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兵
所属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所在地区: 陕西省 西安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吴永涛 作品数:63 被引量:152 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肘关节 治疗儿童 骨折固定术 弹性髓内钉 苗武胜 作品数:116 被引量:172 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手术治疗 治疗儿童 儿童先天性 高肩胛症 屈继宁 作品数:82 被引量:175 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治疗儿童 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骨折 吴革 作品数:44 被引量:89 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高肩胛症 儿童先天性 先天性高肩胛症 经皮撬拨复位 姜海 作品数:96 被引量:198 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手术治疗 高肩胛症 儿童先天性 先天性高肩胛症
髓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髓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童骨病医院收治的49例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患儿资料。男30例, 女19例;左侧21例, 右侧27例, 双侧1例。手术选择使用弹性髓内钉或克氏针进行髓内固定, 再使用另1枚克氏针固定骨折远、近两端双层皮质。记录并比较术后1、9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 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9例骨折患儿手术时间平均为45.0 min(39~51 min)。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6周(6.8~10.4周)。1例出现针道感染, X线片示骨痂生成, 拔出克氏针后口服抗菌素3 d, 伤口痊愈。1例发生皮肤激惹, 患儿减少活动后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腕关节旋前、旋后、屈腕、伸腕活动度及DASH分别为47.9°±2.5°、45.5°±3.0°、51.2°±1.6°、53.4°±1.7°、(36.7±4.5)分, 术后9个月分别为85.6°±3.1°、87.6°±2.1°、88.8°±2.0°、88.0°±1.2°、(23.2±8.6)分, 以上指标术后1、9个月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移行部骨折, 手术操作技术简单, 可重复性强, 创伤小, 固定效果可靠。 李敏 颉强 陆清达 梁小菊 屈继宁 汪兵 孟海亮 杨亚婷关键词:儿童 骨折固定术 桡骨骨折 儿童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概念与临床表现、病理损伤特点、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4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儿资料,纳入标准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桡骨近端一处或多处骨折,男25例、女9例;年龄(8.3±3.2)岁(范围5~16岁);左侧27例、右侧7例。致伤原因:玩滑板车摔伤16例、高处坠落伤10例、骑自行车摔伤5例及车祸伤3例。所有患儿均于急诊局麻下行手法复位纠正,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扫描及肘关节MRI,评估骨折脱位的复位及韧带损伤情况;再根据合并骨折块的大小、移位程度及肘关节稳定性确定后续治疗方案:鹰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或接骨板固定,冠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袢钢板固定,桡骨颈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联合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结果34例中经鹰嘴骨折脱位16例,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1例,外翻后外侧旋转不稳定4例及分离型肘关节脱位13例。34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0.8)周,无内固定失效病例。2例肘关节脱位并桡骨颈骨折中1例出现桡骨头坏死、1例出现桡骨近端骺板早闭。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无肘关节半脱位、脱位或不稳定,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30/34)。结论儿童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为肘关节脱位合并尺桡骨近端一处或者多处骨折,临床表现以经鹰嘴骨折脱位及分离型肘关节脱位为主,大多通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取得良好效果。 苏菲 吴永涛 李敏 王晓威 孙川 陆清达 杨亚婷 梁小菊 屈继宁 汪兵 颉强关键词:肘关节 骨折 儿童 骨折固定术 计算机模拟在儿童创伤性肘内翻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在儿童创伤性肘内翻畸形的术前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儿骨科收治26例创伤性肘内翻畸形患儿,其中男17例,女9例;左侧15例,右侧11例。年龄5岁3个月至13岁7个月,平均8岁4个月。术前患侧肘关节内翻角为12°~37°,平均21°。正常侧提携角为5°~20°,平均14°。通过三维CT检查患侧肘关节,将原始CT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运用专用工具进行术前模拟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观察模拟手术的效果。术中采用肘关节造影清楚显示肘关节的关节面,利用克氏针定位确定截骨平面和截骨角度,截骨后交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结果所有儿童的肘内翻畸形获得了良好的矫正。26例均获得随访14~60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疗效依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4.6%。最终随访时患侧提携角为4°~17°,平均12°。结论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肱骨髁上截骨位置、截骨角度,可以指导实际的手术操作,能获得更好的术后矫形效果。术中肘关节造影有利于确定截骨的平面,有辅助手术操作的作用。 姜海 吴永涛 汪兵 吴革 苗武胜关键词:成像 计算机模拟 肘关节 畸形 儿童 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治疗低龄儿童桡骨颈骨折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为解决低龄儿童因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导致复位困难的问题,采用术中肘关节造影方法辅助术中复位,观察复位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16例桡骨头化骨核显影不明显或不显影的桡骨颈骨折儿童行术中肘关节造影,然后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2~7岁,平均5岁1个月。按O’bri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术中肘关节造影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造影剂为碘海醇。采用1枚2.0mm克氏针进行经皮插入骨折断端撬拨复位,2枚1.2~1.5mm克氏针通过骨折断端或骨折断端近端内固定。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评价术中造影对复位效果的影响。结果术中肘关节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桡骨头的关节面,有效辅助经皮撬拨复位,直观地判断复位后的效果。