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133)

作品数:41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刁晏斌徐正考郭伏良梁永红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汉语
  • 11篇现代汉语
  • 7篇清末
  • 7篇清末民初
  • 7篇民初
  • 6篇欧化
  • 5篇国语
  • 4篇语词
  • 4篇语法
  • 4篇文言
  • 4篇汉语史
  • 4篇白话
  • 4篇词汇
  • 3篇译文
  • 3篇用法
  • 3篇语义
  • 3篇新词
  • 3篇汉语词
  • 3篇词典
  • 3篇X

机构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河北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太原师范学院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长治学院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经贸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刁晏斌
  • 5篇郭伏良
  • 5篇徐正考
  • 3篇李娜
  • 2篇梁永红
  • 1篇林鹤鸣
  • 1篇崔新颖
  • 1篇吴亮
  • 1篇王晶
  • 1篇谢茹

传媒

  • 6篇汉字文化
  • 5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语言文字应用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汉语学习
  • 1篇东疆学刊
  • 1篇语文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领导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辞书研究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浮生六记》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特点——比较“余”“我”“吾”三者用法的异同被引量:1
2020年
《浮生六记》作为清代自传体散文,主要以第一人称“余”来进行叙述,同时也出现了“我”“吾”。文章简要分析“余”“我”“吾”的来源,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感情色彩三个方面对《浮生六记》中的“余”“我”“吾”进行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余”与“我”“吾”各自的用法特点以及异同,并与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
徐金枝郭伏良
关键词:《浮生六记》第一人称代词
关于文言史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2
2017年
在"新汉语史"的框架下,分析文言史上的问题可以看出,第一,文言史是复线而不是单线的。文言史包含两条线索:一是同质文言史,二是异质文言史。第二,文言在现代汉语中并未"死亡",仍然存在,也从未离开。从另一个角度说,文言史并未终结,仍在持续;其三,异质文言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新汉语史的构建,可以为梳理现代汉语的来龙去脉提供另一种思路和角度,是建立异质文言史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刁晏斌
关键词:汉语史文言
“超”类词程度用法演变的跟踪考察及其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虽然表程度的"超""巨""暴""狂"流行的时间大致相同,人们也往往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但是经过十多年,这四个词的变化情况却并不一致,目前"超"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中的一员;"巨"依然活跃于人们的口语及网络,地方性的报纸也偶有使用;而"暴"与"狂"目前在口语和网络中都较少使用,纸质媒体中更少。这种不同只有通过跟踪考察才能知晓,也只有通过跟踪考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发展变化情况及各自使用的稳定程度或生命力等,所以对新语法现象的跟踪考察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定性研究的准确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语法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判断某一新语法现象是否为临时的活用或修辞现象等。
梁永红
试论两岸语言“直接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文章提出了两岸语言对比研究中"间接对比"和"直接对比"的概念,前者是指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语料采集与选取方式,以及基于这一方式的研究;后者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选取能够形成"直接对比"的两岸语料,并以此为基础而进行的相关研究。前者的盲目性较大,效率不高,有时可能会漏掉一些语言点,因而与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研究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后者则能够在某一范围内提供大量详尽的最小对比语料,并使得这方面的研究由单向比对到双向对比。不过,直接对比也有选择对象、内容以及使用上的某些限制。
刁晏斌
关键词:普通话台湾国语
清末民初白话译文“当X的时候”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清末民初白话译文表现出与明清白话文不同的"外国语"迹象,其中"当X的时候"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结构。本文讨论了"当X的时候"结构的构成及其分布,并列举了该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徐正考成嘉露
关键词:清末民初白话欧化
“X(VD)比Y还Y”式极比句的多维度考察
2020年
“X(VD)比Y还Y”是1978年以来才逐渐使用的比较句,它是用差比的形式表达极比的概念,其中Y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其主要功能是指称,但能通过“还”的压制调整出陈述功能,同时由于“还”为程度副词,所以由压制调整出来的语义还必须具有特征[+量度义];二是Y具有[+量度义]特征,其主要功能是陈述,但是能通过“比”的压制调整出指称功能。“X(VD)比Y还Y”并非真值比较,而是表达说话人情感、态度的一种方式。说话人的视角或出发点是比较主体X,其情感或态度既与比较基准Y有关,也与表评价的“还+Y”密切相连。通过历时考察发现,1978年以来“X(VD)比Y还Y”在使用数量增加的同时,其构成情况及语用色彩也都有一定的变化:Y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句式的语用色彩也不再单一。这些变化使得这种句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表达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填补了“比”字句表达上的空缺。
梁永红
关键词:差比句
从朝鲜朝时期的汉语教科书看清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被引量:2
2018年
朝鲜朝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老乞大》不同版本的研究,从词的消隐、词形和词义三个方面,对清代中前期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消隐情况、同素逆序词和异形词的发展情况、词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的演变情况进行考察,从而对清中前期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予以梳理,并就相关演变做出相应的解释。
华树君徐正考
关键词:汉语教科书消隐词形词义
《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推广回顾与新时代发展展望
2018年
文章从汉语拼音进入英语话语体系、汉语拼音成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三个方面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国际推广与新时代进一步发展作了回顾和展望。
郭伏良冯凯云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
论华语词汇运用中的“舍小取大”现象被引量:9
2022年
所谓“舍小取大”,指的是在具体的词汇运用中,用语义内涵及使用范围等较大的词代替表义具体、使用范围相对较小的词,这是华语词汇及其使用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现象。该文首先以一篇文章及一部工具书中所列的一些词为线索,展开相关调查;然后以“美”“美丽”为例,对其作为大词在具体使用中跟一些小词之间的可替代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列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舍小取大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的最大原因,即华语学习的不完整。
刁晏斌
关键词:华语词汇
论当代汉语“借音赋形”现象被引量:4
2016年
借音赋形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汉字的同音或近音关系,对已有词语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词语形式,来表达新义,它包括等义赋形、半新义赋形以及全新义赋形三类。借音赋形的特点:一是多借用动物名称来凸显形象色彩,二是扩大了词语的张力,三是多有戏谑意味和色彩,四是一定程度上也有词族化的表现,五是不限于"词"的范围,也包括一些"语"。它的使用情况是总体上仍局限于网络世界,但是也有部分在现实语言中已经比较常见。从词汇学的视角看借音赋形,一是它与借形赋义构成当代词汇中最有时代性、最鲜活的部分,二是可以对传统的造词法有所补充,三是对传统的词汇研究有启示作用。
刁晏斌
关键词:当代汉语词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