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韧
作品数: 3被引量:10H指数:2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

相关作者

王艳
作品数:189被引量:82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力研磨 化学品 偿付能力 金刚石砂轮 MEMS
程薇
作品数:23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化学品 胚胎毒性 发育毒性 微流控芯片 人胚胎干细胞
冯艳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蛋白 发育毒性 心肌细胞 化学品 医学微生物学
钱雨婷
作品数:1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铜绿微囊藻 溶藻菌
邱雪婷
作品数:5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铜绿微囊藻 溶藻菌 医学生 不同年级 人格养成
溶藻菌N25的筛选及溶藻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筛选高效溶藻菌,初步观察其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效果。方法从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菌株,将其接种至微囊藻培养液中,通过观察培养液颜色和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初步筛选出溶藻菌。重复上述过程3次,并用溶藻率来初步评价其溶藻效果,获得较为高效的溶藻菌。用PCR的方法,对高效菌株的16S rDNA进行测序并与GeneBank对比,鉴定其种属。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藻类在溶藻菌作用下48 h内发生的形态学变化,证实溶藻效果。结果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溶藻菌,命名为N25-2(以下简称为N25)。经过16S rDNA鉴定,该菌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或纺缍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的匹配度均为99%。当培养液中藻的数量达到1×106个/mL,细菌的数量达到1×106 cfu/mL时,在48 h内,该菌的溶藻率达到72%以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过N25处理后,微囊藻出现空泡增加,多面体深染,藻胆体增加,质壁分离和内部结构破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N25具有较好的溶藻效果,能诱导微囊藻出现多种形态学改变,其溶藻机制可能是细菌分泌物导致藻类细胞死亡所致,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邱雪婷钱雨婷周韧周义军王艳谭佑铭
关键词:溶藻菌铜绿微囊藻
应用胚胎干细胞试验对多菌灵胚胎毒性的初步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胚胎干细胞(ESC)和胚胎干细胞试验(EST),初步评价多菌灵的胚胎毒性,并探讨可能的毒性机制。方法应用Alarma Blue法检测多菌灵对ESC和3T3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未分化的ESC体外经悬滴、悬浮培养后用10-4mol/L抗坏血酸诱导分化为具搏动能力的心肌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多菌灵(0、1、2.5、5、10和20 nmol/L),在分化终点即第10天时获取分化细胞的RNA,并检测细胞多能性基因Oct4和心肌特异性基因α-MHC的相对表达量,计算多菌灵对ESC分化的半数抑制剂量。根据EST的评价标准,对多菌灵的胚胎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多菌灵对3T3细胞和ESC细胞的存活率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ESC对多菌灵毒性更敏感;1 nmol/L多菌灵使Oct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2.5、5、10和20 nmol/L多菌灵使Oct4的表达量显著降低;随着多菌灵浓度的增加,α-MHC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多菌灵经EST评价为强胚胎毒性化合物。结论多菌灵具强胚胎毒性,其对ESC细胞活性及多能性基因影响显著可能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周韧程薇冯艳王艳
关键词:胚胎毒性多菌灵
全氟化合物单一及复合暴露对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正>目的全氟化合物(PFCs)由于其疏水疏油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产业中,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对PFCs的毒性研究集中于单一暴露,而人体血液中普遍能检测到多种PFCs,单一暴露实验往往难以全面衡量PFCs...
周韧程薇王艳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