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0604004)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勇陈显捷更多>>
- 相关机构:泰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张艺谋与黑泽明电影艺术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张艺谋与黑泽明的电影所塑造的女性或男性人物使电影呈现出"阴柔"或"阳刚"的文化特征。两者的很多电影都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黑泽明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的关注,主题挖掘更具现代意识。两者的电影都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也都曾受到西方电影和本国电影导演的影响,可张艺谋受黑泽明影响较多。两者电影音乐的使用有民族化的风格,但黑泽明当代题材的电影对电影音乐的选择却更西化。
- 刘勇
- 关键词:黑泽明电影艺术
- 张艺谋与黑泽明电影哲学比较研究——以电影《活着》和《生之欲》为例
- 2009年
- 本文借用海德格尔的哲学理论,以电影《活着》和《生之欲》为例,从"非本真生存"、"非本真向死而在"、"本真生存"和"本真向死而在"三个方面对张艺谋和黑泽明的电影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找出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在生存论和死亡观上相同和相异的方面,进而指出两位电影艺术家在哲学观念上的异同。
- 刘勇
- 关键词:黑泽明哲学电影比较
- 张艺谋与黑泽明死亡观比较研究——以电影《活着》和《生之欲》为例
- 2009年
- 依据海德格尔哲学理论,从"非本真向死而在"和"本真向死而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张艺谋电影《活着》和黑泽明电影《生之欲》中主要人物的死亡观,可以发现两位电影导演在死亡观方面和哲学境界方面的不同。张艺谋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是"非本真生存",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非本真向死而在",即中国人的世俗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而黑泽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存在方式先是"非本真生存",直接面对自己的死时,对待死亡的态度转变为"本真向死而在"。两部电影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体现了电影艺术家在死亡观维度上的追问与反思,更反映出了黑泽明导演比张艺谋导演的哲学观念要深刻。
- 刘勇陈显捷
- 关键词:黑泽明死亡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