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E038)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丁炎杨天宏李乐刘丹更多>>
相关机构:许昌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舞蹈
  • 3篇民间舞
  • 3篇民间舞蹈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价值
  • 1篇艺术生产
  • 1篇战国
  • 1篇商业性
  • 1篇麒麟舞
  • 1篇乐舞
  • 1篇表演
  • 1篇表演形式
  • 1篇传承
  • 1篇传承思考
  • 1篇春秋
  • 1篇春秋战国

机构

  • 3篇许昌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1篇刘丹
  • 1篇杨天宏
  • 1篇丁炎
  • 1篇李乐

传媒

  • 2篇作家
  • 1篇芒种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南民间舞蹈的区域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一直是中国历史朝代更迭较为频繁的地域之一,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集聚区之一。河南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对于全国的民间舞蹈的发展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民间舞的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记载,河南的民间舞蹈约有1300种,在全国各省市居第一,特色鲜明且文化属性明确的河南民间舞蹈零散地分布在河南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绝大多数的河南民间舞蹈的现状不容乐观,濒临失传的境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包括人才资源、舞种文化研究以及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性因素,使得现如今的河南民间舞如巩义狮子舞、开封盘古舞和豫南花鼓灯等民间舞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表演形式,即便在河南省来说,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征。
杨天宏
关键词:民间舞蹈表演形式
春秋战国商业性乐舞兴起对中原民间乐舞的影响
2013年
春秋战国,中国民间乐舞艺术发展首次出现高峰,尤以战国时代民间乐舞异常繁盛,出现用于交换的商业性乐舞产品及"郑女、郑姬"这样的地方艺术特产。本文借经济学的艺术生产理论,探讨这一时期商业性乐舞的兴起,及乐伎作为商品的流通对中原民间乐舞繁盛的推动作用。
刘丹
关键词:艺术生产
中原民间舞蹈与南北方舞蹈的交流与融合
2013年
舞蹈随着国家的兴衰崛起而发展变化,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贡献,中原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人们的民俗民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密不可分。中原民间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南北方地区舞蹈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原民间舞蹈类型。并传承发展了南北方舞蹈文化因素,从而更加深层地发展中原民间舞蹈。
李乐
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思考——以河南睢县麒麟舞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自编自演的群众性艺术活动,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它对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河南省睢县麒麟舞历史悠久,包含着丰富的豫东人民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这一类的民间舞蹈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严重的发展危机,所以研究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丁炎
关键词:麒麟舞艺术价值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