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048)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7
- 相关作者:崔玉波孙红杰王芳杨明蕾刘颖慧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糠醛生产废水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根据糠醛生产废水的特点,利用生产企业所处低洼盐碱地改造成表面流人工湿地,废水在湿地内以自然消耗的方式处理,无外排,处理的废水量等于湿地内废水的自然蒸发量、植物的蒸腾量与植物的贮存量。研究表明,经湿地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平均为94%,TN去除率平均为65%,TOC去除率平均为94.9%。处理后的废水pH值为6.22。
- 彭举威康春莉崔玉波刘显臣韩相奎
- 关键词:人工湿地表面流糠醛废水处理
- 贝壳填料酸化反应器预处理生活污水试验被引量:7
- 2010年
- 在中国沿海一带,海产品废弃物贝壳多数进行废弃处理,成为潜在的环境隐患,对其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将是很好的选择。利用贝壳做填料,通过98d的小试研究,考察了厌氧固定膜反应器在18~25℃条件下的运行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h、8h和12h的条件下,考察了反应器处于酸化段对污染物的处理效能。运行期间获得了较高的TP去除率,水力停留时间4h、8h和12h对应的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55.0%,58.0%和58.9%,平均TP去除率分别为16.90%,25.95%和27.43%。在试验条件下,贝壳释放的碱度足以调节系统的pH值,水力停留时间8h和12h对应的出水pH值较进水增加11.6%和16.5%。试验结果表明,贝壳是一种理想的酸化反应器微生物附着和生长载体,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8h较佳。
- 崔玉波杨少华黄继国
- 关键词:酸化污水处理生物膜反应器除磷
- 污泥生态稳定化过程中渗滤液处理效能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中试规模的人工湿地对污泥进行生态稳定化处理。第一年污泥生态稳定化系统表面形成了稳定的污泥层,第二年运行中期考察由污泥层和填料层构成的"二元结构"对污泥渗滤液的处理性能。对进泥(0 cm)、泥沙界面(50 cm)、植物根系层(70 cm)、填料中间层(90 cm)和出水层(110 cm)进行取样,试验结果表明渗滤液经过污泥层后,化学需氧量(COD)和硝态氮(NOx--N)表现为升高,氨氮(NH4+-N)和总磷(TP)表现为快速降低;在填料层,各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不同取样点污泥渗滤液COD和氮素的空间变化表明,芦苇区的除污能力略好于香蒲区。
- 孙红杰崔玉波付立凯杨少华
- 关键词:芦苇床生态稳定污泥处理与处置渗滤液处理
-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积存污泥的氮磷变化规律被引量:11
- 2012年
- 污泥干化芦苇床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污泥处理技术,为探明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积存污泥的氮磷变化特征,进行为期3 a的试验研究。试验设3个单元:Ⅰ单元为对照(传统干化床),未种植植物;Ⅱ和Ⅲ单元种植芦苇(污泥干化芦苇床)。Ⅰ和Ⅱ单元底部设通气装置。前2 a为负荷期,植物生长期进泥,冰封期闲置;第3年为污泥自然稳定期。试验结果表明,Ⅱ和Ⅲ单元对污泥中TN和TP的去除效果优于Ⅰ单元,其TN去除率分别为56.3%、53.2%和47.9%,TP去除率分别为18.8%、19.2%和10.3%。填料层设置通气结构有利于污泥中氮素的转化和去除,但对除磷无明显影响。至第3年末(11月),Ⅰ、Ⅱ和Ⅲ单元积存污泥TN、TP平均含量分别为37.0、31.0、33.2和7.00、6.33、6.30 g·kg-1。
- 崔玉波王芳孙红杰包双翔杨明蕾
- 关键词:芦苇床全氮全磷剩余污泥处理污泥干化
- 含多环芳烃污泥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污泥浓缩-(消化)-脱水-堆肥(填埋)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有毒有机物质,而植物修复技术成为降低有毒有机物质含量的有效手段。从污泥-植物系统、水-植物系统和土壤-植物系统3个方面阐述有毒有机物质污染基质的植物修复研究现状,并提出对含有毒有机物质污泥进行植物修复的研究方向。
- 赵金宝崔玉波孙红杰王芳
- 关键词:多环芳烃芦苇床污泥处理与处置
-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的渗滤液水质变化特征被引量:9
- 2012年
- 对3个中试规模的高有机质剩余污泥干化床中污泥渗滤液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为期2年的实验研究。Ⅰ单元作为对照床,未种植植物;Ⅱ单元和Ⅲ单元种植芦苇。Ⅰ单元和Ⅱ单元底部充填炉渣,通过穿孔PVC通风管与大气相连通,目的是通过床体填料空隙提供氧气。3个干化床按照如下周期运行:进泥大约半小时,闲置1周,污泥负荷平均为41.3kg TSS/(m2·a)。实验结果表明,污泥干化芦苇床去除污泥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较传统干化床更有效,通风结构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3个床体的污泥渗滤液总磷浓度均高于进泥,但两个芦苇床渗滤液总磷浓度较低,可能的原因是较传统干化床多了植物吸收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分析,3个床体中都发生了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单元Ⅲ获得了最高的总氮去除率30.38%,Ⅱ单元和Ⅰ单元获得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25.47%和20.59%。高有机质剩余污泥渗滤液仍含有较高的污染物浓度,需回流至污水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
