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明
作品数: 170被引量:724H指数:14
  • 所属机构:湛江师范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湛江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傅建中
作品数:903被引量:1,710H指数:2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数控机床 磁悬浮 自动化 3D打印 打印装置
张厚刚
作品数:53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流氓无产者 诗歌 新世纪诗歌 顾城诗歌 长篇小说
王士强
作品数:76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主持人 诗人 诗歌 新世纪诗歌 写作者
索海瑞
作品数:2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明胶 针筒 水凝胶 超细 侧板
尹俊
作品数:48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神经导管 DLP 光固化 移动机器人 互穿网络
一种甲基丙烯酸酯明胶/壳聚糖互穿网络水凝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基丙烯酸酯明胶/壳聚糖互穿网络水凝胶,并公开了上述甲基丙烯酸酯明胶/壳聚糖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甲基丙烯酸酯明胶水溶液和加入光引发剂的醋酸溶液混合搅拌,将光引发剂加入壳聚糖水溶液中混合...
尹俊索海瑞张德明傅建中
新世纪诗歌八问被引量:7
2014年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新世纪就已迈人到第十五个年头了,而新世纪十多年来的中国新诗,也一直在平淡甚至平庸的状态中徘徊不前,其中值得反思和检讨的现象与问题实在太多太多,也许单靠和颜悦色的提醒和不痛不痒的批评已经不再能起任何作用了。新世纪诗歌的大小痼疾而今还在持续地生长和蔓延着,似乎大有积重难返之势,我认为现在是到了撂狠话、施拳脚的时候。在此鄙人不惜冒犯众怒,斗胆提出有关新世纪诗歌的八大诘问,以引诗界同仁的高度重视与彻底反省。一、新世纪诗歌的先锋性何在?据罗振亚先生考证,“先锋”一语原本为军事术语,意指“一支武装部队——陆军、海军或空军——的先头部队,其任务是为(这支武装力量)进入行动做准备”,后被移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异变为“一种文化精神、姿态和方法”。在他看来,所谓“先锋诗歌”,“当是那些具有超前意识和革新精神的实验性、探索性诗歌的统称,它至少具有反叛性、实验性和边缘性三点特征”。@这些阐释对我们理解“先锋诗歌”的内涵和功能是有很大助益的。我认为,先锋诗歌最为可贵的品质就在于它的不拘一格甚至离经叛道的探索与实验,先锋诗歌不是以取悦大众为创作目的的,而是以超前的语言、形式和思想,来打破读者的阅读陈规,扩大他们的期待视野,从而使中国新诗的审美空间得以极大地拓展,使中国新诗的艺术形态和语言构造得以不断丰富。在1980年代,朦胧诗、第三代诗都是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诗歌,因此它们是典型的先锋诗歌,因为朦胧诗和第三代诗的大量出现,1980年代成为了百年新诗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段。
张德明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先锋诗歌中国新诗武装部队第三代诗军事术语
新世纪诗歌中的底层写作及其诗学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底层写作”是新世纪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突出的现象,不少学者对这一创作现象都作过精彩阐发。不过,学界对“底层写作”的阐述,主要以新世纪小说为对象,对新世纪诗歌论述得并不多。不能忽视的是,新世纪诗歌的“底层写作”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诗人们书写底层经验、表达底层情怀,站在底层的视角上来审视社会和人生,这在新世纪诗歌创作中很普遍。
张德明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底层写作诗学意义文学创作文学现象诗歌创作
理论之后如何写作?——从《六个字母的解法》说起
2015年
旅美华裔学者刘禾的新作《六个字母的解法》以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结构,讲述了一位旅美中国学者探寻一桩学术公案的全过程。作者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方法,穿越于不同的空间和文本之间,展开知识的考古;以解构主义的方式延异了追寻的过程,并使探索的目标最终化为虚无。小说既展示了后理论时代非学院化写作的新的可能,也体现了作者对流亡文学和母语写作的关注。
张德明
关键词:后现代
马来班顿体和土生华人班顿体比兴中的自然物象被引量:1
2012年
对某些学者而言,马来班顿体也许是马来世界和马来灵魂的完美镜像。班顿体是一种口头文学,它扎根于许多不同的族群中,通过口头方式代代相传。本文的研究焦点是马来和马来西亚土生华人班顿体,其中有些文本直接录自马六甲和新加坡的口述者,分析的重点是马来班顿体首联中对自然的偏爱是如何在土生华人班顿体中得到强调的。此外,强调自然比兴的这种手法是马来班顿体和土生华人班顿体冲突后产生的"镜像效应"。这两种班顿体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景象强调了当时与之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形成了班顿体独特的审美性。
罗国安沈紫娟胡敏琦杨晓雅(译)张德明
关键词:自然意象自然物象
一项难以实现的诗学规划——闻一多“三美”主张新论被引量:1
2006年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新诗史上表述最完整、最有系统性的有关新诗形式建设的规划与方略。不过,对于以现代汉语为基本的语言体系,以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为特定文化语境的新诗创作来说,“三美”主张实现起来却是相当困难的。
张德明
关键词:闻一多诗学现代汉语
《奥鲁诺克》:第一部英国旅行小说的文化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17世纪英国女作家阿芙拉·贝恩的《奥鲁诺克》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旅行小说,作家以欧洲的罗曼司和民族志为叙事模式,创造出英国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高贵的野蛮人的文学形象。小说涉及的一系列前瞻性问题,诸如西方现代性的展开、帝国地理空间的扩张、不同民族和文化间的交往,以及文明/野蛮、主人/奴隶、自我/他者、"新异"美学的建构等,在我们这个跨文化交往时代里,有着持续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张德明
关键词:文化研究
英国旅行文学与现代性的展开被引量:2
2012年
旅行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现代性空间想像与主体意识双重建构的产物。英国旅行文学的发展刺激了大英帝国的跨文化想像力,而大英帝国的崛起和扩张也促进了旅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补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旅行文学的发展给英国社会文化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莫过于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凸显,包括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秩序与混沌、中心与边缘、帝国与殖民地、全球化与地方性等一系列对立因素在不同文化空间中的并置和运动。对旅行文学的研究不仅使我们理解了帝国与旅行、内心空间与外部空间、个体身份与民族身份之间复杂的缠绕关系,也提出了一些涉及文艺美学和创作诗学的问题。
张德明
从《福》看后殖民文学的表述困境被引量:12
2010年
南非作家J.M库切的《福》是对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的重述或改写,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后殖民文学面临的表述困境:既要借助经典的话语力量为自己增势,又试图通过颠覆经典形象、话语和结构模式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由此形成后殖民作家与前帝国作家之间在话语权转让过程中既互相敌对,又合作共谋,既商讨博弈,又交换和流通的复杂关系。
张德明
关键词:J.M.库切《福》后殖民文学
《百年新诗百种解读》与新诗文本细读
2012年
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是一种内部研究的批评方式,出于对这一理论话语的悉心学习和仔细参悟,将其演化为自己"深究一点"的"钻牛角尖"式的阐释模式,并将这种模式广泛用于新诗文本细读的实践之中,这可看作是陈仲义在《百年新诗百种解读》中对英美新批评理论的准确理解和合理运用。在具体的阐释过程中,调动感悟来参与细读的方式是多样而灵活的,可以从新批评的语义和结构分析入手,着重于文本内在构造的客观化解析,而在解析中适时地加入作者的"印象感悟"与"体验感悟"。
张德明
关键词:新批评文本细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