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GJHZ05) 作品数:9 被引量:146 H指数:6 相关作者: 朱建国 曾青 刘钢 唐昊冶 谢祖彬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东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近地层高臭氧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008年 臭氧(O3)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地球对流层大气中平均O3浓度已经从工业革命前的38nl·L^-1(25~45nl·L^-1,夏季每天8h平均)上升到2000年的50nl·L^-1,悲观估计到2100年近地层O3浓度将上升到80nl·L^-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准确评估近地层O3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叶片伤害特征、光合作用、水分关系、生育期、物质生产与分配、叶片膜保护系统、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系统收集和整理了气室条件下(包括封闭气室、开放式气室)高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连新 王余龙 石广跃 王云霞 朱建国 Kazuhiko Kobayashi 赖上坤关键词:全球变化 水稻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不同敏感型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21 2009年 利用亚洲首个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平台(O3FACE),以臭氧敏感品种烟农19和臭氧耐性品种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小麦光合特性对O3浓度升高的响应,并分析了不同敏感型小麦品种响应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并持续处理75d,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其中扬麦16的降幅(27.9%、37.5%和27.9%)明显小于烟农19(61.1%、68.0%和57.4%);而Ci基本维持恒定。说明O3FACE下小麦旗叶Pn下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非气孔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叶绿素荧光分析表明,两个品种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qP)和光化学反应速率(Prate)等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热耗散速率(Drate)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则与荧光参数及Pn的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见,RuBP的羧化限制和PSII光系统损伤可能是O3胁迫下小麦旗叶Pn下降的主要非气孔因素。此外,O3FACE下扬麦16各参数的变幅均小于烟农19,扬麦16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小的Rubisco含量降幅可能是其维持光合机构功能的重要原因。 曹际玲 王亮 曾青 梁晶 唐昊冶 谢祖彬 刘钢 朱建国 小林和彦关键词:叶绿素荧光 可溶性蛋白 RUBISCO 臭氧和氮肥交互对小麦干物质生产、N、P、K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1年 利用中日合作建立的亚洲首个稻麦轮作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ozone-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O3-FACE)平台,选取小麦品种(Tritcium aestivum)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臭氧和氮肥水平下,小麦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以及N、P、K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胁迫下,常氮水平小麦根、叶和穗干物质量以及根冠比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7.4%、17.4%、12.8%、29.8%,而增施氮肥后,小麦根叶穗及根冠比与常氮下相比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0.5%、23.2%、10.7%、43.6%;常氮条件下,臭氧浓度升高明显降低N、P、K累积量及成熟期叶中N、P、K质量分数,降幅分别为10.93%、11.65%、7.64%、23.87%、14.81%、14.9%,而成熟期穗中N、P、K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6.15%、10.34%、13.12%,增施氮肥后,N、P、K累积量及小麦叶中N质量分数与常氮相比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15.58%、11.91%、9.00%、10.74%,叶中P、K质量分数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而增施氮肥对其他部位的N、P、K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臭氧和氮肥对茎部干质量及N、P、K质量分数影响均不明显。总之,增施氮肥对小麦在臭氧胁迫下的生物量累积和养分累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陈娟 曾青 朱建国 刘钢 谢祖彬 唐昊冶 小林和彦关键词:臭氧 氮肥 干物质生产 钾 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12年 作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对流层臭氧浓度平均以每年2%的速率递增。高浓度臭氧可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生物量和产量的形成,且响应程度随O3设置浓度、试验平台和品种的不同而异。光合作用作为植物最基本的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对O3最敏感的生理过程之一。从植物损伤症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等方面概括了高浓度臭氧对植物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阐述O3损伤机理、耐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曹际玲 朱建国 曾青 李春华关键词:O3 植物 光合特性 择伐干扰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竞争强度变化 被引量:1 2009年 以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于不同年度进行中度择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进行群落学调查,并应用GIS软件将林木树干点位置及树冠投影数字化,得出树干点坐标及树干投影面积。运用Heg姐的竞争指数模型计算择伐干扰后不同恢复阶段红松阔叶林的竞争强度,从林分整体出发,分析和探讨了择伐干扰后28年恢复期间阔叶红松林乔木竞争强度变化。