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1305)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 相关作者:万建民杨世湖晋玉宽余丽万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Pib启动子中茉莉酸和乙烯响应元件的转基因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水稻Pib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乙烯等激素诱导,为了确定该基因启动子响应茉莉酸和乙烯诱导的必需区域,进一步阐明茉莉酸和乙烯响应分子元件,文章用PCR制备了Pib全长启动子-3572~2bp及3个5′端有不同长度缺失的Pib启动子片段-2692~2bp、-1335~2bp、-761~2bp。4个不同长度Pib启动子分别置换掉双元质粒中gus基因上游的35S构建为重组质粒,经农杆菌介导转入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水稻中gus活性的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长Pib启动子(-3572~2bp,pNAR901)启动活性最强,茉莉酸或乙烯诱导6h后,其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各部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上升。而-3572~-2692bp区段序列缺失后不但Pib启动子启动活性显著降低而且也丧失了对茉莉酸和乙烯的诱导活性。pNAR902(-2692~2bp),pNAR903(-1335~2bp)和pNAR904(-761~2bp)中的Pib启动子序列的缺失长度相差达2倍和3倍以上,但其对茉莉酸和乙烯的诱导响应没有区别。这些结果显示3个Pib启动子缺失体构建中,其共同缺失序列即-3572~-2692bp区域是Pib启动子茉莉酸和乙烯诱导响应的必需区域。软件检索证实,Pib启动子序列中只在上述共同缺失区段之内的-2722bp处有一个GCCGCC基序。文章报道的转基因实验表明GCCGCC基序可能是Pib基因中有关茉莉酸和乙烯诱导响应的顺式分子元件。
- 余丽杨世湖晋玉宽万建民赵宝泉
- 关键词:水稻GUS茉莉酸乙烯
- 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重金属Cd胁迫下水稻幼苗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0年
- 为探明NO对缓解植物Cd毒害的生理机制,研究了在30 mg/L Cd2+胁迫下,外源施加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水稻幼苗生长、膜脂过氧化以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NP处理可以不同程度缓解Cd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降低了幼苗根和叶片中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减轻了氧化性损伤,降低了Cd胁迫下水稻幼苗根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愈创木酚过氧化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NO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对浓度具有依赖性,低浓度NO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活性氧清除剂来降低氧化胁迫,但是作为一个活性很强的自由基,较高浓度NO又能够引起氧化胁迫。
- 赵宝泉万宇杨世湖余丽晋玉宽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CD胁迫一氧化氮活性氧
- pib基因启动子及其诱导启动性初探被引量:15
- 2006年
- 将pib基因上游5.7 kb区段取代pCAMBIA1301中gus基因上游的35S启动子,构建了pib拟启动区-GUS+35S-hpt植物表达载体pNAR604。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获得了转基因抗潮霉素愈伤和36株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基因抗性愈伤和转基因植株根的组织化学GUS活性检测表明,光照培养下的抗性愈伤和转基因植株根不能使X-gluc显色,而暗处理24 h后的抗性愈伤和定植后转基因植株的根能使X-gluc显色。转基因植株GUS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US表达具有器官特异性,黑暗处理前根的GUS活性最高、茎次之,分别是叶片的7倍和3倍,叶片中仅有痕量本底。24 h黑暗处理后根、茎、叶中GUS活性都有增加,且叶片中的增加比例最大,其活性仅次于根。5 mmol/L水杨酸和0.3 mol/L NaCl叶面喷施转基因植株24 h后叶片中GUS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2.7和3.6倍。初步确定pib拟启动区是一个诱导型启动子。黑暗、水杨酸和NaCl能诱导该启动子启动活性。
- 李婵娟杨世湖武亮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GUS活性
- 35S驱动Pib基因启动区和编码区的转基因初步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将包含Pib基因启动区及下游完整编码区的9.9kbDNA片段克隆到双元载体pPZP2Ha3(+)中,构建了35S驱动的正义表达载体pNAR701(20.3kb);同时将Pib基因编码区6986~9392bp之间的DNA片段,克隆到双元载体pPZP2Ha3(-)中,构建了35S驱动的反义表达载体pNAR703(12.8kb);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中感稻瘟病水稻品种R109中。PCR、Southern blot鉴定以及转基因T0代种子的潮霉素抗性鉴定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R109基因组中,并能在后代稳定遗传。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含有启动区及下游完整编码的Pib基因片段在35S驱动下能够在转基因后代中表达。对T1代苗期转基因植株和分蘖期离体叶片进行抗稻瘟病初步分析,结果显示pNAR701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生理小种ZD1和ZG1的抗性较对照增强,而转反义片段的pNAR703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对照减弱。
- 周明杨世湖兰莹晋玉宽万建民
- 关键词:水稻转基因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