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850030)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起周芳羽邱永旭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松游小唱》
  • 1篇艺术
  • 1篇用典
  • 1篇用典艺术
  • 1篇诗人
  • 1篇土司
  • 1篇土司文化
  • 1篇羌族文学
  • 1篇晚清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共同体
  • 1篇文化记忆
  • 1篇文学
  • 1篇记忆
  • 1篇共同体

机构

  • 3篇成都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张起
  • 1篇邱永旭
  • 1篇周芳羽

传媒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松游小唱》的用典艺术
2016年
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通过丰富多彩的典故,为其边塞行吟长诗《松游小唱》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蕴。诗人穿梭古今,典故运用驱策自如。《松游小唱》的典故可分为意象性典故、引言性典故、叙事性典故三种类型;其用典的美学意蕴又表现在自然疏野之美、雄浑劲健之美、悲慨沉著之美三个方面。透过用典,深入诗人复杂多面的内心世界,可窥探其尊古重今的价值准则、抒难解患的责任意识、离俗向道的精神追求。
张起周芳羽
关键词:诗人用典
《松游小唱》:松茂古道走廊的历史文化记忆
2022年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描写岷江上游流域与松茂古道的重要纪游长诗。这部多民族地区诗歌记载了川西八百里松茂古道上羌、藏民族留存下的茶马古道文化、禹羌文化、土司文化记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诗人笔下的松茂古道如今已成为一条具有深厚文化沉淀和秀美风景的旅游走廊。在牢铸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观照样态各异的不同文化,认识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文化共同体,董湘琴的行吟长诗《松游小唱》提供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样本。本文以《松游小唱》为本,结合地方史志,考察演绎古道历史文化记忆,揭示了古道文化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有精神家园、共同身份认同基础上的多民族文化互通的结晶。
张起邱永旭
关键词:文化共同体土司文化
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对董湘琴《松游小唱》整理与研究的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董湘琴为晚清阿坝州羌族诗人,他以对古体诗变体的形式创作,可谓无意中开近代诗歌革命之先。《松游小唱》是董湘琴1881年入番从夏毓秀总兵幕的沿途见闻,"松潘之游,随游随唱也"(自序),是晚清松茂古道民族风情的一次民间行吟考察。时年诗人37岁,堪称壮游,游履翩然,"信口狂吟,自鸣天籁"(自序)成万言长歌。这在中国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张起
关键词:羌族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