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文
作品数: 4被引量:11H指数:2
  • 所属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金属学及工艺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海波
作品数:79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内浇口 轮毂 车架 浇道
杨海波
作品数:182被引量:66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自组装 眼动 超分子 眼动研究 震后
基于多场耦合碳/碳复合材料传热及烧蚀响应被引量:2
2020年
碳/碳复合材料作为热防护材料多用在高超声速飞行器鼻锥、机翼前缘等位置.为准确预测其传热及烧蚀响应,采用多场耦合策略,考虑外部流场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固体材料传热以及材料表面烧蚀,建立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下碳/碳复合材料的流-热-烧蚀多场耦合模型,预测碳/碳复合材料瞬态温度场分布、烧蚀速率以及烧蚀外形变化等.计算得到材料模型驻点区壁面温度和热流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初始时刻热流值较大,1 s时驻点热流密度为17.22 MW·m^-2,随着时间推移,壁面温度增大,驻点区温度梯度减小,热流值也减小,30 s时驻点热流密度为10.22 MW·m^-2.材料模型驻点区的温度较高,材料表面反应活跃,烧蚀较为严重,而模型侧面只发生少量烧蚀,烧蚀前后材料模型外形发生一定的变化,前缘半径增大,30 s时材料驻点烧蚀深度为17.47 mm.结果表明:在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下,碳/碳材料模型发生一定的烧蚀后退,导致外部流场以及热载荷发生变化,采用流-热-烧蚀多场耦合模型可有效预测不同时刻材料的传热及烧蚀响应,为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孙学文杨海波杨海波
关键词:高超声速热防护材料烧蚀多场耦合
基于ANSYS的铝带冷轧卷取机卷筒轴弯曲振动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以某铝厂冷轧卷取机卷筒轴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卷筒及带卷的计算模型,计算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振动特性,求解得到卷筒轴的固有频率,从而可以得到卷筒轴的临界转速。依据临界转速规定了转速危险区,进而确定出了合理最高卷取速度。最终得出结论应根据卷筒轴空载时的最高工作转速来确定卷取机工作最高卷取速度。
孙学文杨海波
关键词:卷取机临界转速
多向锻造对8418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高品质模具钢的研发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市面上国产8418钢材料存在退火组织均匀性和等向性差以及模具的热疲劳寿命短等关键技术难题,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不同变形量在多向锻造中对8418钢材料的退火态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越大,退火态低倍组织带状偏析改善越明显,小变形量带状偏析为2级,大变形量为1级,C、Cr、Mo和V主要元素的黑白不同区域的元素比值分别由1.33、1.14、1.11、2.57降为1.10、1.02、1.04、1.27。高倍组织球状珠光体根据NADCA#207-2003标准,分别为AS7和AS2等级。变形量越大,材料的力学性能越高,大锻比横向冲击与纵向冲击分别为285.3 J和308.6 J,较小变形横向冲击提高31%左右,纵向冲击提高23%左右,回火过程中大变形的硬度较小变形普遍高0.4 HRC以上。组织的改善和力学性能的提高对材料在服役过程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姜文鑫梁航杨海波马学文杨海波孙学文王平飞
关键词:多向锻造锻造比金相组织冲击韧性
具有复杂轮面的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18年
以某具有复杂轮面的铝合金轮毂为研究对象,运用ProCAST软件对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模拟,以预测气孔、缩孔、缩松等缺陷的发生部位,并分析出现原因,从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当降低初始升液速度至65mm/s时,铸件浇口附近的气孔缺陷减少。通过调整边模水冷系统水流速度至0.75m/s,并在轮辐两侧设立补缩通道,减小轮辐与轮辋连接处的热节面积,缺陷基本消除。使用优化方案对铸件进行试制,所得铸件无明显缺陷,力学性能优良,满足标准要求。
胡鹏杨海波谭红建杨亮孙学文
关键词:低压铸造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