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5-003)
- 作品数:28 被引量:246H指数:10
- 相关作者:林燕王欣泽孔海南黄天寅庞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健康状况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为准确评价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的健康状况,综合考虑河流水文、河岸带状况、河流形态、水质、水生生物、景观旅游六个方面,构建了白鹤溪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形式,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随即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了白鹤溪8个监测断面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白鹤溪整体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与轻微病态之间。8个监测断面中箐口(B1)和古城段(B4)断面的综合健康指数最低,处于轻微病态与病态之间,其他监测断面均处于轻微病态与亚健康之间。白鹤溪箐口以上河道取水、旅游污染是影响白鹤溪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水质指标得分与河流综合健康指数显著相关,显著水平为0.003。该评价体系可为其他类似入湖河流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 邱祖凯黄天寅胡小贞庞燕吴玮薛鹏程
- 关键词:洱海入湖河流指标体系
- 新型材料碳纤维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6年
- 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污水治理问题备受关注。碳纤维材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易于微生物附着,利于吸附、生物脱氮除磷的进行,从而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物,在水处理中具有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碳纤维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对碳纤维材料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碳纤维材料在饮用水、工业废水及富营养化水体等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将来研究的开展方向及趋势。
- 张小玲王靖楠施雪旖林燕王欣泽孔海南
- 关键词:碳纤维水处理富营养化脱氮除磷
- 人工湿地植物制备燃料乙醇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石油资源短缺,利用木质纤维素制备燃料乙醇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人工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湿地植物制备燃料乙醇,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缓解粮食原材料的紧缺、减少植物处理不当产生的二次污染。但同时存在乙醇产率低、纤维素酶价格贵、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不成熟等问题。本文首先从人工湿地植物的抗性及去污能力、种间合理搭配及综合利用价值三方面入手,论述了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应注意的问题。其次重点分析了人工湿地植物及其它木质纤维素的有效成分、人工湿地植物及其它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及效果、水解方法及效果,讨论了人工湿地植物制备燃料乙醇的可行性及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人工湿地植物可以代替粮食作物生产燃料乙醇。
- 张小玲赵亚芳林燕王欣泽孔海南
-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乙醇预处理水解发酵
- 人工水草技术在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近年来,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水质净化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水质原位净化技术凭借其经济、高效等优势应用日趋广泛。首先对河道原位修复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进行了概要介绍,随后对人工水草技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指出了人工水草技术在研究与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参考。
- 滕庆晓王涌涛庞燕黄天寅项颂
- 关键词:污染河道原位修复人工水草
- 双酚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从生物量、光合系统、膜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0.5mg/L、2mg/L、8mg/L、16mg/L和24mg/L 5个BPA浓度梯度和1个对照组,检测了藻细胞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可溶性蛋白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试验过程中BPA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BPA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总体呈现"低促高抑"的规律,即低浓度组(0.5mg/L)BPA促进了藻细胞生物量的增长和蛋白质的合成,但对叶绿素a的合成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组(2mg/L、8mg/L、16mg/L、24mg/L)对藻细胞的抑制与BPA浓度呈正相关;BPA胁迫使得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下降,光合作用潜能降低,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细胞受到氧化损伤,SOD活力升高,藻细胞生长及生理受到一系列的影响;此外,藻细胞对BPA还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
- 杨璨于晓娟王欣泽孔海南李亚红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生理
- 人工芦苇湿地氨氮污染物去除及氨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对不同质量浓度的NH3-N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内的去除过程进行考察,并且对比分析了去除率和硝化强度,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ρ(NH3-N)及植物种植等因素对人工湿地中AOB(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5d的情况下,模拟低污染水ρ(NH3-N)分别为0.6-0.7和4.5-5.0mgL时,芦苇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81.9%和62.2%. 较高的ρ(NH3-N)和种植芦苇有利于提高湿地硝化强度和AOB群落多样性. 系统运行50d时,处理高ρ(NH3-N)和低ρ(NH3-N)低污染水的芦苇湿地的硝化强度分别为0.164和0.103mg/(kg·h);AOB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系统运行90d时)分别为2.32和1.75. 处理高ρ(NH3-N)的低污染水时,空白湿地和芦苇湿地的硝化强度分别为0.082和0.164mg/(kg·h);AOB群落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系统运行90d时)从1.95增至2.32.
- 仝欣楠王欣泽何小娟孔海南
- 关键词:氨氮氨氧化细菌
-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5种雌激素类物质的衍生化方法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选取5种雌激素类物质雌酮(E1)、雌二醇(E2)、17α-雌二醇(EE2)、雌三醇(E3)、双酚A(BPA)为研究对象,在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衍生化试剂和衍生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含有1%(质量分数)三甲基氯硅烷(TMCS)的N,O-双(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联合吡啶作为衍生化试剂,加热条件为烘箱70℃加热40min时,衍生化产物单一且灵敏度高。采用此优化方法得到5种物质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0%~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12.5%,可为环境中5种雌激素类物质的分析测定提供参考。
- 王欣顾弘理沈剑仝欣楠王欣泽
- 关键词:雌激素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
- 洱海流域北部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罗时江在洱海北部三条重要入湖河流中受污染程度最高,是北部入湖河流控制与治理的重点。该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来研究罗时江流域内不同时期的污染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全年罗时江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标识指数都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个流域受来自农业面源的营养盐污染严重。在不同季节,罗时江受各项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是不同的。夏季罗时江水体中有机污染水平最高,综合评定罗时江重点的污染时段为春季和夏季。
- 封吉猛王欣泽林燕李应程邱江平
- 关键词:洱海流域污染特征
- 运用氮、氧双同位素技术研究永安江硝酸盐来源被引量:13
- 2016年
- 以洱海人湖河流永安江为研究对象,利用硝酸盐δ15N 和δ180 双同位素技术对永安江水体的硝酸盐氮来源进行识别.在永安江沿程共布置9 个监测点,分析硝酸盐的污染特征,并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后测试硝酸盐δ15N 和δ180 .结果表明,永安江硝酸盐氮源负荷占永安江总氮源污染的5 0 % 左右,各采样点p(硝酸盐)为0 . 07-5. 22 m g. L^-1,均值为1. 00-2. 39 mg · L^-1.经同位素测试,各采样点5 15N-N0 3-均值为6. 1 2 % c-13.88%C,5 180-N0 3-均值为8 .24%c- 1 1 . 7 2 % c;永安江河水中硝酸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化学肥料、牲畜粪便、生活污水和土壤有机氮硝化;利用IsoSource混合模型对4 种形态的硝酸盐来源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化学肥料占37. 3 % ,牲畜粪便占34. 6 % ,村落污水占18. 2 % ,土壤有机氮占9. 9 % .利用IsoSource混合模型可为河流硝酸盐来源定量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硝酸盐贡献比例与河流流经村落位置及土地利用类型有关.
- 吴文欢何小娟吴海露王欣泽沈剑
- 关键词:硝酸盐污染来源示踪污染贡献率
- 入湖河流水环境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入湖河流是湖泊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入湖河流健康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详细阐述了入湖河流特征及其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重点考虑湖泊健康的入湖河流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物元模型、可拓评价法以及关联函数理论,建立了入湖河流水环境健康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能同时反映河流的健康现状和其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将建立的评价体系应用于洱海入湖河流波罗江,结果表明,波罗江的上游及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游处于病态。
- 邱祖凯黄天寅胡小贞庞燕吴玮薛鹏程
- 关键词:入湖河流物元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