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010)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陈鹏程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学史
  • 2篇叙事
  • 2篇生命
  • 2篇死亡叙事
  • 1篇艺术功能
  • 1篇战国
  • 1篇战国时期
  • 1篇生命观
  • 1篇生命活动
  • 1篇生命线
  • 1篇生命意识
  • 1篇史记
  • 1篇史通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作品
  • 1篇吴越
  • 1篇吴越春秋
  • 1篇先秦
  • 1篇刘知几
  • 1篇伦理

机构

  • 6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陈鹏程

传媒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宜宾学院学报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尔雅》郭璞注引《国语》谫论——《国语》学史研究之三
2015年
郭璞的《尔雅注》是一部重要文献,多引先秦汉魏众书以证《尔雅》释义,《国语》亦在其列,这本书对《国语》研究史与接受史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尔雅注》所选《国语》语例尽管不多,但极其精审,足见郭璞对《国语》之推重与熟悉,此亦为《国语》颇受晋人重视与喜欢的例证。通过将郭璞引《国语》例与韦昭《国语解》对照分析,亦可推测出郭璞应阅读过《国语》韦注。
陈鹏程
关键词:《尔雅》《尔雅注》
战国时期:《国语》研究的萌芽——《国语》学史研究之二
2013年
战国时期是《国语》研究的萌芽期。《国语》受到了儒家和法家学者的重视。就儒家而言,从《尔雅》《礼记》《荀子》中均能看出《国语》的影响。就法家而言,韩非子和管子学派均从《国语》中吸纳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陈鹏程
关键词:法家战国
《吴越春秋》死亡叙事的文化内涵及艺术功能
2014年
《吴越春秋》作为东汉时期一部著名的杂史著作,其死亡叙事取得了较高成就。它折射了崇尚人生命的社会属性而轻忽其生物属性的生命观,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吴越春秋》的死亡叙事有助于具体饱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对增强作品叙事的生动性、有机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陈鹏程
关键词:吴越春秋死亡叙事生命观伦理观
论《国语》的死亡叙事
2013年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意识的审美展现。死亡通常被认为是生命活动的终结。但辩证地看,死亡是作为生命的一种状态而存在。对此,海德格尔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死亡不是命运之神从外部切断了生命线,它是此在的一个直接组成部分。”
陈鹏程
关键词:死亡叙事生命意识生命活动文学作品生命线
略论刘知几对《国语》的接受与研究——《国语》学史研究之四
2016年
刘知几史学思想和理论主要反映于《史通》中。《史通》包括众多关于《国语》的论述。刘知几对《国语》的接受和研究构成了《国语》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知几对《国语》的作者、《国语》和《左传》的关系、《国语》对《史记》的影响、《国语》作为国别体的典范之作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翔实明晰的阐述。刘知几认为《国语》作者是左丘明,产生于左氏解经的需要。他已开始将《国语》从汉儒经学传播体系中摆脱出来。
陈鹏程
关键词:刘知几《史通》《史记》经学
试论《国语》所反映的先秦用乐及乐论
2015年
《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语体史书,载录了许多西周和春秋时人用乐、论乐的资料。从这些材料能够看出音乐在先秦社会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音乐在先秦社会中的功能主要包括乐占、乐教和宴飨用乐。《国语》论乐文字展现了先秦乐论的三个重要特征:开始注意音乐的娱乐功能,强调乐是政治兴衰的表征,中和是先秦音乐审美和音乐伦理的核心范畴。《国语》所载时人用乐和论乐,既有一定的神秘意味,又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政治功用性。
陈鹏程
关键词:先秦乐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