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洁
所属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所在地区: 北京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坤成 作品数:972 被引量:5,596 H指数:2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 张苗 作品数:118 被引量:545 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预后 颈内动脉 赵澄 作品数:47 被引量:274 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磁共振 脑机制 单艺 作品数:45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齐志刚 作品数:83 被引量:266 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 神经影像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一种氧摄取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摄取分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对Yablonskiy和Haacke模型中的氧饱和分数采用动脉血管氧饱和分数、毛细血管氧饱和分数和静脉血管的氧饱和分数加权平均进行分析确认,毛细血管氧饱和分数由动脉血管氧饱和分数... 殷雅彦 卢洁文献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生成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增强图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对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中的动脉与斑块特征进行学习,实现以平扫T1WI生成虚拟对比增强T1WI(virtual contrast enhanced-T1WI,vce-T1WI),并判断生成的vce-T1WI图像对颈动脉斑块内的脂质坏死核心的检出水平。材料与方法纳入30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双侧共486根颈动脉的T1WI图像与真实的对比增强T1WI图像(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按照4∶1∶1的比例划分训练集、验证集与测试集并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进行生成网络的训练,测试集中共81张颈动脉图像。采用两种不同策略的深度学习方法(pix2pix、Cycle GAN)实现平扫T1WI生成vce-T1WI图像。采用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和主观视觉质量评分评估两种模型生成的vce-T1WI图像质量。以医生基于真实的CE-T1WI图像判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vce-T1WI图像诊断斑块内脂质坏死核心的效能。结果pix2pix、Cycle GAN生成的vce-T1WI图像在相同的测试集中PSNR平均得分分别为20.206、19.717,SSIM平均得分分别为0.591、0.635;主观视觉质量评估得分大于2分的比例分别为95.1%、97.5%;对斑块内脂质坏死核心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2.7%、74.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可以从颈动脉HR-MRI平扫T1WI图像中生成高质量的vce-T1WI图像,且Cycle GAN生成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斑块内脂质坏死核心检测准确率。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拓宽HR-MRI临床应用范围,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产生风险。 曹波 於帆 冯萌萌 卢洁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图像生成 计算机辅助诊断 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CMR检查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CMR检查前以图示法进行检查流程须知宣教;检查过程中医生、技师、护士、工程师四方配合保证流程顺利推进,扫描间隙完成必要护理操作,以及患者心理沟通;检查后行个体化访视,记录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均完成CMR检查,平均耗时(45±6)min,射频能量吸收率未超过标准上限。检查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无异常改变,起搏器无异常脉冲;整体检查流程配合满意度评分(4.4±0.6)分,患者对专业知识满意度最高。结论植入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患者行CMR检查,需制定详尽的临床观察指标与相应流程配合,以此对患者安全保证和满意度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郑亦君 孙峥 孙峥 胡莹莹 赵丽 卢洁关键词:心脏同步化治疗 成人鼻部腺泡型横纹肌肉瘤1例 2020年 患者男,27岁,右眼胀痛、眼球突出3周。专科检查:右眼球突出,右侧中鼻道鼻腔见淡红色新生物。颅底MRI示鼻腔鼻窦病变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图1A),T2WI呈等、稍高信号(图1B),欠均匀,部分边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片状、分隔状明显强化及片状不强化区,周围骨质明显破坏(图1C),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行内镜下经鼻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鼻腔欠光滑,并见质软、灰白及暗红色肿物,易出血。术后病理:光镜下见肿瘤局部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组织,黏膜下间质内肿瘤细胞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细胞胞浆少,挤压明显,核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偶见多核瘤巨细胞,伴灶状坏死及小灶状钙化(图1D)。 闫新亭 赵志莲 卢洁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某三甲医院导师学术领导力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目的采用量表法调查某医院导师学术领导力及导学关系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1-2月间,采用学术导师领导力、苛责行为及“领导-下属”交换关系量表抽样调查该医院在读研究生,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58名在读学生参与调查,受调查者学术导师领导力量表(ASLS)、苛责行为量表(ABMS)、“领导-下属”交换关系量表(LMXS)评分分别为(112.23±19.01)分、(16.26±5.55)分、(29.80±4.94)分,得分率分别为89.80%、21.70%、85.10%。分组比较后发现,不同指导频次导师在ASLS发展和激励维度及LMX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师指导频次与ASLS发展和激励维度及LMXS得分正相关,ABMS与ASLS及LMXS评分负相关,LMXS与ASLS评分正相关。可拟出回归方程ASLS=40.422-0.816ABMS+2.799LMXS(F=52.031、P<0.001、R2=0.722)。结论不同指导频次导师在ASLS发展和激励维度及LMX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导频次正向影响、苛责行为负向影响学术导师领导力及导学关系评分,导学关系正向影响学术领导力评分。