结果表明,中等强度择伐对阔叶红松林主林层竞争强度影响不大,择伐干扰后林分竞争主要发生在次林层,林分的竞争强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在28年后达到最大,树冠投影面积中重叠面积与非重叠面积比例的变化趋势与林分整体竞争强度的变化趋势相类似,从减弱林分对红松及其它珍贵阔叶树种的竞争角度看来,阔叶红松林的择伐周期至少应该在15年或更长一点,并应该在第一次择伐后15年时开始对次林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抚育。 王铎 金永焕 李善龙关键词:择伐 阔叶红松林 基于RS和GIS的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48 2011年 使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珠江三角洲2004—2008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脆弱性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极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中部,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34.0%;生态环境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部,占25.5%;生态环境轻度和微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西部,分别占28.7%和11.8%.中度和轻度脆弱区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4.2%,表明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属中度和轻度脆弱.影响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海拔高度、大暴雨日数、水土流失比率、易涝耕地面积比率、归一化植被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人为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单位面积废气排放量、土地利用变化、化肥施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万人机动车拥有量、环保投资指数.极度和重度脆弱区的主要特征是海拔低、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易涝耕地面积多、植被破坏严重、污染强度大和环保投资指数小等. 徐庆勇 黄玫 刘洪升 闫慧敏关键词:生态环境 脆弱性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珠江三角洲 昆虫飞行参数测量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5年 在昆虫飞行的实验研究中,可采用活体实验、模型实验和活体模型结合三种方法。活体实验可以客观反映自然界中昆虫的飞行规律,获得真实的实验数据,但可重复性差。模型实验作为机械装置可以重复进行试验,详细描述流场结构并定量各种参数大小,但与真实飞行存在一定差距。单独使用这两种中的任一方法均可对一些现象给出了解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更易于准确描述昆虫的运动特征,通过对比模型与活体的结果来提出机理,尽管需要的实验周期较长,但结论往往更接近真实状态,基于该方法科学家们已提出了几种飞行机理。本文结合近几年文献报道,综述了昆虫飞行参数测量方法,并对以上几种方法在研究昆虫飞行机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模型和活体结合的研究方法更容易为一些飞行现象提出合理解释。 赵创新 徐进良 张永立关键词:昆虫 微型飞行器 施氮肥缓解臭氧对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1年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扬麦16’为试材,利用开放式空气臭氧(O3)浓度升高平台,研究了增施氮(N)肥对O3对小麦光合作用和产量影响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O3胁迫下灌浆期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素(Car)、总叶绿素含量(Chlt)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8.95%、31.79%、23.17%、58.89%、68.64%、22.89%、60.31%和32.00%;胞间CO2浓度(Ci)变化很小;成熟期生物量和收获时产量也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2.23%和12.63%;而增施N肥可以增加小麦灌浆期的Pn、Chla、Chlb、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进而增加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增幅分别为25.66%、83.05%、121.57%、30.33%、14.94%和10.67%,而对Ci、Gs、Tr、Car含量无明显影响。O3和N肥对小麦叶片的Pn、Chl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因此,在大气O3浓度升高条件下增施N肥对小麦O3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陈娟 曾青 朱建国 刘钢 曹际玲 谢祖彬 唐昊冶 小林和彦关键词:生物量 氮肥 臭氧 光合作用 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转Bt(Cry1Ab/Ac)基因水稻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明确臭氧(O3)浓度升高对转Bt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农田开放式O3浓度升高(O3-FACE)研究平台,以Bt汕优63(Bt-SY63)及汕优63(SY6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分别于处理26 d、47 d和75 d对其光合特性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随着O3处理时间的延长,Bt-SY63和SY63剑叶净光合速率(Pn)呈现下降趋势,与各自对照相比75 d时分别下降21.1%和15.1%(P<0.01),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趋势与Pn基本保持一致;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两品种非光化学猝灭、吸收光能用于PSⅡ天线色素耗散部分的变化则是处理高于对照;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呈下降趋势,Bt-SY63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后期处理高于对照,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的含量未显著减少。【结论】O3浓度升高使Bt-SY63的光合特性相关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变幅大于SY63,说明Bt-SY63对O3的响应较SY63敏感,在O3胁迫下,Bt-SY63各性状指标的波动性较大。 李春华 朱建国 刘标 曾青 罗克菊 唐昊冶 刘钢 张国安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 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