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10103910)

作品数:29 被引量:65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毅余文华李玉春李锋王晓云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大阪市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蝙蝠
  • 17篇翼手目
  • 5篇翼管
  • 4篇性二型
  • 4篇扁颅蝠
  • 3篇物种
  • 3篇回声定位
  • 3篇核型
  • 3篇褐扁颅蝠
  • 3篇保护区
  • 2篇地理分布
  • 2篇多样性
  • 2篇树栖
  • 2篇泰坦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回声定位声波
  • 1篇调查初报
  • 1篇动物

机构

  • 29篇广州大学
  • 20篇山东大学(威...
  • 8篇京都大学
  • 8篇大阪市立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2篇吴毅
  • 18篇余文华
  • 16篇李玉春
  • 10篇李锋
  • 9篇郭伟健
  • 9篇王晓云
  • 8篇本川雅治
  • 8篇张秋萍
  • 8篇徐忠鲜
  • 6篇王英永
  • 5篇周全
  • 4篇胡宜峰
  • 2篇刘泽昕
  • 2篇王于玫
  • 1篇邓学建
  • 1篇李小琼
  • 1篇王学广
  • 1篇张礼标
  • 1篇丛海燕
  • 1篇孔令明

传媒

  • 6篇四川动物
  • 5篇兽类学报
  • 5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Zoolog...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安徽林业科技
  • 1篇Integr...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南方林业科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olecular phylogeographic analyses and species delimitations reveal that Leopoldamys edwardsi(Rodentia:Muridae)is a species complex被引量:5
2019年
Leopoldamys edwardsi is a species with wide distribution ranges in southern China but is not discussed in stud­ies on geographic variation and species differentiation.We used 2 mitochondrial(Cytb,CO1)and 3 nuclear(GHR,IRBP and RAG1)genes to clarify species phylogeography and ge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Maximum likelihood(ML)and Bayesian phylogenetic inference(BI)trees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L.edwardsi is a spe­cies complex containing 3 main lineages with high Kimura-2-parameter(K2P)divergences(i.e.lineages LN,LS and LHN)foun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and Hainan Island,respectively.The 3 species delimitation methods,automated barcoding gap discovery,Bayesian poisson tree process analysis and Bayesian phylogenet­ics and phylogeography,consistently supported the existence of cryptic species.Divergence times among the main lineages were inferred to be during the Pleistocene,with LHN/LS split at 1.33 Ma and LN/(LHN+LS)at 2.61 Ma;the diversifications of L.edwardsi complex might be caused by the rapid uplifts of Tibetan Plateau,paleo­climate change and complex topography.The divergence between LHN and LS wa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sepa­ration of Hainan Island from the mainland via the formation of the Qiongzhou Strait.Lineages LN and(LS+LHN)likely diverged due to the Wuyi-Nanling mountain range forming a dispersal barrier.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edwardsi complex contains at least 3 distinct species:LHN represents L.hainanensis,endemic to Hainan Island and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a subspecies L.e.hainanensis;LS represents a cryptic specie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southern Chinese continent;and LN represents the nominotypical species L.edwardsi.
Haotian LILingming KONGKaiyun WANGShuping ZHANGMasaharu MOTOKAWAYi WUWenquan WANGYuchun LI
毛翼管鼻蝠在广西和江西分布新纪录及其性二型现象被引量:7
2015年
于2013年分别在广西北流大容山和江西井冈山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1只和9只蝙蝠标本,主要特征为:体型中型,鼻部前端呈短管状,背部毛基黄褐色,毛尖褐栗色,头骨和牙齿均粗壮。在室内使用Petters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录制其静止和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其超声波为FM型,飞行状态下主频率51.3~59.0 k Hz。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该蝙蝠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广西和江西两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对该种蝙蝠雌雄标本进行对比发现,6项外部形态和头骨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该种具有性二型现象。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
陈柏承余文华吴毅李锋徐忠鲜张秋萍原田正史本川雅治彭红元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性二型
