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艳芳
-

-

- 所属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 赵志刚

- 作品数:1,398被引量:7,719H指数:3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药学服务 药物治疗
- 袁慧娟

- 作品数:233被引量:63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 肠道菌群 胰岛样细胞
- 郑瑞芝

- 作品数:112被引量:32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 遗传学分析 多态性
- 苏永

- 作品数:94被引量:31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糖尿病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
- 王遂军

- 作品数:80被引量:33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线粒体 血清脂联素
- 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5
- 2012年
- 背景: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但其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目前并不统一。目的:探索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联合的方法培养内皮祖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使用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双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CD133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培养前4d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10天迅速增殖,并可见细胞集落及线状结构形成。培养第7天的内皮祖细胞具有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的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外培养第10天的细胞,CD133+细胞占19.2%,CD34+细胞占28.7%,CD34+/CD133+细胞占19.1%。说明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差速贴壁法可在体外有效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
- 王丽张会峰袁慧娟马跃华汪艳芳虎子颖苏永赵志刚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培养骨髓细胞鉴定
- 2型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 目的:T2DM患者用药多元化、复杂化。T2DM的临床治疗通常需要联合用药,为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如何及用药是否规范的问题,对医师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设计了本研究课题。
- 王丽敏赵志刚汪艳芳
- 2型糖尿病初诊时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中日比较
- 2006年
- 目的调查初诊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关系,同时进行中日比较。方法选择对中日双方2709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其生活背景,包括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运动状况,同时检查眼底、心电图、血压,检测尿微量蛋白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中方家族史、饮酒、运动状况少于日方(P<0.01),而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患者较日方多(P=0.001,0.02,0.01);两组患者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组,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日双方初诊时都有较高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方肾脏病变的发病率明显较中方高(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等疾病及吸烟、饮酒、少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中日双方初诊患者都有较高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日方肾脏病变的发病率更高。
- 马书平苏永袁慧娟汪艳芳赵志刚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初诊慢性并发症
- Schml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综合征二例报道
- 目的:分析二例Schmi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特点,以期对该病正确认识和早期诊治。方法:分析我院新近收治的二例Schmid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二例患者为同一家系,患者...
- 郑瑞芝赵志刚汪艳芳袁慧娟王遂军苏永张会峰虎子颖马跃华袁倩史晓阳田睿
- 文献传递
- 河南省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09年
-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全国调查法则,在河南地区对抽样人群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逐户逐人进行登记,填写统一表格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河南地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3.5%,20.1%,23.8%。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运动、饮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与糖代谢障碍相关。结论: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低盐低脂饮食及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 田睿赵志刚袁慧娟汪艳芳秦贵军闫镛李清楚
- 关键词: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
- 百奥蚓激酶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百奥蚓激酶联合前列地尔(PGE1)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7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37例,在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治疗组每日口服百奥蚓激酶180万单位联合PGE1治疗,对照组常规使用PGE1,同时每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患肢冷感、静息痛、下肢间歇性跛行等相关指征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纽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好转,血流变学指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奥蚓激酶联合PGE,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病变的治疗疗效显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德霞汪艳芳
- 关键词:百奥蚓激酶前列地尔
- 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脱离与否相关因素分析
- 2006年
- 目的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脱离胰岛素治疗和继续胰岛素治疗时的临床特点,分析脱离胰岛素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66例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检测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过程、治疗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体重指数(BM I)、胰岛素用量,观察脱离胰岛素所需时间。结果34例患者脱离胰岛素治疗,32例继续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治疗开始时间、BM I、HbA1 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患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离时的胰岛素用量和HbA1 c比继续治疗患者显著减低(P<0.01)。结论患病时间长短是胰岛素脱离与否的重要因素,胰岛素投入量及HbA1 c数值对脱离胰岛素与否有积极作用。
- 马书平苏永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赵志刚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糖毒性
- “胰岛β细胞休息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苏永汪艳芳马书平赵志刚
-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Β细胞
- 百令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抗体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系统评价百令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HT)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百令胶囊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4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百令胶囊+优甲乐组在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MD=-228.91,95%CI(-398.61,-59.20),P=0.008;MD=-158.19,95%CI(-222.44,-93.94),P<0.00001];百令胶囊+低碘饮食组TGAb、TPOAb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MD=-499.27,95%CI(-540.39,-458.15),P<0.00001;MD=-407.37,95%CI(-448.60,-366.14),P<0.0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百令胶囊与其他治疗联用可能会降低HT患者TGAb、TPOAb水平。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柳杨青汪艳芳郭丽君
- 关键词:百令胶囊桥本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抗体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跌倒风险的研究
- 汪艳芳郑瑞芝王遂军李晓玲赵志刚袁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