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勤
作品数: 24被引量:25H指数:3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政治法律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宋学勤
作品数:94被引量:2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 演进 社会史
任海涛
作品数:49被引量:390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萌芽 欺凌 司法 清代 判牍
一级学科视域下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的建设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要有源自并属于本学科的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是必设的二级学科。搭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自主的整体性框架,主要包括基本结构层面和功能运行层面。前者针对的是内部组成要素,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后者则针对研究过程中的边界与操作,从学理上将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研究同史学理论研究、政治学理论研究等相邻学科理论区分开来。作为独立的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既不要理论依附、理论移植,也不要理论泛化,而是基于理论与实践通过有机联动、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等手段而最终定型。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科建设,更有利于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
宋学勤宋学勤
关键词:学科构建学科理论
周恩来关于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探索(1949—1957)
2023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社会理想,并在不同阶段不断充实与丰富其理论内涵,探索与发展其实践路径。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期间,周恩来就促进社会公平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他领导采取多种举措,着力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推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物质基础;重点解决灾民救济、人民就业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协调的基础上,追求工资制度的普及性和合理性,同时灵活调整分配方式,统筹平衡人民收入;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努力缩小地区差距,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统筹兼顾人民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尤其注重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力求实现各领域的社会公平。周恩来关于促进社会公平的这些思想和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公平的执着追求,而且对新中国成立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今天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启示。
宋学勤刘羽欣
关键词:周恩来社会公平社会主义
心理传记学的视界与路径
2010年
为圣雄作“传” 作为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心理传记学的开拓者之一,埃里克·埃里克森所著《甘地的真理:好战的非暴力起源》(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自1969年问世以来,在美国学界备受赞誉,但中文译本直到今天才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宋学勤
关键词:心理传记学视界精神分析学说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何干之与中共党史学书写范式的开创被引量:4
2022年
何干之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共党史学家,是中共党史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何干之毕生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在接纳和系统阐发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较早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史研究领域,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开展中共党史研究,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维度探索党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建构党史叙事逻辑框架、拓展党史研究空间范畴等具体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党史思想,为中共党史学发展繁荣作出重大贡献。探索其唯物史观、党史观、中共党史学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共党史学“三大体系”建设。
宋学勤宋学勤
关键词:何干之唯物史观党史观中共党史学
让爱国主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2024年
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作为我国首次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专门性、系统性地立法规定,这部法律有何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实践要求等,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记者: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为什么要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班永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等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慕振东班永杰宋学勤任海涛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法治方式教育法专门性
新中国史理论研究三题
2024年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新中国史(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国史)学科本土性强,其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需求更加突出,更需要持续推进国史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国史研究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但在很长时间里“没有真正进入实质性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领域”,仅有对这段历史的“粗线条的梳理和解释”。
宋学勤
关键词:中国史国史研究学术研究学科建设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党史国史学界已经就党史学的性质达成共识,即中共党史学是一门具有政治学特点的历史学科,要求学习者精准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关注重大问题,“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以此确立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正确理解。本体论意义上的党史观应同时包含对中共党史客观性、中共党史学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确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从党的建设、理想信念等方面汲取力量以更好地走向未来。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在方法论意义上对党史研究、学习有全面的认识。
宋学勤
关键词:党史学政治性
“四史”教育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被引量:5
2021年
“四史”教育对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意义重大。“四史”教育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打好理论底色、内容底色、精神底色与智慧底色,有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之路上不断发展。
宋学勤罗丁紫
三个历史决议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导向被引量:3
2022年
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功能,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为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在重大关头适时对重大问题作出历史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党于1945年、1981年和2021年分别在全会审议通过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是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缩影,体现出高度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作为重要政治文献,三个历史决议既具有概括史实、总结经验的时代价值,又蕴含开拓前进的未来导向。
宋学勤宋学勤
关键词:历史决议治国理政
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要义与进路
2024年
作为最能彰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方法论的一级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坚持更高的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坚持大历史观,以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目标导向,以深化“两个结合”为原则指引,以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方法路径,彰显政治属性、肩负学科使命;尊重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发挥巨大的学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更具解释力、更有活力的新兴学科,强化学术属性、彰显学科价值。
宋学勤何成云
关键词:一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