哈氏管鼻蝠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又一新发现——江西省分布新纪录被引量:4
2018年
于2015年使用蝙蝠竖琴网在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0只管鼻蝠标本,其主要特征为:体型中等,前臂长为33.4-39.5mm,背毛整体呈金褐色。根据其体侧膜连接点位于第一脚趾的基部、头骨较大及第一、二上门齿相对大小与位置均与Csorba&Bates描述的哈氏管鼻蝠特征相符,该鉴定结果也得到系统发育学证据的支持,故鉴定上述标本为哈氏管鼻蝠,为该种类继在海南、广东发现后在中国大陆的又一新发现,也为江西省蝙蝠分布的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陈子禧吴毅余文华黎舫朱剑兰龚彩敏徐嘉宽胡宜峰李玉春
江西省蝙蝠新纪录——褐扁颅蝠及其核型报道被引量:5
2014年
2013年8月在江西井冈山采集到1只体型很小的雌性蝙蝠,其主要特征为:体重仅为4.7 g,前臂长25.21 mm;大拇指基部和足掌具肉垫;头颅骨扁平,颅高约为颅宽的1/2。经鉴定为褐扁颅蝠Tylonycteris robustula,是江西省首次采集、记录到该种蝙蝠,属该省翼手目新纪录,并在国内首次报道其核型:2n=32,FN=52。
张秋萍余文华吴毅徐忠鲜李锋陈柏承原田正史本川雅治王英永李玉春
关键词:褐扁颅蝠核型
菲氏管鼻蝠在广东和江西省分布新纪录被引量:2
2017年
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广东省封开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2只和1只森林型蝙蝠,主要特征为:体小;被毛毛色分层,背毛基部黑色、中部浅灰褐色、毛尖深灰褐色,腹毛基部2/3黑灰色,毛尖银白色;脑颅稍膨大,颧骨发达且突出,与Francis和Eger(2012)对菲氏管鼻蝠Murina feae的再描述相符,该种为广东和江西两省翼手目Chiroptera分布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吴梦柳万艺林陈子禧张昌友叶复华王晓云郭伟健余文华李玉春吴毅
海南省蝙蝠新记录--毛翼管鼻蝠被引量:2
2018年
于2016年12月21日,利用蝙蝠竖琴网在海南省琼中县捕获1只雌性蝙蝠,主要特征为:体型较大,前臂长为46.54 mm;具有管状外鼻孔;体毛较密,后肢、翼膜与尾膜均覆盖红栗色绒毛,整体呈红栗色;头骨较大,颅全长21.26 mm,牙齿粗壮。经鉴定该标本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海南省蝙蝠分布新记录。
胡宜峰黎舫吴毅李玉春余文华
关键词:雌性
中管鼻蝠在湖北和浙江的分布新纪录被引量:6
2018年
2017年7-8月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和浙江省淳安县,使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4只(3♂、1♀)和5只(2♂、3♀)蝙蝠标本,中等体型,体毛厚且柔软,颜色分层,背毛基部呈深灰色,毛中部到毛尖颜色由浅棕色过渡到棕褐色;鼻孔突出,朝左右两侧延长成短管状;耳廓圆滑,耳屏尖长;头骨脑颅高,颧弓平直且较宽厚,与中管鼻蝠的外形及头骨特征相符,COⅠ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同样支持该鉴定结果,故鉴定上述标本为中管鼻蝠,为该种在湖北和浙江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标本现存于广州大学华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黄正澜懿胡宜峰吴华曹阳刘宝权周佳俊吴毅余文华
江西省发现泰坦尼亚彩蝠被引量:5
2015年
2013年7月和8月,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溪村(26°37.143′N,114°10.875′E,海拔777 m)和朱砂冲林场(26°33.703'N,114°11.232'E,海拔805 m)使用竖琴网分别采集到7号(6雄1雌)和5号(全雌)森林性蝙蝠标本。上述蝙蝠标本体型较小,前臂长30.16-33.85 mm,颅全长13.90-14.76 mm;无鼻叶,耳廓呈漏斗状,耳屏略呈披针形;脑颅骨略显扁平,齿式为2.1.3.3/3.1.3.3=38;核型中染色体数(2n)为32,常染色体臂数(FN)为52。经鉴定均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同时也为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和台湾)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本文给出了泰坦尼亚彩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并对江西产该种蝙蝠雌雄性标本间的形态数据以及江西产标本与东南亚产该种标本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该种性二型分化不明显,但江西和东南亚两地区种群在形态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同时对其染色体核型、生态及保护地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李锋余文华吴毅陈柏承张秋萍徐忠鲜王英永陈春泉原田正史本川雅治李玉春
关键词:核型
艾氏管鼻蝠种群遗传结构初步研究及其分类探讨被引量:10
2014年
艾氏管鼻蝠是2009年发表的新种,其体型较小,外形与金管鼻蝠极其相似,本文以广东采集的艾氏管鼻蝠线粒体部分COI序列片段为分子标记,对其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金管鼻蝠形态进行比较,对2个种的外形特征及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本研究获得的艾氏管鼻蝠序列与BOLD数据库中的"金管鼻蝠"序列聚为一支,遗传差异极小;(2)华南区域艾氏管鼻蝠并非单系,其种群遗传结构与种群地理分布模式不一致,贵州、广东与越南、老挝种群的亲缘关系较广西种群更近;(3)现有数据库及国内部分研究中鉴定的"金管鼻蝠"实际应为艾氏管鼻蝠。
徐忠鲜余文华吴毅李锋陈柏承原田正史本川雅治龚粤宁李玉春
关键词:种群遗传结构
皮毛白化小黄蝠在海南首次发现
2019年
2004年7月30日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吊罗山打鹿村(E109°57',N18°37'12",海拔40m)约20m高的椰子树(Cocos nucifera)上发现一群蝙蝠栖息。捕获后观察发现,其主要特征为:个体中等大小,无鼻叶;耳廓短宽、较厚,约呈三角形,耳屏镰刀状;耳廓外缘基部有-~瘤状凸起;背部毛色为浅棕黄色,毛尖颜色约深,腹部毛色稍浅(图1)。将其外形特征与相关图鉴(刘少英等2019)对比,确认为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在采集的标本中发现1只体色全白雌性个体,经与相同地点采集的其他正常小黄蝠外形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除体色外,其体型大小、耳廓和耳屏、前后肢和翼型等特征,均与正常小黄蝠个体基本一致。具体数据比较如下(括号内为正常个体数据,n=3):体重20.5g(20.8~22.2g),头体长72.9mm(70.8~71.9mm),尾长48.1mm(49.2~57.9mm),耳长12.7mm(12.6~14.1mm),后足长11.1mm(11.4~12.1mm),前臂长50.3mm(49.8~52.3mm)。因此,此体色全白蝙蝠标本可以确认为小黄蝠白化型个体。按照国际上对白化个体的区分标准(Lucati et al.2016),其皮毛和翼膜白化,但眼球仍存在黑色素,属于皮毛白化小黄蝠案例。
周全余文华李小琼李玉春吴毅
关键词:白化皮毛测量数据体数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