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814)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孙业君江昊琳詹小艳丁烨叶碧文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地震局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江苏南部地区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被引量:7
- 2015年
- 利用2000年3月至2014年4月江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求解方法计算了江苏南部地区123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机制解特征表明,研究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层类型,P、T轴优势方向分别为NEE—SWW和NNW—SSE向。依据盆地和断裂发育、历史及现代中小地震分布、震源机制等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A区和B区。采用Gphart方法分别反演了这两个区域应力张量,结果显示:A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为78°,倾角为23°,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340°,倾角为17°;B区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为60°,倾角为25°,最小主应力方位角为330°,倾角为1°。两个分区应力场结果的差异显示了局部应力场的不均匀性,体现了局部地区地质条件、构造活动等差异性。各分区应力场特征与区内的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较为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也佐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 孙业君刘红桂江昊琳詹小艳王俊菲丁烨叶碧文
- 关键词:震源机制应力场特征
- 茅山断裂带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及应力场反演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2001年1月~2014年4月江苏及邻区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求解方法计算了茅山断裂带及邻区149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表明,研究区中小地震震源类型以走滑型为主,兼有一定比例的正断层类型,而逆冲型相对较少,P、T轴优势方向分别为NEE-SWW、NNW-SSE向。利用149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自助线性应力反演(LSIB)方法反演了研究区应力张量。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S_1方位角为254.2°,俯角为2.6°,最小主应力S_3方位角为163.9°,俯角为9.5°。为了进一步印证所得应力张量的可靠性,又利用1970年以来M_L≥3.5地震震源机制解再次反演,所得结果中最大主应力S_1方位角为252.4°,俯角为8.4°,最小主应力S3方位角为160.4°,俯角为12°。2份不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所得应力张量十分接近。应力张量结果表明,茅山断裂带及邻区处于以NEE-SWW向水平压应力和NNW-SSE向水平张应力为主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中。
- 孙业君黄耘江昊琳詹小艳叶碧文丁烨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张量
-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采用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利用震源位移谱低频水平与拐角频率计算了2000~2010年江苏及邻近地区561个ML≥1.5中小地震视应力值。结果显示,江苏及邻近地区的地震视应力平均值为0.91 MPa,与中国大陆的平均水平相当。视应力与震级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在震级相对较大时表现出一定的高震级对应高视应力的特点。视应力高值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中部至南黄海海域,次高值集中分布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苏鲁交界地区、安徽段固镇至定远附近地区和肥东、巢湖一带,反映了以上地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不同区域ML2震级档视应力的差异性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质环境、构造活动等特征的差异。
- 孙业君刘红桂江昊琳詹小艳居海华杨云
- 关键词:视应力
-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及分段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利用Snoke方法求解和收集得到的77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Gephart应力张量反演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为80°最小主压应力方位角为172°,最大、中等和最小主压应力倾角分别为15°、65°和19°,反映了研究区处于近EW向水平作用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环境下。根据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及震源机制解差异,我们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分5个区段开展研究,结果显示:5个分区应力场存在局部差异,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处于63°~88°之间,从北往南总体方向成顺时针偏转的趋势。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应力场研究结果显示,从西到东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逆时针偏转的趋势,西侧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更接近EW向,东侧更接近NE向,郯庐断裂带内处于两侧的过渡地段.
- 孙业君黄耘江昊琳詹小艳王俊叶碧文丁烨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 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基于Aki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江苏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开展了江苏地区尾波Q值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区总体上属于高Q值地区,但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本文对台站相对较密、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尾波Q0计算结果较为集中的四个区域分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江苏四个区域的Q值与频率的特征关系。苏南至长江口和茅山断裂带附近为江苏的高Q值地区,苏中至沿岸为低Q值地区,苏北连云港及附近处于Q值中等水平地区。对照江苏四个Q值不同分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分析,Q值、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孙业君黄耘王斌王俊李锋江昊琳
- 关键词:尾波Q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