- 崔玉波王芳姜娜杨明蕾孙红杰
- 关键词:渗滤液芦苇床剩余污泥总磷
- 芦苇床与传统干化床污泥脱水和稳定性能比较被引量:19
- 2011年
- 为探明污泥干化芦苇床中积存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稳定化进程,进行了为期3 a的试验研究。试验分3个单元,Ⅰ单元为对照床,未种植植物;Ⅱ单元和Ⅲ单元种植芦苇。Ⅰ单元和Ⅱ单元底层通过穿孔PVC通风管与大气相连通。前2 a为负荷期,植物生长期进泥,冰封期闲置,期间每个单元进泥总厚度为8.4 m;第3 a为污泥自然稳定期。结果表明:种植芦苇的Ⅱ单元和Ⅲ单元对污泥中有机质的去除效果优于传统于化床Ⅰ单元,对应的有机质降解率分别为54.5%、51.5%和43.3%,填料层设置通风结构利于污泥有机质的降解;具有通风结构的Ⅰ、Ⅱ单元比不设通风的Ⅲ单元污泥脱水率略高,平均脱水率分别为33.69%、34.15%和32.79%。经过3 a芦苇床处理,稳定化污泥最低有机质质量分数为28.7%。
- 孙红杰崔玉波王芳刘颖慧包双翔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有机质芦苇床污泥
- 超声萃取-GC/MS法测定污泥生态稳定化中多环芳烃被引量:11
- 2010年
- 为对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准确、快速检测,建立污泥中PAHs的超声波萃取-GC/MS联用技术检测方法,16种PAH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1.45%—114.44%,说明该检测方法测定污泥中多环芳烃含量有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萃取的条件,超声时间90 min、V(二氯甲烷)∶V(正己烷)=1∶1、试剂总量60 mL时,萃取∑PAHs平均含量最大.采用超声萃取-GC/MS法测定污泥生态稳定化系统中多环芳烃含量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Ⅱ单元污泥-芦苇-通气生态系统∑PAHs降解效果最好,优于Ⅲ单元种植芦苇厌氧,更优于Ⅰ单元不种植芦苇、通气立管的自然微生物修复过程,说明污泥生态稳定系统(芦苇床)即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可加速污泥中PAHs的降解速率和矿化,为多环芳烃的去除提供有利条件.
- 孙红杰赵轶男安晓雯崔玉波魏德洲
- 关键词:超声波萃取
- 剩余污泥生态稳定化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利用中试规模的人工湿地对污泥进行了为期4a的生态稳定化处理。系统占地80m^2,填料层厚度为0.6m,超高0.5m,湿地植物选用芦苇。系统前2a为污泥负荷期,后2a自然稳定期。进泥TS、VS、含水率分别为平均22.34g/L 、7.76g/L和97%,污泥负荷平均0.691kg(TS)/m^2·d。在第1a的系统调整期内,渗滤液COD去除率在60%~80%;而第2aCOD去除率低于第1a,为40%~50%;出水COD在100~200mg/L之间。在负荷期内,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也即随着污泥积存厚度的增加,渗滤液透过积泥层的时间变化不定,即渗滤液并非均匀下渗,而是部分渗滤液优先沿阻力最小的植物茎壁、根系以及积存污泥中大的孔隙向下流动。在第3a和第4a的自然稳定期内,污泥脱水较为充分,含水率分别降至平均34.3%和30.5%;污泥有机质含量分别降至平均16.8%和10.24%;稳定化污泥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平均0.98%和0.27%。对比发现,系统内植物量和植物营养成分都比野生植物高。
- 崔玉波郭智倩刘颖慧杨明蕾
- 关键词:人工湿地干化污泥
- 剩余污泥生态稳定化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为了描述污泥生态稳定化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应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取样位置的细菌群落变化。通过对图谱的聚类分析了不同样品的相似度。计算得出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93、1.89、1.80、1.98、1.91、1.83、2.41、2.38、2.32,均度指数(Pielou)分别为0.62、0.58、0.65、0.62、0.67、0.68、0.74、0.78、0.72,其从3月到9月均在上升,即稳定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都在提高。利用测序后得到的序列进行亲缘性比对,并结合优势种属的变化分析污泥样品细菌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污泥不同位置的微生物群落相似度较高,不同时期的生物群落有一定的差异,推测污泥中生物种群与优势种属主要随生态稳定化不同时期而改变。序列分析以及亲缘性分析表明,优势菌株主要为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有5种放线菌、5种变形菌和2种古细菌共12种属。其中拜叶林克氏菌和红球菌上升有利于对有机质的降解转化,假诺卡氏菌等致病菌的减少说明生态稳定化具有良好的作用。生态稳定化可能对致病菌的降低以及有机质的转化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 曹阳朴永哲崔玉波沈海萍郭敏丽周华成
-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稳定化生物多样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