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2003ABB017)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胡豫孙春艳王雅丹何文娟吴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营养因子
  • 11篇源性
  • 1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1篇神经营养
  • 1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1篇脑源性
  • 11篇脑源性神经
  • 11篇脑源性神经营...
  • 11篇脑源性神经营...
  • 7篇血管
  • 7篇血管新生
  • 7篇细胞
  • 7篇骨髓
  • 7篇骨髓瘤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内皮
  • 5篇内皮细胞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孙春艳
  • 11篇胡豫
  • 10篇王雅丹
  • 7篇何文娟
  • 4篇吴涛
  • 3篇张小平
  • 3篇张璐
  • 3篇黄靖
  • 1篇王华芳
  • 1篇褚章波
  • 1篇郭涛

传媒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检测MM细胞系KM3、RPMI8226细胞BDNF的表达及分泌。采用MTT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作用;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HUVEC迁移的影响;采用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MM细胞培养上清液对HUVEC分化的影响。结果KM3、RPMI8226细胞不仅表达BDNF mRNA,也表达和分泌BDNF蛋白,BDNF的基础分泌水平在其生物学作用范围内。KM3、RPMI8226细胞培养上清液均可明显促进HUVEC增殖,含50.0%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和完全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85±0.23)倍和(2.16±0.29)倍(P<0.05),抗人类BDNF中和抗体可部分抑制其促增殖活性;含50.0%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迁移指数为1.85±0.23,完全KM3细胞培养上清液组HUVEC迁移指数为2.16±0.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可明显促进基质胶中网状毛细血管形成(P<0.01),抗BDNF中和抗体可明显抑制其作用。结论MM细胞表达和分泌BDNF,BDNF可能参与MM细胞诱导的血管新生。
孙春艳胡豫吴涛王雅丹何文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新生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BOYDEN小室RT-PCR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在NOD/SCID小鼠骨髓瘤模型体内的抗瘤活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以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 RPMI 8226异体移植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估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单抗)存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选择糖尿病抵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 RPMI 8226细胞建立骨髓瘤细胞异体移植动物模型。以20μg/只的 BDNF 单抗剂量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2、3天腹腔内注射或者以100 μg/只的剂量于检测到瘤体后每周1次腹腔内注射。采用组织学方法检测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免疫化学染色法分析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用~3H-TdR 掺入法和 Matrigel 网状结构形成实验分别检测 BDNF 单抗对 RPMI8226细胞体外增殖和 PRMI 8226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在 NOD/SCID 小鼠体内建立的骨髓瘤细胞异体移植动物模型,其皮下种植的成瘤率高,具有多种与浆细胞瘤相似的病理学特征。未治疗组小鼠皮下注射 RPMI 8226细胞后(20±2)d 可检测到皮下肿瘤;接种肿瘤细胞后连续3 d 注射20 μg BDNF 单抗的治疗组,小鼠平均无肿瘤生存期延长为(30±6)d,而相应埘照抗体治疗组无肿瘤生存期为(22±3)d,与末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其中位存活时间为(57±7)d,与相应的对照抗体治疗组[(48±4)d]相比明显延长(P<0.05);治疗组小鼠自然死亡时肿瘤体积为(157.9±21.6)mm^3,较对照抗体组[(405.5±35.2)mm^3]明显缩小(P<0.05)。对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27天起每周注射1次 BDNF 单抗(100 μg/次)的治疗组,肿瘤的生长亦受到部分抑制,相应对照抗体组与未治疗组相比肿瘤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 BDNF 单抗治疗组瘤体的组织切片中,观察到部分瘤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表现,坏死区被纤维结缔组织浸润。未治疗组瘤块的 MVD 为38个/0.216 mm^2,BDNF 单抗治疗组(100 μg/次)MVD 为11个/0.216 mm^2,与未治疗组相比对照抗体治疗组瘤块的 MVD 没有明显下降(35个/0.216 mm^2)(P>0.05)。在�
