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中武
-

-

- 所属机构:皖南医学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芜湖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相关作者
- 桂琳

- 作品数:50被引量:174H指数:9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细脚拟青霉 胞内 菌丝体 虫生真菌 中国被毛孢
- 刘辉

- 作品数:52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医学免疫学 轮椅 乘车
- 杨成

- 作品数:61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微生物学 轮椅 乘车 细脚拟青霉 抗菌活性
- 董群

- 作品数:104被引量:528H指数:12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白色念珠菌 大蒜素 小鼠 医学微生物学 组方
- 周小楠

- 作品数:32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 研究主题:金银花 细脚拟青霉 诱变选育 护足 医学免疫学
- 基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探讨白杨素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白杨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2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白杨素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3%葡聚糖硫酸钠喂养1 w联合2%冰醋酸直肠灌注1次制备UC大鼠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线粒体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及结肠组织4-HNE水平,比色法检测结肠组织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Bcl-2、Bax、cleaved Caspase-3、SIRT3、OGG1、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核转移情况。体外培养结肠上皮细胞(NCM460),实验设正常对照组、白杨素(100μmol/L)对照组、模型组及白杨素1、10、100μmol/L组。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ROS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MDA水平,Western Blot和(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Bcl-2、Bax、cleaved Caspase-3、SIRT3、OGG1、p-IκBα、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及NF-κB P65核转移情况。结果: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病理损伤明显缓解;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与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SIRT3、OGG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MDA、4-HNE水平显著降低,IκBα、NF-κB P65磷酸化水平与NF-κB P65核转移程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体外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白杨素各组ROS、MDA、4-HNE、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SIRT3、OGG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κBα、NF-κB P65磷酸化程度及NF-κB P65核转移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线粒体损伤减轻。结论:白杨素对UC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F-κB信号�
- 潘中武李泽朋陈晓张薇李先伟
- 关键词:白杨素溃疡性结肠炎线粒体NF-ΚB
- 以思政教育的大格局致力于医学微生物学实践被引量:1
- 2021年
- 医学院校加强构建三全育人的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中。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医学基础课程,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良好阵地。本文从医学微生物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具体举措、教学反思和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旨在提升医学微生物学的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增强医学生的职业操守,为新时代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高素质人才。
- 潘中武桂琳杨成刘辉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医学微生物学
- 表面活性素杀螺活性实验研究
- 2023年
- 目的 观察表面活性素对钉螺的影响,以期为应用芽胞杆菌杀灭钉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2022年9月,于芜湖市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采集钉螺。剔除血吸虫感染阳性钉螺后,采用室内浸杀法,以2、1、0.5、0.25、0.125 mg/mL和0.062 5 mg/mL表面活性素于26℃分别浸泡60只钉螺24、48 h和72 h,同时设超纯水对照组,观察表面活性素杀螺效果,计算钉螺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参考上述浸泡杀螺活性实验结果选择表面活性素实验浓度,分别以0.5 mg/mL浓度表面活性素(实验组)和超纯水(对照组)浸泡处理钉螺,采用碘化丙啶(PI)荧光法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钉螺血淋巴细胞PI摄取情况。结果 经0.062 5 mg/mL表面活性素浸杀24 h,钉螺死亡率为5.0%(3/60);2 mg/mL表面活性素浸杀72 h,钉螺死亡率为100.0%(60/60);而对照组未发现钉螺死亡,不同组间钉螺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24h)=180.150,χ^(2)_(48h)=176.786,χ^(2)_(72h)=216.487,P均<0.05)。浸杀24、48 h和72 h后,钉螺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9%(140/360)、62.2%(224/360)和83.3%(30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64,P<0.05)。表面活性素浸杀钉螺24、48 h和72 h LC_(50)值分别为0.591、0.191 mg/mL和0.054 mg/mL。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经0.5 mg/mL表面活性素浸杀24 h后,实验组钉螺摄入PI染料的血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90,P<0.05)。结论 表面活性素具有杀灭钉螺活性,可能与其改变钉螺血淋巴细胞膜完整性有关。
