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21227)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王福祥李文静林元龙王滨有闫存玲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服刑人员中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为监狱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QOL-HIV-BRIEF中文版对36名服刑人员中HIV/AIDS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合AIDS耻辱量表以及敌意心理、对医生信任度、对经济的担忧3个维度,同时考量定性访谈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服刑人员中HIV/AIDS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中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19.10,P<0.001),在环境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生命质量总分中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素分析显示服刑原因、入狱前职业、CD4、年龄、AIDS耻辱得分、敌意心理得分以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对生命质量均有影响(P<0.05),其中年龄、AIDS耻辱得分及对医生信任度得分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结论服刑人员中的HIV/AIDS生命质量较低,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该人群的极端思想和行为。
- 闫存玲王福祥吴群红暴晓平张锋镝陈芳芳陆尧李文静
- 关键词:服刑人员生命质量
- 哈尔滨市41例HIV-1感染者Vpu基因特征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人群中部分感染者HIV-1 Vpu基因亚型和变异特征。方法采集哈尔滨市50例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基因组DNA,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HIV-1 Vpu基因进行扩增,并使用产物直接测序。应用Sequencher 4.9进行序列清理,Bioedit和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50例HIV-1感染者的抗凝全血样本中最终有41例(82.0%)成功扩增并完成测序分型。系统进化树显示该41例中34例感染者体内HIV的Vpu基因区与云南瑞丽株RL42(泰国B亚型)聚集在一起,属于B′亚型,7例属于欧美B亚型。各病毒株Vpu区组内离散率为(9.5±1.1)%,与国际标准毒株(HXB2)线性分析可发现某些区域的氨基酸变异,变异主要集中在10~47、70~104、115~147、174~205四个区域。结论哈尔滨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人群中存在属B′亚型和欧美B亚型病毒流行株,其中属B′亚型的流行株最有可能起源于云南吸毒人群流行株。Vpu在组内有一定的保守性,其结构性区域和基序可能为日后抑制HIV-1病毒的复制和释放提供理论指导。
- 李航李文静林元龙黄超群王滨有王福祥
- 黑龙江省服刑人员HIV-1nef基因分析
- 2012年
-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服刑人员中HIV-1感染者病毒流行株的起源及其序列变异特征。方法采集黑龙江省16例感染HIV-1服刑人员的抗凝全血,分离血浆,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IV-1附属基因(nef)进行扩增,并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应用BioEdit和MEGA软件进行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12例体内HIV的nef区序列属于泰国B亚型,3例属于重组型BC,1例属于重组亚型AE。各隔离株nef区的组内基因距离为13.53%。按传播途径分组,各组基因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nef区序列变异可能与传播途径无关。与国际标准株(HBX2)进行比较时,可发现某些nef序列的氨基酸变异。但是,大多数序列还是有较好的保守性。结论本组HIV-1病毒株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本文所讨论的氨基酸序列有望对nef功能区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 王福祥刘盛元林元龙孙丽萍荆明钟敏王滨有
- 关键词:HIV-1基因NEF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