王雅丹胡豫张璐黄靖孙春艳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新生单克隆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共培养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对内皮细胞分化为管状结构的影响及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分泌的初步机制。方法采用人 MM 细胞系 RPMI8226细胞或原代 MM 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混合共培养和隔离共培养;以同期单独培养的 HUVEC 为对照,对与MM 细胞共培养的 HUVEC 进行 Matrigel 基质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评价 MM 细胞对 HUVEC 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两种共培养体系培养上清中 BDNF 的含量;用抗人 CD29和 CD18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对 MM 细胞进行预处理后,在混合共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并检测培养上清中 BDNF 的含量。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 HUVEC 相比,与 RPMI8226细胞隔离共培养的HUVEC 形成的管状结构数量明显增多,但增加幅度(约75%)低于混合共培养体系(约113%)。原代MM 细胞促 HUVEC 管状结构形成效应在隔离共培养体系和混合共培养体系分别为138%与188%。HUVEC 单独培养上清中 BDNF 的含量为(12.4±5.1)ng/ml,RPMI8226细胞混合共培养上清和隔离共培养上清的 BDNF 含量分别为(38.5±8.2)ng/ml 和(31.6±7.2)ng/ml;原代 MM 细胞混合共培养上清和隔离共培养上清的 BDNF 含量分别为(37.1±8.7)ng/ml 和(27.9±7.6)ng/ml。两种黏附分子抗体能不同程度地阻断混合共培养体系中 MM 细胞促 HUVEC 管状结构形成效应,并抑制 BDNF 的分泌。结论 MM 细胞可刺激共培养 HUVEC 分化为管状结构;并受到 MM 细胞与 HUVEC 间可溶性细胞因子和黏附作用的共同调控,其调控机制与 BDNF 相关。
王雅丹胡豫孙春艳何文娟张小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新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激活作用的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细胞外蛋白水解酶表达和激活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RT-PCR法检测HUVE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TIMP-2mRNA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MMP-2和MMP-9蛋白酶活性,纤维蛋白酶谱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蛋白酶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u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TIMP-1及TIMP-2表达。结果:在对HUVEC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内,BDNF可促进无血清培养的HUVEC MMP-2和MMP-9mRNA表达,并可促进MMP-2和MMP-9酶原的激活产生活性明胶酶,BDNF对TIMP-1和TIMP-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BDNF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上调HUVEC uPA和PAI-1的表达,并可促进uPA的活性。结论:BDNF可激活MMPs和uPA/PAI相关的蛋白级联。
孙春艳胡豫王雅丹吴涛何文娟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脐静脉内皮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在MM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人类MM细胞系(HMCLs)RPMI8226、U266、KM3细胞BDNF及其受体P75NTR和TrkB的表达;ELISA法检测HMCLsBDNF的分泌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患者骨髓活检切片中BDNF和TrkB的表达。采用四唑盐比色法观察BDNF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观察BDNF对MM细胞迁移影响。结果HMCLs不仅表达和分泌BDNF蛋白,也表达其高亲和力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骨髓活检15例MM患者有12例瘤细胞BDNF阳性表达(80%),15例TrkB阳性表达(100%);而9例对照组正常造血细胞仅有2例和4例弱阳性表达。研究表明BDNF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促进MM细胞的增殖,并可明显促进MM细胞的迁移。结论MM中存在着BDNF及其受体TrkB的异常表达,BDNF可能通过促进MM细胞的增殖、迁移参与MM的病理生理进程。
孙春艳胡豫吴涛王雅丹何文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血管新生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孙春艳胡豫吴涛王雅丹王华芳何文娟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血管新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BDNF外周神经系统
Akt、ERK1/2活化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Akt、ERK1/2蛋白质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评价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活性,FITC-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BDNF以时间依赖性方式激活PI3K/Akt和MEK1/ERK信号通路。分别应用PI3K激酶抑制剂Ly294002、MEK1激酶抑制剂PD98059可以明显阻断BDNF对PI3K/Akt、MEK1/ERK信号通路的激活。100μg/L的BDNF体外促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与25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当,其中BDNF诱导的细胞迁移分别被Ly294002和PD98059阻断,其抑制率分别约为74%和36%;同样,Ly294002、PD98059可部分阻断BDNF诱导的小管形成效应,其阻断率分别约57%和37%;而BDNF的促增殖效应仅被PD98059拮抗,抑制凋亡效应仅受Ly294002影响。结论:BDNF在体外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PI3K/Akt和MEK1/ERK信号通路以不同机制共同调节这一过程,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起着更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王雅丹胡豫孙春艳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人多发性骨髓瘤小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07年
