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作品数: 20被引量:37H指数:4
  • 所属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建筑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袁烽
作品数:308被引量:702H指数:1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机器人 机械臂 建筑 建筑设计 存储介质
邓丰
作品数:35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零能耗 驿站 住宅设计 节能 生态住宅
菲尔·琼斯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英国卡迪夫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能源 建成环境 环境预测 零碳建筑 能源消耗
贾永恒
作品数:24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数据 机器人 一体化 触发角 沉浸式
阿希姆·门格斯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斯图加特大学
研究主题:博物馆 建筑设计 花园建筑 户外空间
作为新兴文化的结构思潮
2020年
随着性能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结构分析软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产生了大量基于结构创新视角和数字设计技术的建筑实践作品。随之而来,在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的合作中一些问题逐渐被提出:结构的思考和创作是否只是一种技术性的体现,抑或展示了一种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文化性的变革?计算技术和数字设计方法的进步,使当前结构与建筑的融合变得更加深入,也带来了对于形式、表达、建构文化等内涵的深刻反思。
王祥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计过程建构文化计算技术
实验·实践——非线性空间曲面竹建造
在设计和建造曲线构件较多的建筑时,原竹材料具有较多可能性,其材料特性在非线性曲面的构建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本文以东·中·西部高校联合设计建造竞赛的一个设计作品为例,围绕云南当地自然环境、材料在地性、功能实用性,以及在无大型...
宣欣玥胡悦王祥邓丰
正向BIM设计技术在复杂幕墙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以青岛万达东方影都大剧院及秀场项目为例被引量:9
2021年
正向BIM设计在当前智能建造和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热门主题,而在我国目前的BIM产业发展中,大量的项目实践则更多地着重于强调技术背景的专项应用,而对全过程数字化的设计建造一体化流程关注较少。在复杂幕墙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由于大量曲线、曲面结构的存在,使一体化设计和建造管理的正向设计流程变得必要和重要。该研究以一个复杂异形幕墙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全流程分析出发,展示了一体化数字BIM正向设计在整体过程中的组织和展开方式,同时展示了大量先进技术在结构施工、设计优化和多专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通过总结相关技术在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成果和问题,以期望对未来我国复杂异形建筑的正向BIM设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祥常琦郝行高山兴李伟
关键词:参数化设计幕墙施工
自然和文化启示下的结构轻型化探索——以斯图加特大学轻型结构研究所为例
2020年
建筑的轻型化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建筑创新实践中一种新的范式。然而除了关于结构性能化设计的技术视角的探索之外,建筑"轻型化"背后的时代和文化意义也是当前建筑学界众多学者试图论证和探索的另一个方向。"为什么要采用轻型化的建筑",也因此成为当前建筑哲学和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一个著名研究机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轻型结构设计研究所的发展过程和其中多位重要学者的学术贡献研究的视角,试图论述在结构轻型化思潮的发展过程中,时代、材料、设计技术等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祥高伟哲苏骏邦曲伟昊
关键词:历史背景生态效率建构文化
大跨度异形空间配筋砌体拱壳“红亭”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2019年乌镇互联网峰会"红亭"项目为我国少数大尺度砌体拱壳结构,其造型为不规则的自由曲面壳体,为满足空间与视觉要求,主体结构采用大跨度配筋砌体拱壳。从结构找形优化、静力分析、壳体稳定性分析、人行激振、结构抗震、建造逻辑和现场堆载试验及监测等方面,全面介绍了项目设计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研究提出的异形空间壳体结构,特别是砌体拱壳结构的结构设计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种同类的复杂空间薄壳结构。同时,研究中的试验模拟和有限元验证也将为砌体拱壳的复杂材料行为的简化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祥张准陈学剑王瑞袁烽
关键词:配筋砌体稳定分析
基于三维图解静力学的复杂冰雪结构的计算性设计与数控建造被引量:1
2020年
图解静力学将结构形式本身代表的"形"和其中作用产生的力之间的拓扑关系通过图示的方法进行形象化地演绎,成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建筑大师们进行结构创新性设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工具。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理论成果的发展,图解静力学从二维推力网络和封闭力多边形之间的对偶关系发展到了三维推力网络与空间封闭力多面体之间的对偶关系,大大扩充其在设计应用中的理想范式和类型。从基于三维图解静力学的基本设计方法研究入手,以冰雪结构的数字设计与建造为主要对象,展示三维图解静力学的一般设计方法,并通过与机器人建造技术的结合应用,论证其在未来计算性设计中的应用可能和前景。
王祥张啸贾永恒王聪余忠晟
面向再建造的智能建造技术探索——“冰立方”冰水转换结构一体化数字设计与建造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水立方”中用于冬夏场景快速转换的装配式钢结构为例,对可拆卸、可更新、可再造的快速装配体系在建筑结构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现场施工技术组织中的数字技术应用进行讨论,归纳装配式建筑在未来潜在的设计创新和施工技术革新可能。
王祥李洋周子淇吕雪源袁烽陈蕾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基于声学可视化技术的交互式空间数字设计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本文通过一个基于空间声学可视化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空间设计案例和相关课程教学的回顾总结,展示了信息和数字设计时代,智能感知技术和互动式技术在建筑空间中的新型应用可能。文章以不可见的声音信息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相关的智能感知技术、一体化设计平台架构、可视化技术和基于交互平台的设计方法,从而将无形的声音数据转化为可体验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声学可视化交互设计是一次针对传统媒体的新型呈现方式的探索,本研究通过相关的空间设计尝试,以期开创一种基于多感知技术的人机交互空间设计方法。
赵耀王祥
关键词:交互设计智能感知
“水-冰”转换钢结构系统改进方案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国家游泳中心冬奥会冰壶场馆改造采用“水-冰”转换钢结构系统实现了泳池至冰壶赛道的功能快速转换。对原钢结构系统进行优化,在预制混凝土面板与钢次梁之间增设精调装置,提出“水-冰”转换钢结构系统改进方案,进一步提升了场馆功能转换效率。试验表明:改进方案能够满足冰壶赛道的参数要求,转换效率较原方案提高18.9%。
姚博强吕雪源李浩陈蕾王祥
关键词:钢结构
鞘翅丝亭被引量:1
2019年
鞘翅丝亭代表了一种全面的设计建造一体化的综合方法。作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 博物馆)工程季的核心展品之一(图1、2),鞘翅丝亭向人们阐释了建筑设计如何在结构工程、自然环境工程和制造工程的协同作用中开展(图3),并最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空间美学效果。它也以增强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心花园建筑感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新兴技术对我们的设计、分析和建造产生的深远影响。然而,鞘翅丝亭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展示装置,它也构建了一个动态的空间与不断演进的结构系统。鞘翅丝亭细胞化的顶棚单元从一个现场建造的中心“细胞核”不断生长而成,其生长模式也同样对应了整个花园中,由实时传感数据所获得的人类行为分布(图4、5)。该展亭的可现场建造性以及其可在不同时间段中扩建或拆卸的特点给未来城市中心绿地成为一种响应式的半户外空间提供了一种思路。它为更加多元的市民公共活动提出了可能,也因此增加了公共用地这一稀缺资源的使用率。
阿希姆·门格斯莫里茨·德特尔曼张啸(译)王祥
关键词:建筑设计户外空间花园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