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lCB510200)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喻陈玮志董建强任泽钦黎晓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抗
  • 1篇术后
  • 1篇兔眼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切除术后
  • 1篇注射
  • 1篇瘢痕
  • 1篇瘢痕化
  • 1篇下注
  • 1篇小梁
  • 1篇小梁切除
  • 1篇小梁切除术
  • 1篇小梁切除术后
  • 1篇滤过
  • 1篇滤过泡
  • 1篇膜下
  • 1篇结膜
  • 1篇结膜下
  • 1篇结膜下注射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黎晓新
  • 1篇任泽钦
  • 1篇董建强
  • 1篇陈玮志
  • 1篇王喻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多次大剂量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抗兔眼小梁切除术后瘢痕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贝伐单抗是第一个完整长度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已作为抑制新生血管的药物而广泛用于眼科临床。然而,作为小梁切除术后抑制伤口及滤过泡的纤维化及抗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多次大剂量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目的评估大剂量贝伐单抗结膜下多次注射抗小梁切除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双眼配对的研究设计。对新西兰白兔18只36只眼行小梁切除术滤过手术,动物左眼在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5、7天于滤过泡结膜下注射25g/L贝伐单抗0.1ml,右眼术后不进行注射作为对照眼。术后间隔2d裂隙灯下观察滤过泡形态并根据Moorefield滤过泡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分别于术后第10、20、30天各摘除12只眼球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评估细胞的性质,用Masson染色评估成纤维细胞化程度,并以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anti-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每组兔眼的血管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大且更为弥漫,术后第7天贝伐单抗治疗组与自身对照组眼滤过泡面积分别为(2.48±0.22)cm。和(1.73±0.27)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4,P〈0.05)。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生存天数(21.O¨0±1.56)d与对照组(12.50±1.97)d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0d时,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滤过泡及邻近组织结膜的血管化程度明显减少,2组间vWf阳性染色吸光度值的平均差值为14320.7±41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5,P〈0.05);而术后30d时贝伐单抗治疗眼的成纤维细胞沉积明显减少,2组间成纤维细胞阳性染色面积的平均差值为0.2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0,P〈0.05)。结论兔�
陈玮志任泽钦董建强王喻黎晓新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滤过泡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