呼吁高校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导师学术领导力的认识、评价和培养,组织导师培训项目,促进良好导学关系的建立,提高导师的学术领导力。 李越 赵妍 卢洁关键词:导学关系 咽旁间隙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2022年 患儿男,5岁,反复右侧外耳道出血23天,伴声嘶、进食呛咳22天;既往体健。查体:右耳部触痛,咽部充血。纤维喉镜示右侧声带麻痹。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颅底MRI:右咽旁间隙见团块状肿物,长径约6.59 cm,T1WI呈稍低信号(图1A),T2WI呈高信号(图1B),边界清,可见包膜,向前推移右翼外肌,向后推移右茎突、右颈内动脉,向外推移右腮腺,向内压迫咽腔,向上破坏右颞骨岩部;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1C);MRI诊断:(右咽旁间隙)良性病变可能,腮腺多形性腺瘤?行内镜下经口、经鼻咽旁间隙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肿瘤呈鱼肉样;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星芒状、卵圆形及多角形巢片状生长,核染色质深,核分裂象易见(图1D);免疫组织化学:Vim(少许+),Des(散在+),Myo(部分+),MyoD1(+);特殊染色:AB/PAS(+)。病理诊断:(右咽旁间隙)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 戴鑫雨 赵志莲 王玮 王玮关键词:咽旁间隙 磁共振成像 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3 2002年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应用。方法 对 5例正常人及2 0例临床诊断TIA的病人行常规CT头颅平扫及CT脑灌注成像。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一般选取基底节层面 ,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 ,同时开始持续 40s的单层连续动态扫描 ,重建的 40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 ,获得灌注图像。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到达峰值时间及血流量 ,对这些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CT脑灌注成像显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正常人脑灰质的血流量及达峰时间分别为 378 2ml·min-1·L-1、7 8s ;脑白质分别为 112 5ml·min-1·L-1、9 9s。 2 0例TIA患者中有 15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 ,表现为达峰时间延迟 ;另外 5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2 0例患者患侧局部灌注达峰时间 (TP)延长及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 (11 8± 4 4)s和 (9 1±3 1)s,经配对t检验 :t=5 2 77,P <0 0 1;脑血流值分别为 (2 2 3 5± 38 7)ml·min-1·L-1和 (2 2 9 1±41 4)ml·min-1·L-1,经配对t检验 ;t=1 892 ,P =0 0 74。结论 CT脑灌注成像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动力学信息 ,显示灌注异常的范围。 卢洁 李坤成 杜祥颖关键词:CT脑灌注成像 暂时性脑缺血 血液动力学 TIA 基于纤维束示踪技术的丘脑Vim核可视化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纤维束示踪技术定位丘脑腹中间核(Vim)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需行丘脑Vim核细胞刀毁损术的原发性震颤患者,术前采集60个方向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资料,应用美敦力S7神经导航进行纤维束重建及术前计划。通过对锥体束、内侧丘系及齿状红核丘脑束(DRT)进行纤维束示踪,可视化定位Vim核靶点位置。对比其与常规方法得到的Vim核靶点坐标,通过术中宏刺激判断靶点感觉及运动阈值,验证靶点坐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Fahn震颤评分;术后复查毁损灶位置。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岁,前后联合(AC-PC)长度为(23.6±1.5)mm,第三脑室半径为(2.6±0.8)mm。常规靶点坐标,x:(14.1±0.8)mm,y:(-5.9±0.4)mm;DTI靶点坐标,x:(14.6±0.8)mm ,y:(-5.7±1.0)mm 。4例患者不同方法得到靶点坐标相差≥1.5 mm。全部患者先按常规靶点穿刺,其中2例患者因感觉阈值异常,与DTI靶点坐标完全一致,术中调整后效果良好。患者手术前后的Fahn震颤评分比较,平均改善率为80.1%。结论 基于纤维束示踪技术的可视化靶点定位方法对于Vim核位置变异较多的情况具有可行性,可增加丘脑Vim核靶点定位的准确率。 任志伟 李建宇 赵倬翎 卢洁 张苗 孙峥 张默 胡永生 李骏驰 郭松关键词:原发性震颤 立体定向手术 弥散张量成像 丘脑腹中间核 核素显像与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比较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PWI),了解3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TIA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C 3组,按双、单侧血管受累分为D、E组)的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及PW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TIA患者经上述3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7.88%、84.85%和51.52%,经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与PWI、脑葡萄糖代谢显像与PWI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01,0.004)。3种方法检出病变的阳性率与发病时间及血管受累情况有关。结论对于TIA的诊断,脑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较PWI敏感。 何洁 许英路 翟勇 卢洁 张人玲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发射型计算机 血流灌注 一体化PET/MR分析脑默认网络工作机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利用一体化PET/MR探讨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和葡萄糖代谢的空间相关性。方法对9名健康人行一体化PET/MR脑成像,获得同步的静息态MR脑功能成像(fMRI)和PET图像。分析静息态脑默认网络脑区连接与葡萄糖摄取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基于静息态fMRI的脑默认网络与PET图像高代谢区域有很好的空间分布相似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右侧后扣带区域内脑功能连接值与相对葡萄糖摄取(rGU)值的相关性最显著(rs=0.833,P<0.001)。结论一体化PET/MR可为研究脑默认网络的神经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手段。 王静娟 崔碧霄 杨宏伟 马杰 梁志刚 卢洁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葡萄糖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