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1049)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黄丽辉崔庆佳张燕梅王士杰邓学倩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脑干
  • 1篇新生儿筛查
  • 1篇新生儿听力
  • 1篇新生儿听力筛...
  • 1篇神经病
  • 1篇声诱
  • 1篇瞬态声诱发耳...
  • 1篇听力
  • 1篇听力检查
  • 1篇听力筛查
  • 1篇听力损失
  • 1篇听力学
  • 1篇听力障碍
  • 1篇听神经
  • 1篇听神经病
  • 1篇听性
  • 1篇听性脑干
  • 1篇听性脑干反应
  • 1篇突变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黄丽辉
  • 1篇杨宜林
  • 1篇郭连生
  • 1篇唐小青
  • 1篇崔庆佳
  • 1篇韩德民
  • 1篇邓学倩
  • 1篇王士杰
  • 1篇张燕梅

传媒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89例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听力学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听力筛查未通过而短声(click)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正常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进一步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不同频率异常与其他客观听力检查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未通过而接受包括DPOAE、短声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226Hz声导抗、1000Hz声导抗和声反射等诊断性听力学检查的患儿共695例,以其中诊断性短声诱发ABR阚值正常的新生儿及婴幼儿89例(123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POAE频率异常的不同分为A组(全频正常)、B组(低频异常)、C组(高频异常)和D组(全频异常)。对比各项听力检查结果,分析DPOAE频率异常各组与其他5项客观听力检查(ABRI波潜伏期、40Hz听觉相关电位、226Hz鼓室声导抗、1000Hz鼓室声导抗及声反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123耳中所有6项听力检查均正常者7耳(5.7%);6项听力检查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者116耳(94.3%)。男婴的异常率为93.9%(77/82),女婴的异常率为95.1%(39/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耳异常率为93.1%(54/58),右耳异常率为95.4%(62/6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耳数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D组48.0%(59/123)、B组27.6%(34/123)、A组16.3%(20/123)和c组8.2%(10/123)。A组、B组和D组中异常率最高的检查项目均为声反射,异常率分别为40.O%,55.9%和66.1%;而c组中异常率最高的项目为ABRI波潜伏期(50.0%)。各组低频听力损失均以轻度为主,在B组中有l耳为中度听力损失,D组中有6耳为中度听力损失,1耳为重度听力损失。结论听力筛查未通过而短声ABR反应阈值正常的婴幼儿,如果DPOAE全频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而DPOAE全频正常、低频异常或高频异常
黄丽辉邓学倩杨宜林王士杰唐小青郭连生韩德民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检查脑干耳声发射
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干预被引量:4
2012年
听神经病是一种特殊的听力障碍,1996年由Starr等[1]提出,他们发现一组特殊表现的听力障碍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不能引出或严重异常,而耳蜗微音电位和耳声发射能引出,言语识别率相对听力不成比例下降,并将这种病命名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十多年来,医学界对听神经病有了较多的认识,Deltenre等旧0发现3例新生儿表现出听神经病的特征,并认为此类疾病的病变起源于蜗神经前。Hood[3]认为不能确定具体病变部位在听神经,建议改名为听神经病症候群(auditoryneuropathies)。2008年6月在意大利科莫召开的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会议上,将听神经病命名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disorder,ANSD)。由于听神经病的病变部位及病因不能确定,
张燕梅黄丽辉
关键词:听神经病新生儿听力筛查干预听力障碍听性脑干反应耳蜗微音电位
GJB2基因突变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耳聋泛指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占重要地位。遗传性耳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另一种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临床上,NSHI。约占遗传性耳聋的80%。迄今为止,已有140多个基因位点被认为与NSHL有密切关系,其中GJB2基因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致聋基因,
崔庆佳黄丽辉
关键词:GJB2基因突变听力损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