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湘
作品数: 11被引量:15H指数:2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核科学技术

相关作者

郑林生
作品数:15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BEPC 试验束 辐照损伤 辐照 光纤
钟学初
作品数:12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辐照损伤 辐照 光纤 BEPC 闪烁体
张彩娣
作品数:11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BEPC 辐照损伤 试验束 光纤 BES
史焕章
作品数:22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BEPC 铝 探测器 平衡式 张力计
胡力东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辐照损伤 辐照 光纤 闪烁体 SDC
闪烁体/光纤量能器的结构、材料和抗辐照能力
1994年
描述了闪烁体/光纤的不同结构和材料对量能器抗辐照能力的影响。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将~1GeV电子束对五个量能器模型逐步辐照到10kGy或60kGy。通过对不同累积辐照剂量时各模型不同断面的光产额的测量,研究和比较了辐照引起的损伤及损伤后的恢复。
毛慧顺王国良史焕章刘念宗张戈张竹湘张彩娣郑林生周永生胡力东赵小健钟学初谈益平韩世温
关键词:闪烁体光纤
闪烁体瓦片/光纤量能器辐照损伤的进一步研究
1994年
研究了由不同闪烁体瓦片/光纤材料组成,或材料相同但构造不同的量能器模型的辐照损伤.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电子试验束(1.1或1.3GeV)辐照了十个量能器模型.通过测量在不同累积剂量和在量能器内的不同位置上的光输出,对辐照损伤作出定量分析.还研究了损伤后的恢复及损伤与环境气体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发展了辐照损伤对剂量及对深度断面的校正方法.
毛慧顺史焕章刘念宗张竹湘张彩娣郑林生周永参胡力东赵小健钟学初谈益平韩世温
关键词:光纤
辐照损伤试验中的位置控制
为了使辐照物在过程中运动采用了二坐标位置控制系统.该系统是由平台装置、伺服系统、数字运动控制器、终端等硬件和系统软件组成的计算机位置控制系统.数字运动控制器是系统控制中心,它接受终端的指令根据运行软件的要求并接收平台装置...
周永参毛慧顺史焕章刘念宗张戈张竹湘张彩弟郑林生钟学初胡力东赵小健韩世温
关键词:数字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位置控制
BEPC试验束上单π束方案与应用
李家才史焕章张彩娣李金郑林生朱自安钟学初张竹湘张良生韩缨
国产CsI(TI)晶体辐照损伤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研究了CsI(TI)晶体在1.3GeVe-束形成的电磁辐射场和60Coγ辐射场照射后的辐照损伤,测量了晶体光输出和透射率的变化,以及辐射损伤的自然恢复和加热恢复效应。
朱永生陈宇史焕章史焕章寥宜华喻纯旭赖元芬张竹湘夏小米张彩娣赖元芬张长春张竹湘任绍霞钟学初刘虎
关键词:晶体辐照损伤自然恢复电磁量能器
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束流线改进和e,π试验束被引量:12
2004年
在BEPC电子直线加速器上建立起了E1,E2 ,E3试验束 ,其中E1初级束专门提供给强流慢正电子装置应用 ,E2束是初级正 /负电子束 ,E3为次级高能e± ,π± 和质子等单粒子试验束 ,其动量连续可调 .粒子定位误差 0 .2— 0 .4mm ,混合负粒子计数率 3— 4Hz .已成功地为BESⅢ的TOF探测器模型测试提供试验束流 .
李家才吴元明崔象宗张良生周宝庆刘正全张少平刘士兴孙长春沈激阴泽杰张永明陈子瑜张竹湘张彩娣郑林生
关键词:试验束BEPC束流BES电子直线加速器计数率
在量能器辐照损伤研究中使用的源驱动器
本文介绍了在量能器刻度和性能测量时使用的源驱动器。它由放射源、鼓轮机构、分度机构和控制台组成。源驱动器有一个远控驱动器,它能够推动一根在终端装有放射源的钢丝通过每一个细管使放射源进入量能器的各个不同部分实现对不同位置的测...
毛慧顺王国良史焕章刘念宗张戈张竹湘张良生张彩娣郑林生周永参胡力东赵小健钟学初谈益平韩世温
关键词:辐照损伤
文献传递
利用BEPC电子束研究探测器元件抗辐照性能的新进展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高能电子束对探测器材料抗辐照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史焕章朱自安张竹湘郑林生周永参钟学初
关键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簇射辐照
中心漂移室镀金铝场丝的长期creeping效应的研究
本文报道中心漂移室镀金铝场丝的creeping(蠕变)效应的实验观察结果。经过长达六个月以上的连续观测,张力损失仅仅为原初张力的5%左右。
陈昌郑树臣张勤俭谢青史焕章朱自安张竹湘
关键词:蠕变效应
文献传递
闪烁体瓦片-光纤量能器的辐照损伤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描述了对SDC闪烁体瓦片-光纤量能器模型的辐照损伤研究。四个模型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1.1GeV电子束累积辐照了6Mrad。测量了在模型的不同深度和不同累积剂量时的光输出,研究了辐照后模型的恢复过程以及辐照损伤对环境气体的依赖。
毛慧顺王国良刘念宗张戈张竹湘张良生张彩娣郑林生周永参胡力东赵小健钟学初谈益平韩世温D.GREENA.PARAK.JOHNS0N
关键词:SDC闪烁体辐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