- 杨成汤兴丽潘中武
- 关键词:钉螺血淋巴细胞
- 平菇诱变菌株(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对多环芳烃菲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其途径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平菇诱变菌株(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去除菲的效果、生物降解特性,并考察不同金属离子、诱导物对菌株培养过程中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菌体对菲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贡献较小,漆酶在菲的生物降解过程中促进作用显著。(2)Cu^(2+)和木质素对漆酶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3)Pleurotus ostreatus SG0056对菲的代谢途径存在多种可能。
- 桂琳王曼张伟文潘中武戚之琳葛飞
- 关键词:多环芳烃平菇气相色谱质谱降解途径
- 模块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医学微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广泛使用,使得医学微生物教学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基础脱离临床,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被动等问题。模块式教学法能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改变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授课效率,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桂琳董群刘辉周小楠潘中武杨成
-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教学方法模块式教学
- 银杏内生真菌CS15菌株鉴定与杀螺作用的初步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可能影响银杏内生真菌CS15菌株杀螺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综合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使用浸泡法配制不同浓度的菌株CS15发酵液;实验随机分为4组(超纯水对照组和1%、2%、4%滤液组),评定不同浓度CS15发酵滤液对钉螺的杀灭效果。采用蒽酮比色定量分析法检测发酵滤液浸泡处理后的螺体内糖原含量变化。结果:菌株经分离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真菌。实验组菌株CS151%、2%、4%浓度下的发酵滤液均有一定的杀螺效果。其中在24 h后,以4%发酵滤液杀螺效果最佳(P<0.05),在48 h和72 h后,4%发酵滤液杀螺效率优于1%和2%发酵滤液(P<0.05)。经不同浓度CS15发酵滤液处理后,钉螺软体组织内糖原含量均明显降低,以4%发酵滤液组最为明显(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银杏内生真菌CS15发酵滤液对湖北钉螺具有毒杀效应,以4%发酵滤液杀螺效果最佳,其杀螺因素可能与螺软体组织内糖原合成相关。
- 潘中武汪天平周书林
- 关键词:湖北钉螺银杏内生真菌糖原
- 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探索被引量:3
- 2021年
-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实验教学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结合本校教改经验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以下的归纳与思考。
- 胡霞潘中武崔素华童蕊
-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方法
- 一种靶向抗肿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靶向抗肿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材料领域。该材料是ZIF‑8包裹负载盐酸阿霉素和连接核酸适配体的金纳米棒的核壳结构材料。通过种子生长法先制备金纳米棒,然后再通过化学键在其表面连接核酸适配体,再用...
- 桂琳方婷张伟伟汪萍左小炫潘中武
- 一种两亲性多肽、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两亲性多肽P15(YIGSRHHHLLLGFLG)、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优化树脂、催化剂、投料比后的固相合成法合成两亲性多肽,并将其应用于抗癌药物传递系统P15‑PTX的制备,制...
- 桂琳郑赟潘中武葛飞
-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裂解物通过PD1/PDL1相互作用抑制免疫细胞活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肿瘤细胞裂解物(TCL)通过PD1/PDL1相互作用对T淋巴细胞系H9凋亡、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MDA-MD-231、MCF-10A细胞中的PDL1和H9、PBMC中的PD1表达;反复冻融法制备231-TCL,将不同剂量231-TCL作用H9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观察231-TCL诱导细胞凋亡的剂量与时间;适量的231-TCL与PD1/PDL1抑制剂共同作用H9细胞,观察H9细胞凋亡、CD69表达及IL-2、IL-4、TNF-β的分泌。结果:MDA-MD-231、MCF-10A细胞中均有PDL1表达,H9、PBMC中表达PD1;当231-TCL∶H9为2∶1,且作用时间为48 h时,231-TCL可诱导H9细胞凋亡;231-TCL和PD1/PDL1抑制剂联合作用于H9细胞后,H9细胞凋亡减少,CD69表达增加,IL-2、TNF-β分泌增加,IL-4分泌量不变。结论:三阴性乳腺癌TCL通过PD1/PDL1相互作用诱导H9细胞凋亡,抑制其活化及IL-2、TNF-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
- 陈文利黄新亮刘辉周小楠潘中武董博翰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三阴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