按照Metaizeau的整复标准评价,优14例,良2例,优良率100%。术后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个月。按照Metaizeau的疗效标准评价,16例均为优,优良率100%。随访时拍片复查未见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无桡骨头缺血坏死,无针眼感染及桡神经深支损伤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术中肘关节造影辅助经皮克氏针撬拨闭合复位,可有效提高儿童桡骨颈骨折桡骨头化骨核不显影的复位优良率及临床疗效优良率。 姜海 吴永涛 汪兵 李晓博 薛英森 邱裕生关键词:肘关节 造影 儿童 桡骨颈骨折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16例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患儿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6~ 14岁;左侧12例,右侧4例;均为跌倒致伤.桡骨颈骨折按O'Brien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2例合并尺骨近端骨折,1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肿胀;压痛明显,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5~ 9.2分,平均7.9分;肘关节活动受限,受伤时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及旋后平均度数为78°±3°、-54°±4°、9°±3°及5°±3°;受伤至手术时间2~4d,平均2.8d.“C”型臂X线机辅助下采用直径2 mm克氏针插入骨折断端撬拨复位,骨折复位后打入撬拨的克氏针.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4周,去石膏托后拔除克氏针行康复训练.结果 16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1.8个月;其中14例骨折解剖复位,无一例出现术后复位丢失、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及针道感染等;手术时间20~ 35 min,平均30 min;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平均4.1周.末次随访终时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及旋后平均度数为136°±4°、-2°±2°、81°±4°及75°±4°;无一例合并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儿术后15个月出现桡骨近端骺板早闭,为O'BrienⅢ型桡骨颈骨折,未进一步治疗;根据Metaizeau评估标准,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15/16).结论 对于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吴永涛 尤锐 姜海 汪兵 吴革 苗武胜关键词:儿童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沪深A股市场制造业公司资产结构与经营效绩的相关性研究 汪兵术前计算机模拟在儿童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术前计算机模拟在儿童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共计12例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患儿。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3岁(平均8岁)。术前行患侧肘关节三维CT检查,将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进行尺骨近端旋转截骨模拟手术复位并观察复位效果。术中行切开复位,尺骨近端旋转截骨复位桡骨头,钢板螺钉或合并克氏针固定截骨断端治疗。结果通过术前计算机模拟尺骨近端旋转截骨可使桡骨头获得满意的复位。术中运用尺骨近端旋转截骨,其中3例使用钢板螺钉固定,9例使用钢板螺钉合并克氏针固定。随访时间12个月至4年6个月(平均2年9个月),术后没有桡骨头再脱位或半脱位的情况发生。结论术前计算机模拟能很好地观察尺骨近端旋转截骨后桡骨头复位的效果,为运用尺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儿童先天性桡骨头前脱位奠定基础。 姜海 苗武胜 汪兵 吴永涛 李晓博 薛英森关键词:计算机模拟 儿童 桡骨头 先天性 脱位 儿童肘关节创伤后骨化性肌炎临床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患儿肘关节创伤后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特征、预防措施、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治的8例肘关节周围创伤后骨化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未使用药物治疗,4 例早期给予外固定后4~6周循序进行功能锻炼,另有 4 例则早期未给予外固定且行被动活动。随访观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给予外固定患儿在术后1~2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未给予外固定患儿在 4 周内未见骨化性肌炎发生,强行功能锻炼后3~4周内出现骨化性肌炎。早期给予外固定后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5~9个月,早期未给予外固定的患儿骨化性肌炎吸收时间为 11~13 个月。出现骨化性肌炎后早期固定的患儿病变局限、成熟更早、吸收时间更短,而继续强行锻炼的患儿病变持续扩大。结论骨化性肌炎多有反复整复及骨折后过度暴力功能锻炼史。粗暴的手术操作及强行被动功能锻炼是儿童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制动是有效的,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行手术切除。 汪兵 孙健平 吴永涛 童兴 王晓威 梁小菊 苏菲 陆清达 孙川 屈继宁 李敏 吴革 颉强关键词:骨化性肌炎 儿童 肘关节 骨折 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予以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50例)和对照组(予以接骨板内固定术,50例)。两组患儿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差异。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定患肢髋、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0.60±18.35)ml,住院时间为(6.75±4.40)d,骨折愈合时间为(56.50±3.85)d;对照组则分别为(55.30±18.95)ml、(6.80±5.75)d和(60.70±4.06)d,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随访期内骨折全部愈合,对位对线良好,关节功能正常。观察组1例出现弹性钉针尾刺激皮肤现象,经二次手术剪短弹性钉尾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重新缝合痊愈。结论弹性髓内钉和接骨板内固定均为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有效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手术治疗原则是稳定与微创相结合,在恢复股骨轴线及长度的同时,注意对血运保护以利于骨折愈合。 屈继宁 马益善 李敏 吴永涛 汪兵 李云峰 苏菲 颉强关键词:儿童 股骨转子下骨折 弹性髓内钉 接骨板 Brown Tumor of the Cervical Spine with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Study Design.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Objective.To describe an unusual spinal brown tumor of primary ... 苗武胜 汪兵 吴革 吴永涛 姜海 屈继宁关键词:SP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