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13JZ12)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善海黄诚华李毅杰段维兴王泽平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病毒种群分析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明确引起广西蔗区甘蔗花叶病的病原,为甘蔗抗花叶病育种、种质筛选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主要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叶片,提取RNA后采用甘蔗花叶病毒(SCMV)、高粱花叶病毒(Sr MV)、玉米矮化病毒(MDMV)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特异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将目的片段克隆并测序;病毒CP基因序列在Gen 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收集的48份样品中检测出Sr MV阳性33份,SCMV阳性2份,SCMV和Sr MV复合侵染1份,未检测到MDMV和JGMV。花叶病的发病率为75.0%,其中,Sr MV、SCMV及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发病率分别为68.8%、4.2%和2.1%。台糖系列及其他引进品种的甘蔗花叶病感病率较高,桂糖系列品种的感病率相对较低。【结论】甘蔗花叶病已在广西大部分蔗区发生,其致病原以Sr MV为主,SCMV零星发生,由SCMV和Sr MV复合侵染的甘蔗花叶病发生机率较低。广西蔗区可能存在其他种类病原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
- 周丰静黄诚华李正文商显坤黄伟华潘雪红魏吉利林善海
- 关键词:甘蔗甘蔗花叶病毒RT-PCR
- 对影响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碳、氮源的统计学分析
- 2015年
- 为了解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不同菌株的生长和产孢影响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差异,该文利用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分析结果显示,碳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生长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其中乳糖是供试3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在不同碳源中供试3菌株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氮源对菌株CLER09、D087与JL05的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对菌落直径无显著影响,其中L-半胱氨酸与L-苯丙氨酸是供试3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宜氮源。同时,各菌株对碳源和氮源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因此,对于适宜香蕉叶斑病菌喙突脐蠕孢生长和产孢的碳源和氮源的选取,多菌株主要考虑其共性碳源和氮源,单菌株则应考虑菌株的各自特性碳源和氮源。
- 杜瑞卿林善海黄思良张征田覃丽萍黎起秦
- 关键词:碳源氮源
- 抗旱营养调节剂“旱地龙”对甘蔗矿质营养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进一步探讨"旱地龙"对甘蔗抗旱增产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了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旱地龙"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叶片矿质营养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旱地龙"能明显提高甘蔗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旱地龙"喷施质量浓度以3g/L、2g/L、4g/L分别对提高甘蔗叶片N、P、K含量效果最好,分别比CK(0g/L)提高0.13、0.04、0.12个百分点。在光合指标方面,以"旱地龙"3g/L喷施处理对提高叶绿素含量和4g/L喷施处理对提高气孔导度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0.19mg/g和0.05μmol/(m2·s);喷施"旱地龙"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整个伸长期均高于CK,以4g/L处理作用较大,分别比CK增加4.94μmol/(m2·s)和0.42mmol/(m2·s),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以"旱地龙"4g/L喷施处理最高,为0.32μmol/(m2·s)。可见,喷施"旱地龙"可有效促进甘蔗对N、P、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
- 周主贵陆国盈林善海满若君
- 关键词:甘蔗新台糖22号光合指标
- 2015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被引量:9
- 2016年
- 2015年笔者对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螟害枯心苗率为0-30.60%,黑穗病发生率为0-41.52%,花叶病发生率为0-5.51%。南宁试点螟虫为害严重,甘蔗枯心苗率显著高于其他试点。各试点宿根蔗黑穗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新植蔗。河池试点参试材料黑穗病发生率相对较低。桂辐06-156和桂糖07-494感染黑穗病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可以考虑选择作为黑穗病抗性育种的亲本材料。参试材料在各试点花叶病的发病较轻。其中,桂糖05-3846的花叶病发生率最高仅为1.09%,可以考虑选择其作为花叶病抗性育种的亲本材料。
- 李毅杰段维兴王泽平梁强陆文娟韦开军李文教黄诚华林善海
- 关键词:甘蔗病虫害黑穗病花叶病
- 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情况和品种抗性分析
- 2017年
- 2016年通过对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花叶病发生情况调查和当地主栽品种的田间抗性的分析评价,明确了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及不同种植期感抗花叶病有一定差异。柳州和来宾蔗区新植蔗发病率为0.00~56.72%,宿根蔗发病率为0.00~93.51%。宿根蔗感病程度比新植蔗重。柳州蔗区发病率较高,平均为19.36%,来宾蔗区发病率较低,平均为8.12%。品种间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ROC16表现为免疫,桂柳2号、桂糖40和粤糖00-236表现为高抗,桂糖21和粤糖93-159表现为中抗,ROC22和台优表现为感病,柳城05-136表现为高感。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一致。
- 李毅杰唐仕云黄有总段维兴王泽平罗霆林善海
- 关键词:甘蔗花叶病抗性评价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