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5)

作品数:40 被引量:1,089H指数:21
相关作者:潘晓玲黄培祐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篇气候
  • 9篇干旱区
  • 8篇生态
  • 8篇生态环境
  • 8篇生态系统
  • 8篇气候变化
  • 8篇干旱
  • 7篇荒漠
  • 6篇植物
  • 5篇绿洲
  • 4篇生态环
  • 4篇水资源
  • 4篇气温
  • 4篇夏季
  • 4篇流域
  • 4篇旱区
  • 4篇河流域
  • 3篇中国西部干旱...
  • 3篇生态环境演变
  • 3篇水分

机构

  • 24篇新疆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西北大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干旱半干旱区...

作者

  • 10篇潘晓玲
  • 10篇黄培祐
  • 6篇程国栋
  • 6篇吕世华
  • 6篇范广洲
  • 3篇陈正江
  • 3篇何清
  • 3篇王让会
  • 2篇杨青
  • 2篇张林静
  • 2篇游先祥
  • 2篇高瑞如
  • 2篇张兴国
  • 2篇初雨
  • 2篇李启剑
  • 2篇赵瑞华
  • 2篇陈强
  • 2篇刘晓
  • 1篇樊胜岳
  • 1篇陈焕伟

传媒

  • 5篇中国沙漠
  • 4篇高原气象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新疆环境保护
  • 3篇Scienc...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西部地区第二...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木本植物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环境监测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14篇2001
  • 4篇200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水文模式模拟 (Ⅰ)降水径流模式系统(PRMS)介绍及其在滦河流域的移植被引量:10
2001年
简单介绍了引进美国地质勘查中心发展的降水径流模式系统 (PRMS)。认为PRMS模式具有多种模拟功能 ,包含的物理过程也较全面 ,是当前世界上较好的水文学模式。将PRMS模式系统移植到滦河流域 ,并对其模拟能力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 ,模式系统在我国滦河流域的移植比较成功 ,而且能够较真实地再现滦河流域河川径流量及水资源其它分量的年际及季节变化 。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关键词:水文模式滦河流域气候变化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被引量:6
2000年
研究和改善西部干旱区的生态环境 ,对国家加快开发西部地区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维护社会稳定和领土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绿洲生态安全机制、生态环境退化机理及生态系统调控与管理等重大科学问题 ,在时间序列上 :探讨万年尺度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 ,定量研究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空间结构上 :从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尺度上分别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生态系统区域分异规律 ;在时空耦合界面上 :综合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分析生态环境演变趋势 ,研究西部开发面临的若干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 ,确定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容量和安全阈值、生态需水量 ,提出西部干旱区开发的适宜规模、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途径、主要生态环境灾害的防治对策 ,编绘西部干旱区生态区划图 ,建立生态环境演变预测模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创建干旱区生态环境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发展和完善干旱生态学、绿洲学。
潘晓玲
关键词:生态环境干旱区
化学药剂灭杀棘豆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被引量:8
2003年
棘豆的大面积滋生繁衍是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草原畜牧业发展构成了重大危害。文章通过自配制除草剂———"灭棘豆"对棘豆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灭棘豆"的最佳推广用药量为1350~1650mL·hm-2,喷药最佳时间是在棘豆盛花期。它灭除棘豆死亡率达92%以上,对草原可食牧草和环境无害。"灭棘豆"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且适宜大面积灭除棘豆的除草剂而大面积推广。
樊胜岳赵成章殷翠琴安国庆
关键词:棘豆草原退化化学除草生态恢复化学药剂
西天山山区气候变化与灌区绿洲气候效应被引量:21
2003年
对近 4 0a西天山山区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以阿克苏源流区、阿克苏灌区以及叶尔羌河灌区的 14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 ( 196 1— 2 0 0 0年 )为基础 ,重点研究了灌区的气候变化及绿洲气候效应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各区域的气温增高 ,降水增多 ,其中在源流地区降水增加幅度最大 ,而沙尘暴、浮尘和大风日数都有明显的下降 .最后 。
杨青何清
关键词:气候变化灌区绿洲气候效应气温沙尘暴
盐分和温度对盐节木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2
2007年
