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651)
-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孙保亮杨明峰袁慧贾莉贾丽丽更多>>
- 相关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山医学院章丘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脊液中大分子物质经淋巴途径引流评估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鼠脑脊液(CSF)中大分子物质经淋巴途径引流的评估方法。方法采用颈淋巴管结扎和颈淋巴结摘除法制作大鼠颈部淋巴引流阻断(CLB)模型,将动物分为非CLB组和CLB组。将125I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125I-HSA,CSF示踪剂)注入大鼠左侧脑室,在24h内连续取动脉血样,并检测血浆中CSF示踪剂125I-HSA的浓度。根据药代动力学一室模型的基本原理,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出125I-HSA从CSF转运至血浆的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浆中125I-HSA的最大浓度(Cmax)、转运速率常数(Ka)、浓度达峰时间(Tmax)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两组的差值推算出大鼠CSF示踪剂经淋巴引流途径清除的AUC、Cmax、Ka和Tmax。结果大鼠CSF示踪剂125I-HSA经淋巴引流途径清除的AUC、Cmax、Ka分别为51.97mg·L-1·h-1、2.91mg·L-1、0.64h-1,分别占经蛛网膜绒毛和淋巴引流两条途径清除的AUC、Cmax、Ka的71.53%、44.02%、58.18%。CLB组Tmax(8.36±0.82)h长于非CLB组(3.57±0.54)h。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CSF中大分子物质经淋巴途径引流的评估方法,经淋巴途径的引流在大鼠CSF大分子物质清除中具有重要作用。
- 孙保亮贾莉孙田歌杨明峰袁慧王彦辉高允生
- 关键词:脑脊液大分子物质引流淋巴
- 颈淋巴阻断加重SAH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SAH及脑淋巴引流阻滞(CLB)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5d抽取脑脊液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随机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脑脊液)、SAH脑脊液组,SAH+CLB脑脊液组,分别于培养0.5、1、2、4h后,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细胞骨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H脑脊液组PC12细胞LDH释放率增加;SAH+CLB脑脊液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SAH脑脊液组。正常脑脊液不引起PC12细胞细胞骨架改变,SAH脑脊液组及SAH+CLB脑脊液组PC12细胞胞质着色较弱,突起变短甚至回缩,胞核呈现凋亡特征,上述表现以SAH+CLB组更为明显。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加重SAH脑脊液对PC12细胞的损伤,提示通过改善脑淋巴引流途径可减轻SAH继发性脑损伤。
- 孙保亮贾丽丽王轩杨明峰王海涛谢方民袁慧曹明志
- 关键词:脑淋巴引流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细胞骨架
- 银杏叶提取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氧自由基损伤的缓解效应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该影响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方法:①实验于2003-05/12在泰山医学院脑微循环实验室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54只。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溶媒组(12只)、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组(12只)和银杏叶提取物200mg/kg组(12只)。②股动脉采血后经冻-溶制备自体动脉血溶血物并注入大鼠枕大池制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造模)。③对照组:用0.3mL生理盐水代替动脉血溶血物行脑池注射;模型组: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模后不给予干预;溶媒组:腹腔注射等体积含tween80的生理盐水;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和银杏叶提取物200mg/kg组:在脑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开始前30min分别按100mg/kg和200mg/kg(首次剂量)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溶液(为棕黄色粉末,由上海绿源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含银杏苦内酯≥6%,银杏黄酮≥24%。银杏叶提取物溶液在临用前新鲜配制,在银杏叶提取物粉剂中加入适量tween80溶液,研磨后,加入生理盐水使之成3%和6%的溶液),以后每天以上述半量重复2次;以上干预至各标本获取点前12h为止。④于造模后24h和72h按照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鼠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和溶媒组于造模后24和7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提取物100和200mg/kg组于造模后24和72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银杏叶提取物100与200mg/kg组间差异不明显。②脑组织丙二醛含量:模型组和溶媒组于造模后24和72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提取物100和200mg/kg组于造模后24和72h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银杏叶提取物100与200mg/kg�
- 孙保亮张苏明夏作理杨明峰郑澄碧袁慧牛敬忠
- 关键词:中药学
- 脑淋巴引流阻滞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erebral lymphatic blockage,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于第2次注血3d后,采用HE染色及碘化丙碇(PI)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原位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1)HE染色和PI染色可见SAH组大鼠部分海马神经元皱缩,部分呈新月形,凋亡细胞数为(25.36 ±4.02)个;SAH+CLB组神经细胞分布稀疏,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周围有空泡形成,凋亡细胞数为(37.82±5.93)个,显著高于SAH组(P〈0.01).(2)SAH组和SAH+CLB组TUNEL阳性细胞的表达荧光强度分别为(1.70±0.37)和(2.54±0.5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9±0.03),而SAH+CLB组又显著高于SAH组(P〈0.01).(3)SAH组和SAH+CLB组caspage-3表达的荧光强度分别为(2.45±0.49)和(2.96 ±0.4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AH+CLB组又显著高于SAH组(P〈0.01).(4)SAH组和SAH+CLB组Bel-2表达的荧光强度分别为(3.40±0.61)和(2.67 ±0.44)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AH+CLB组显著低于SAH组(P〈0.01).结论 脑淋巴引流阻滞可加重SAH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高表达和Bcl-2低表达有关.
