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28)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尚永亮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2篇考述
  • 1篇诗经
  • 1篇弃妇
  • 1篇弃妇诗
  • 1篇小雅
  • 1篇母题
  • 1篇南迁
  • 1篇后稷
  • 1篇《诗经》
  • 1篇本义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尚永亮

传媒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诗经》弃妇诗分类考述被引量:16
2012年
考察《诗经》中11首疑似弃妇诗,可将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氓》《邶风.谷风》《中谷有蓷》《白华》以及《江有汜》,这五首作品都或详或简地反映了夫妻关系,都有妇人被弃的描写,应属可以确定的弃妇之作;二是《遵大路》《日月》《终风》《我行其野》《小雅.谷风》诸诗,从文本、后世评论和相关史实诸方面看,都不尽符合已婚或离开夫家这两个构成弃妇的基本条件,甚至所写本非弃妇事件,故均不宜列入弃妇诗之列。三是《邶风.柏舟》,因主"不得于其夫"和"仁而不遇"之两种观点均来源甚早,且从史实和文本上较难寻觅支持其中任何一方的确证,故权且将之视为"是非得失未易决"的多义之作。
尚永亮
关键词:《诗经》弃妇诗
后稷之弃与弃逐文化的母题构成被引量:7
2011年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弃子,被命名为"弃"的后稷在弃逐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生民》篇提供的"履帝武敏"之有感而孕、"先生如达"之初生形状等关键细节,当作后稷被弃之基本原因。而在后稷之三弃三收故事中,则存在着一种颇有意味的规律:即抛弃与保护并行,抛弃之地越远恶,所受保护越充分。由此呈现出两个要旨,即磨难和考验的必然性,借助磨难而显示的生命的神异性。同时,在抛弃行为的施动者、受动者、救助者三方外,还隐藏着一个具有更大法力的上帝的身影,后稷的被弃和获救,都与上帝有着隐然而紧密的关联,某种意义上,后稷就是上帝的一件作品,由此见出最高权威在弃逐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此一充满神秘色彩的远古传说实质上是围绕一种关系或契约的破裂和修复展开的。后稷的一弃再弃直至三弃,揭示了一种亲子关系的破裂;后稷的最终获救并被母亲抱归,则预示了亲子关系的修复,一种正常契约的重新达成。"抛弃——救助——回归",作为其基本情节模式,不仅在上古乃至中古多种神话传说中一再呈现,而且在此后的贬谪文学中也反复呈现,并由此构成中国弃逐文化的一个根本性的母题。
尚永亮
关键词:后稷母题
逐臣南迁与“惟以告哀”——《小雅·四月》本义考述被引量:3
2013年
《四月》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但其本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诸说的辨析和文本细读,该诗当属逐臣南迁之作,并在发生学意义上成为中国弃逐文学或贬谪文学的早期源头。退一步讲,倘若一定要说这位诗作者是行役者,则此行役者也是因遭他人构陷而被从重发落的行役者,其身份已与逐臣没了本质的区别。至于《毛序》揭示的"大夫刺幽王"的义旨,虽然在诗句中时有显现,但就整体而言,却丝毫不能改变全诗"惟以告哀"的主导倾向。
尚永亮
关键词:本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