采用多因素交叉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盐分类型、盐分浓度以及温度对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5~25℃范围是盐节木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5~15℃和25~35℃的变温不利于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下,单盐和土盐浓度分别小于0.96%和0.6%(电导率小于9.375dS/m)时可促进种子萌发,当浓度分别高于0.96%和0.6%(电导率大于9.375dS/m)时,单盐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土盐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但2种盐处理下的平均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O.05),非最适温度下,2种盐处理下的平均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盐分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盐节木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土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单盐的小。
高瑞如赵瑞华张双风邸丽珍黄培祐
关键词:NACL温度种子萌发
“面向区域”的GIS控件的设计与使用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区域”GIS控件的概念———即以特定的地理区域为对象 ,将基础地理信息连同有关的GIS功能操作融合为一个可重用的程序模块 ,以Microsoft的COM (即“组件对象模型”)技术为基础 ,组织为“GIS化”的ActiveX控件。这种GIS控件 ,将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对象”扩展到了整个特定的地理区域空间 ,其核心思想是不仅封装了GIS的数据模型 ,必要的功能操作 ,而且封装了所有的基础地理信息。由于省去了对空间数据的处理 ,因而这种GIS控件可被广大非GIS专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者灵活、简便地用于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GIS功能扩充 ,也可用于构建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 ,因而有利于GIS技术应用的普及。
陈正江
关键词: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组件技术
李的裂果机制及防止措施被引量:49
2006年
研究李果皮组织细胞生长以及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TSS)与裂果发生的关系,对裂果发生的组织解剖特点进行了观察,探索了喷施硼砂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以及搭建塑料大棚等措施防止裂果发生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解剖学观察和显微测量表明,绥李3号果实开裂的直接原因为果实外皮层与内部薄壁组织细胞生长不协调所致。与吉林6号和绥棱红相比,绥李3号果实在快速生长期内部薄壁组织细胞生长速率显著过大(P<0·05),而表皮细胞生长缓慢或停止。加之其表面纹饰空隙较大容易形成潜在突破口,这样内外相互作用致使果实开裂。2.裂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P<0·05)。3.喷施硼砂可以减轻裂果,但喷施氢氧化钙溶液无明显效果。4.果实临近成熟时(8月初),土壤含水量与裂果程度呈正相关(P<0·05);搭建塑料大棚并在周围挖排水渠可以有效地减少绥李3号果实开裂,说明水分是影响绥李3号裂果的主要驱动因子。
张林静桂明珠
关键词:裂果可溶性固形物土壤水分氢氧化钙硼砂
西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展——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被引量:60
2001年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脆弱生态环境是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对自然资源 ,特别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影响了干旱区的生态安全。从国内外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展状况以及以塔里木河流域为典型代表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中 ,揭示了脆弱生态环境的特征及演变规律。近一个世纪以来 ,人们针对内陆河流域的人与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 (包括水文地质、水资源变化特征、水环境变化特征 )、气候以及自然地理学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
王让会游先祥
关键词: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脆弱生态环境塔里木河生态安全
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气候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01年
利用 NCEP/ NCAR的 4 0 a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年气候特征差异 .结果发现 ,干旱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为弱低压 ,湿润年为较强低压 ;干旱年印度夏季风、南海季风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风均弱于湿润年 ;干旱年北半球中高纬度槽脊发展较弱 ,冷空气活动较弱 ,华北地区位于弱脊区 .湿润年北半球大气环流指数为低指数 ,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 ,华北地区位于槽前脊后 ;干旱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向发展较弱 ,位置偏南 ,而东西向发展强盛 ,在我国南部地区形成狭长的高压脊 .湿润年副热带高压南北向发展较强 ,位置偏北 ,东西向发展较弱 ;干旱年华北地区为弱下沉运动 ,在 6 0 0~ 4 0 0 h Pa层之间 ,形成了闭合径圈环流 .而湿润年华北地区上空为上升气流 。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关键词:夏季气候特征
草本植物繁殖分配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1
2007年
目的通过检测山西境内霍山不同海拔高度草本植物的繁殖分配模式,为探讨繁殖分配与海拔的关系提供直接证据。方法利用样方调查法和烘干重量法检测了霍山不同海拔高度,即456,900,1 200,1 600,2 000 m共计26种草本植物的繁殖分配系数。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物的个体大小与之呈负相关;植物个体越大,对繁殖的绝对投入越高,但繁殖分配越低,小个体的繁殖分配则相对较高;海拔高度与植物繁殖分配呈正相关。结论草本植物的繁殖分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植物本身可塑性和遗传性的影响。
张林静石云霞潘晓玲
关键词:繁殖分配海拔高度生物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