- 王轩高兵高向东贾丽丽杨明峰张颜波孙保亮
- 关键词:脑淋巴引流凋亡CASPASE-3
- 吡哆醇对脑淋巴引流阻滞所致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加重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阻滞(CLB)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吡哆醇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SAH+CLB组、SAH+CLB+吡哆醇组、SAH+CLB+生理盐水组。采用枕大池2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于第2次注血3 d后检测相关指标。SAH+CLB+吡哆醇组于CLB术前30 min按50 mg.kg-1腹腔注射吡哆醇生理盐水溶液,每天以上述半量重复注射2次。采用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原位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检测大鼠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又明显高于SAH组(P<0.01),SAH+CLB+吡哆醇组与SAH+CLB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弱(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最高,与SAH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AH+CLB+吡哆醇组与SAH+CLB组比较表达有所减弱(P<0.01)。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而SAH+CLB组和SAH+CLB+生理盐水组明显低于SAH组(P<0.01),SAH+CLB+吡哆醇组较SAH+CLB组表达增强。结论脑淋巴引流阻滞可以通过Caspase-3高表达和Bcl-2低表达加重SAH后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吡哆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王轩陈锋高兵高向东贾丽丽杨明峰孙保亮
- 关键词:脑淋巴引流凋亡吡哆醇CASPASE-3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引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6年
- 贾莉孙保亮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引流淋巴回流障碍脑组织形态学生理功能FLUID
- 脑血管痉挛活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将对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尚无一种用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理想模型。本文就应用各种动物制作脑血管痉挛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贾莉张磊孙保亮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 枕大池动脉血溶血物注入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方法:以W 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非SAH组和SAH模型组。股动脉采血后经冻-溶制备自体动脉血溶血物并注入大鼠枕大池制作SAH模型,非SAH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溶血物行脑池注射。对后两组在12 h内动态监测血压、血气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于72 h后对3组动物测量基底动脉管径。结果:颅脑解剖证实SAH模型成功,非SAH组和SAH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无明显变化,平均动脉压呈一过性升高;SAH组大鼠术后12 h内rCBF显著低于非SAH组,72 h后基底动脉明显痉挛。结论:通过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血物,建立了一种接近于临床、适于研究迟发性脑缺血的大鼠SAH模型。
- 孙保亮张苏明夏作理杨明峰袁慧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 阻滞脑淋巴引流加重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淋巴引流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SAH组、SAH+脑淋巴引流阻滞(CLB)组。监测血气、血压和颅内压,3d后观察脑实质局部脑血流量(rCBF),检测大脑皮层细胞凋亡、caspase-3mRNA和caspase-3表达。结果SAH组颅内压急剧升高,SAH+Club组颅内压升高更显著;SAH后rCBF降低,CLB加重rCBF下降;SAH后大脑皮层有较多凋亡细胞,SAH+CLB组细胞凋亡更严重;SAH组大脑皮层caspase-3mRNA和caspase-3表达增加,SAH+CLB组caspase-3mRNA和caspase-3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脑淋巴引流途径阻滞可加重SAH继发性脑损伤,该途径在SAH时可能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 孙保亮王轩程子翠贾丽丽杨明峰张颜波谢方民曹明志袁慧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脑淋巴引流细胞凋亡CASPASE-3
- 大鼠尾壳核大分子示踪剂注射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适于研究脑实质大分子物质引流的大鼠尾壳核大分子示踪剂的注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剪断针头组、非剪断针头4μl组和非剪断针头1μl组,在立体定位仪控制下用微量进样器向尾壳核内注射伊文思蓝白蛋白复合物溶液,于72h留取脑标本并行冰冻切片,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剪断针头法伊文思蓝白蛋白复合物的注射量不准确且不稳定,而非剪断针头法注射的量准确而稳定。结论非剪断针头尾壳核示踪剂注射法经济、准确、稳定,适于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引流的研究。
- 孙田歌孙保亮贾莉杨明峰
- 关键词:淋巴引流尾壳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