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3046)
- 作品数:5 被引量:172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宇峰叶长鹏庞世勋陈菊芳王庆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近江牡蛎4种类型GST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类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在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等贝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近江牡蛎肝脏4种类型GST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u、pi、omega、sigma4种类型GST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970bp、773bp、999bp、1277bp,分别编码215、207、242、203个氨基酸.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除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pi型GST外,所有类型GSTs序列都能各自聚集成一簇.
- 林群梁旭方胡永乐王琳刘秀霞
- 关键词:基因克隆
- 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4
- 2006年
-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时空分布、生物量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河口地区潮流、径流共存,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环境因子复杂多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因此,研究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近海生态系统的特征。河口水域重要的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糠虾、水母等。环境因素和人类的活动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到食物、温度、盐度、动物摄食以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盐度是决定浮游动物分布的关键性非生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在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微食物网和传统食物网连接的关键环节。浮游生物网是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的主要工具,对研究结果有重要影响,我国许多学者使用浅水Ⅰ型或Ⅱ型浮游生物网(网孔为507μm和169μm)采集样品,导致小型和微型浮游动物(如无节幼体)逃逸,研究结果被严重低估,而这些小型和微型浮游动物是幼鱼的重要开口饵料,因此合适的浮游生物网对于研究浮游动物极其重要。并对今后我国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 杨宇峰王庆陈菊芳庞世勋
- 海水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被引量:28
- 2006年
-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自身污染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近岸海域的重要污染源。本文就海水养殖所带来的饵料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及其环境效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重点从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方面提出了海水养殖环境治理及控制对策。
- 余江杨宇峰叶长鹏
- 关键词:海水养殖污染生物修复
- 大型海藻龙须菜对两种海洋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被引量:23
- 2006年
- 利用共培养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光照强度、生物量条件下,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 is)及其水溶性抽提液对两种海洋赤潮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椎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显示,龙须菜和两种赤潮藻间存在着营养竞争,受龙须菜的影响,两种赤潮藻的最大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其受抑制程度随着龙须菜起始密度的增大而增强,而两种赤潮藻对龙须菜生长的影响却不显著.此外,龙须菜和两种赤潮藻之间还存在着光竞争,弱光条件更适合龙须菜的生长,强光条件下龙须菜对两种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减弱.此外,龙须菜水溶性抽提液也会对两种赤潮藻的生长产生抑制.
- 刘婷婷杨宇峰叶长鹏王朝晖
- 关键词:龙须菜锥状斯氏藻营养竞争
-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 2006年
- 近年来,我国诸多海湾富营养化严重,海湾赤潮和大规模的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海湾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等大型经济海藻,生物量大、生产力高,在生长过程中能大量吸收C、N、P等营养物质,栽培大型海藻是吸收、利用营养物质,防治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规模化栽培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 林贞贤汝少国杨宇峰
- 关键词:大型海藻富营养化生物修复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