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9A01)

作品数:20 被引量:189H指数:8
相关作者:阎斌伦张晓君王洪斌李士虎秦国民更多>>
相关机构:淮海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养殖
  • 3篇三疣梭子蟹
  • 3篇梭子蟹
  • 3篇免疫
  • 3篇弧菌
  • 3篇病原
  • 3篇刺参
  • 2篇等鞭金藻
  • 2篇对虾
  • 2篇抑菌
  • 2篇球等鞭金藻
  • 2篇人工育苗
  • 2篇人工育苗技术
  • 2篇金藻
  • 2篇活性
  • 2篇胞内
  • 2篇胞内多糖
  • 2篇胞外多糖
  • 2篇COI
  • 1篇单胞菌

机构

  • 10篇淮海工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江苏省海洋生...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苏州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江苏省海洋水...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作者

  • 9篇阎斌伦
  • 3篇张晓君
  • 3篇李士虎
  • 3篇王洪斌
  • 2篇郑风荣
  • 2篇梁利国
  • 2篇张志勇
  • 2篇秦国民
  • 2篇孙颖颖
  • 1篇周向红
  • 1篇王轶南
  • 1篇盖春蕾
  • 1篇于晓辉
  • 1篇孙修勤
  • 1篇张曹进
  • 1篇沈颂东
  • 1篇牛化欣
  • 1篇常杰
  • 1篇暴增海
  • 1篇李信书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大连水产学院...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科学养鱼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梁利国阎斌伦张晓君秦国民杨家新
关键词:中草药弧菌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
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病原体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从连云港地区紫菜育苗场采集患黄斑病的紫菜贝壳丝状体样品,利用2216E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两株优势海洋性细菌,命名为HYWX-1与HYWX-2。对该两株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显示:两株菌均属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两株菌的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8℃;最适生长pH为7.5至8.2间;两株菌接触酶、氧化酶试验均阳性。进一步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PCR扩增其16S rRNA,测序,并与GenBank上已知序列进行比对,根据16S rRNA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该两株菌为同一种菌,均为河豚毒素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回复感染的结果表明:两株菌均能引起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病害症状。
王洪斌李信书夏亚明阎斌伦
关键词:交替假单胞菌菌株筛选菌株鉴定
三疣梭子蟹主要病害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我国对三疣梭子蟹病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归纳了养殖生产中暴发流行的三疣梭子蟹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和由环境因子所引起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供科学研究参考。
阎斌伦梁利国张晓君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病害水产养殖业
三疣梭子蟹病原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3
2010年
从养殖病死三疣梭子蟹肝胰脏及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对三疣梭子蟹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及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的分子鉴定。菌株(JGX080708-1)所扩增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3bp(GenBank登录号:FJ824663),所扩增的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191bp(GenBank登录号:GQ372985);两种基因序列在NCBI通过blast检索,结果均与弧菌属细菌的基因序列自然聚类;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1954)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Fujino et al1951)Sakazaki Nakamura and Takizawa1963]。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安曲南等4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林可霉素敏感,对青霉素G等6种药物耐药。
阎斌伦秦国民暴增海张晓君毕可然秦蕾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副溶血弧菌16SRRNA基因
球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提取pH值、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对球等鞭金藻胞内和胞外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胞内和胞外粗多糖样品,并测定该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提取pH值和提取温度均能显著影响胞内和胞外多糖的提取。对胞内粗多糖提取率而言,提取时间180min、提取pH9和提取温度70℃为最适宜的提取条件;当提取时间300min、提取pH10和提取温度80℃时,更利于胞外粗多糖的提取。液料比对胞内和胞外粗多糖提取的影响较小,20:1(mL/g)为多糖提取合适的液料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多糖的适宜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提取pH值、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分别为180min(240min)、pH8(9)、70℃和15:1。粗多糖样品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18%(0.82%)和22.1%(18.6%),很低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多糖含量表明采用该提取工艺获得的粗多糖样品纯度较高,利于样品的后续分离纯化。
孙颖颖雷琪瑶刘筱潇朱明王长海
关键词:球等鞭金藻胞内多糖胞外多糖热水浸提
鳗弧菌感染对日本蟳部分免疫活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鳗弧菌悬液组SOD活性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48h达到最高;CAT活性12、24h增加非常明显,12h达最高;AKP活性5、12、24h都有增加,均高于对照,24h最高;ACP活性12h开始上升,24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鳗弧菌48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水平。
王洪斌成明吴琴李士虎阎斌伦
关键词:日本蟳鳗弧菌免疫活性
南美白对虾、青蛤和菊花心江蓠立体混养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目前虾类养殖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青蛤为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菊花心江蓠在水体相对稳定的养虾池或养鱼池内也能快速生长,易操作,成本低,对于营养盐的吸收利用效果也十分明显,可供人食用,也可作为鲍鱼和刺参饲料。为发展南美白对虾新型的生态混养模式,笔者实践总结了一种北方沿海池塘南美白对虾、贝类、大型藻类生态混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主要技术实施方案介绍如下:
牛化欣常杰李树国
关键词:生态混养技术南美白对虾菊花青蛤经济贝类
刺参养殖池塘不同粒级浮游生物呼吸率和初级生产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于2008年1—6月对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4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呼吸率和初级生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小型、微型及超微型浮游生物的呼吸率平均值分别为0.31、0.63、0.80 mg/(L.d)(以O2计,下同),分别占各粒级浮游生物总呼吸率的17.88%、36.10%和46.02%;小型、微型及超微型浮游植物生产率平均值分别为0.27、0.59、0.64mg/(L.d),占各粒级浮游植物总生产率的18.18%、38.98%和42.84%;小型、微型及超微型浮游生物呼吸率占相应粒级浮游植物生产率的比例分别为113.90%、107.24%、124.39%。(2)>200μm、20~200μm、2~20μm和<2μm的4个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75、0.65、3.08、1.26μg/L,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13.15%、11.30%、53.63%和21.92%。
张义伟赵文于晓辉
关键词:叶绿素A
大黄酸在刺参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注射大黄酸(Rhein)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5.33mg/kg的剂量给刺参体腔注射大黄酸,测定大黄酸在其体腔液、呼吸树、肌肉、体壁中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大黄酸在上述4种组织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6、0.67、0.54、0.88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24、26.1、71.48、8.93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9.29、105.6、132.38、20.99mg/L.h。除体壁中的大黄酸代谢规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外,大黄酸在其他3种组织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以上研究表明,体腔注射大黄酸后,药物在刺参体内吸收快,在各组织中能迅速达到峰值,消除半衰期长,代谢慢,主要经呼吸树排出体外。
张元发王勇强董双林盖春蕾
关键词:大黄酸刺参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
亚硒酸钠对刺参免疫反应中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合理评价硒对水产养殖刺参的作用,实验检测和观察了室内模拟亚硒酸钠处理及病菌感染条件下刺参体腔液免疫酶的变化、组织病理变化和相对保护率。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处理强度的增加,刺参体腔液中超氧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溶菌酶(LYZ)、酚氧化酶(PO)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在同时感染病菌的情况下,SOD、GPX及LYZ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O和ALP活性则持续上升,但随亚硒酸钠浓度升高,ALP活性增加的幅度减少,而较高亚硒酸钠浓度时累计发病率上升,相对保护率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亚硒酸钠可增强刺参对病菌感染的免疫力,而病菌感染可以加剧亚硒酸钠胁迫对刺参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所以适度利用硒可减轻刺参养殖病害的发生。
刘洪展郑风荣孙修勤唐学玺
关键词:刺参亚硒酸钠免疫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