:第二组治疗后24M预后良好率为90.7%,较该组治疗后6M的72.2%有所提高,且高于第一组治疗后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率(76.8%),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mRS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24M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28.6%、22.2%,两组比较,各时间点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从多方位、多靶点的抗AS作用,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完善随访,以获得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夏卫英张丽陈娟王连文
-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预后
- 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血清OX-LDL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LA)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8例LA患者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脑室周围型(I型)、皮质下型(II型)及混合型(III型);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其颈动脉斑块,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计算斑块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OX-LDL水平;对比分析三型L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积分、血清OX-LDL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1MRI检测结果显示,208例LA患者中I型68例、II型66例、III型74例;2II型及III型LA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及不稳定斑块积分与I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I型及III型LA较I型组LA患者血清OX-LDL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I型及III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血清OX-LDL与稳定斑块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II型LA患者血清OX-LDL与不稳定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质下型LA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血清OX-LDL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皮质下型LA需常规检测颈动脉硬化情况,并积极干预。
- 刘慧琴赵晓晖江泉隋海晶周媛沈健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MMP-2、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MMP-2、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入院查颈动脉彩超提示存在AS斑块,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74±15)岁(39~84岁),并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16)岁(39~83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第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6±18)岁(41~84岁),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500 mg/d)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月检测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结果 (1)两组治疗前ox-LDL水平分别为(781.42±32.56)、(777.38±208.91)ng/ml,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月第一组ox-LDL水平无明显变化(790.24±229.33)ng/ml,而第二组有较明显的下降(626.4±189.78)ng/ml(P<0.05);12月时第一组ox-LDL水平稍有下降(760.89±200.37)ng/ml,但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组ox-LDL水平进一步明显下降(601.82±181.64)ng/ml(P<0.01);24月时两组继续保持12月时水平(762.53±212.11)、(612.43±193.49)ng/ml。(2)两组治疗前MMP-2水平分别为(186.62±61.74)、(194.78±63.22)ng/ml,MMP-9水平分别为(309.57±112.26)、(324.98±109.45)ng/ml,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6月均明显下降,即MMP-2分别为(127.94±38.12)、(128.67±40.09)ng/ml,MMP-9分别为(238.34±73.59)、(209.67±68.45)ng/ml,且第二组MMP-9水平下降尤甚(P<0.01);12月时较6月时有轻度上下波动,即MMP-2水平分别为(131.73±37.69)、(116.32±29.85)ng/ml,MMP-9水平分别为(208.93±64.33)、(218.58±70.22)ng/ml;24月时较12月时有所下降,即MMP-2水平分别为(110.88±30.53)、(87.68±25.76)ng/ml,MMP-9水平分别为(201.75±80.07)、(172.93±58.23)ng/ml,且第二组较第一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稳定斑块是治疗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长远的策略,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分别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抑制ox-LDL的形成,降低血液循环中
- 赵晓晖周媛陈娟陈翠荣白青科沈健夏卫英陆练军王连文
-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Lp-PLA2)是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个亚型,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Lp-PLA2选择性水解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表面的氧化型磷脂,产生溶血磷脂胆碱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Lp-PLA2表达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纤维帽内的巨噬细胞。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显著增高,而Lp-PLA2可能成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性Lp-PLA2抑制剂可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稳定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类新型药物。
- 周媛赵晓晖
- 关键词:脂蛋白类LDL磷脂酶A2颈动脉疾病卒中
- 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存在AS斑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1)组和阿托伐他汀(20mg·d-1)+普罗布考(500 mg·d-1)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个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测颈动脉AS斑块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12和24个月时稳定性斑块积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进一步减少(P<0.01);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不稳定性斑块积分随着时间进行性降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4个月时不稳定性斑块积分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12个月时Ⅱ、Ⅲ级斑块数明显减少,且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Ⅲ级斑块数减少更显著;治疗后24个月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组的Ⅰ级斑块较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多,Ⅲ级斑块明显减少。结论:影像学检查显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具有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 赵晓晖隋海晶周媛夏卫英白青科张渊陈娟杨娟朱玉萍
- 关键词:脑梗死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粥样斑块彩色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