过去的研究证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体外具有促进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增殖并诱导MM血管新生的能力。本研究探讨BDNF/TrkB途径是否为治疗MM的潜在靶点,并比较两种途径建立人MMNOD/SCID小鼠模型的优缺点,为深入探索治疗MM的新靶点奠定基础。选择糖尿病抵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通过皮下注射或尾静脉注射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建立两种异体移植动物模型。观察荷瘤后小鼠的生长状态,测量皮下瘤块的体积;荷瘤后3周,每周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检测血清中人源λ轻链含量、Ca2+浓度和血浆中人源BDNF浓度,并计数红细胞;小鼠死后,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瘤细胞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骨髓中人源性CD38+细胞比例,采用计算机X线数字摄影观察小鼠全身骨密度的改变和骨质破坏情况。结果表明:皮下注射模型的成瘤率高(5/5),具有多种与浆细胞瘤相似的病理学特征,但其骨髓中未检测到MM细胞,血清中钙离子浓度不高,M蛋白浓度升高不明显且未发现溶骨性损害的组织学和影像学证据。尾静脉注射模型成瘤率相对较低(4/7),骨髓中可检测到呈浸润生长的人CD38+细胞;而且在荷瘤3周后,血清中即可检测到人源M蛋白;随着肿瘤的生长,M蛋白水平、钙离子浓度逐渐升高,并有溶骨性损害的影像学证据。两种模型血浆中人源BDNF的水平亦逐渐升高,9周时浓度分别为(73±11)pg/ml和(105±18)pg/m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两种高表达BDNF的MM荷瘤NOD/SCID小鼠模型,两种模型相互结合应用,为探索MM治疗的新靶点BDNF/TrkB提供了合适的动物模型。
王雅丹胡豫张璐黄靖孙春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动物模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激活其受体TrkB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异常表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采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BDNF对人MM细胞系RPMI8226、U266和KM3细胞存活的促进作用,MTT比色法观察BDNF对苯丙氨酸氮芥和长春新碱细胞毒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DNF对MM细胞TrkB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动物模型观察BDNF对肿瘤生长和实验动物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BDNF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MM细胞的存活,50μg/LBDNF作用后存活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DNF可明显降低苯丙氨酸氮芥和长春新碱的细胞毒性,50μg/LBDNF作用后,苯丙氨酸氮芥和长春新碱的EC50值分别为无BDNF作用时的2倍和3倍。体内实验表明BDNF可明显促进异种移植的MM裸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经BDNF处理和未经BDNF处理组肿块的平均体积分别为3240.9mm^3和1032.7mm^3(P〈0.05),生存时间分别为13d和21d(P〈0.05)。MM细胞中异常表达的TrkB是BDNF的功能性受体,外源性BDNF作用后,MM细胞TrkB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并且Trk抑制剂K252a可明显抑制BDNF诱导的MM细胞迁移。结论外源性BDNF可磷酸化激活MM细胞表面TrkB受体,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并参与骨髓瘤细胞的化疗耐药,在MM的病理生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孙春艳胡豫郭涛黄靖张璐褚章波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磷酸化
AKT/eNOS信号途径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内皮细胞血管新生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为抗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对象,采用 Western blot 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丝/苏氨酸激酶(AKT)、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质的表达;采用 Transwell 小室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评价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小鼠体内 Matrigel plug 实验评估体内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UVEC 上清中内皮细胞源性一氧化氮(eNO)的含量,FITC-Annexin V/PI 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BDNF 以时间-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激活 P13K/AKT/eNOS 信号通路,应用 P13K 激酶抑制剂 Ly294002可以明显阻断 BDNF 刺激后内皮细胞 eNO 的生成在体外,BDNF 诱导的细胞迁移和小管形成效应均分别能被 Ly294002和 L-NAME(NOS 抑制剂)阻断;而 BDNF 的抑制凋亡效应与 L-NAME 无关,仅受 Ly294002影响;在体内,经L-NAME 喂养的小鼠皮下 Matrigel 栓中的新生血管数量与未经 L-NAME 喂养的小鼠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BDNF 通过 AKT/eNOS 途径活化介导血管新,这可能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的新靶点。
王雅丹孙春艳何文娟张小平胡豫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新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