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作品数: 24被引量:21H指数:3
  • 所属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温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陈建欧
作品数:43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组织 慢性前列腺炎 NGF 前列腺炎 16S_RRNA基因
黄小芳
作品数:34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变化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 胸腔积液 胸腔 积液诊断
杨俊文
作品数:16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诊断 临床病理分析 直肠类癌 急诊内镜 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
马升高
作品数:54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铁岭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胆石病 十二指肠憩室 溃疡性结肠炎 急诊内镜 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
胡祥鹏
作品数:44被引量:272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CYP2C19基因多态性 药效学 基因多态性 肠道准备 CYP2C19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背景:直肠类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消化道少见肿瘤,其生长缓慢,无特异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较困难。近30年,类癌的发生有上升趋势,直肠类癌的发生明显增加,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改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
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诊断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传递
甲状腺孤立性郎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是朗格汉斯组织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大多数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骨髓、肝、脾及淋巴组织为好发器官。甲状腺LCH...
赵静陈建欧吴秀玲黄小芳
关键词: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文献传递
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的临床病理观察(附2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骨化性纤维黏液样瘤(OF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结合临床资料对2例OFT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四肢皮下缓慢性生长的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境界清楚,由纤维性假包膜围绕,包膜内可见一层薄的不连续性骨壳,由成熟的化生性板层骨组成,肿瘤的实质由多个大小不一、细胞密度不均的小叶组成,小叶内的瘤细胞呈特征性的巢状、条束状或纤细的网格状排列,呈圆形、梭形,胞质淡染或呈嗜伊红色,核染色质细致,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的基质呈特征性的纤维黏液样。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多数表达5100蛋白,部分表达结蛋白。2例患者术后至今均未复发。结论OFT是一种好发于成人的具潜在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其特征性的骨壳结构、独特的细胞形态及其排列方式具有诊断意义。无骨壳结构的不典型OFT需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黄小芳杨开颜陈建欧王文艳赵静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纤维瘤骨化性
上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3月18例上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上消化道类癌包括食管类癌4例;胃类癌12例;十二指肠类癌2例,其中,术前经内镜确诊5例。9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论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上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特殊类型类癌确诊须依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关键词:类癌内镜病理学
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确诊的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结果 4例均为女性,且均发现尿道口赘生物,4例肿瘤组织病理学形态虽不一致,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B45、S100、Vimentin及Melan-A阳性表达,排除其他部位原发性肿瘤后,确诊为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4例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其中2例患者因复发或转移死亡,另2例患者健在。结论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少见,预后差,临床易与尿道其他良恶性病变混淆,及时准确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赵静吴亮陈建欧吴秀玲陈国荣
关键词:尿道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3月间1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直肠类癌术前行内镜检查,确诊者4例;直径小于1cm的直肠类癌8例,仅1例伴淋巴结转移,选用结...
胡祥鹏吴明朱启槐赵静马升高杨俊文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检查内镜诊断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传递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ZAP-70的表达及其与P53、Ki67的相关性
2007年
背景与目的:检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ZAP-70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ZAP-70与P53、Ki67的相关性,探讨ZAP-70蛋白在T-NHL中表达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T-NHL中ZAP-70、P53、Ki67蛋白的表达,利用χ2、t检验、Spearman's等级相关检验方法分析3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ZAP-70在T-NHL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8.3%。肿瘤恶性程度越高,ZAP-70蛋白的表达水平越低,ZAP-70蛋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关系(P=0.001);P53、Ki67蛋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53蛋白的表达与Ki67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且P53蛋白与EB病毒感染呈正相关(P<0.05)。结论:ZAP-70蛋白表达的缺失对于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联合检测P53与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判断T-NHL的预后,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赵静周韧
关键词: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ZAP-70P53KI67
甲氨蝶呤损伤大鼠输卵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对假孕SD大鼠输卵管急性损伤及远期恢复效应。方法假孕SD大鼠72只随机分4组(每组18只),3组行MTX腹腔注射:1 mg/kg、2 mg/kg、5 mg/kg,另1组为生理盐水。处理
杨孝军郑飞云陈燕萍王汉楚赵静
关键词:甲氨蝶呤MTX急性损伤
文献传递
三种降压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科素亚)、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雅施达)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1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成氯沙坦组(SHR-los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给药组(SHR-nor组)、培哚普利给药组(SHR-per组)与空白对照组(SHR对照组),各10只,另设11周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istar-Kyoto rat,WKY)作正常对照组(WKY组)。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每4周测一次大鼠尾动脉收缩压。饲养8周后,检测bax、bcl-2和P53基因表达及caspase-3酶活性以了解肠系膜二、三级动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SHR动脉收缩压,三组间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bcl-2和P53基因在各组肠系膜动脉中均有表达,各给药组较SHR对照组在基因表达上显示出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尤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最明显(P<0.05)。caspase-3活性SHR对照组最高,WKY组最低(P<0.01),三个给药组介于两者之间(P<0.01),其中氯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组caspase-3活性较前两组低(P<0.01)。结论: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有抑制阻力血管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大鼠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更优。
陈佳黄晓燕赵静龚永生杨德业
关键词:氯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培哚普利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
ZAP-70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ZAP-70(70-kD zeta-associated protein,ZAP-70)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Non-Hodgkin's Lymphoma,B-NH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不同类型B-NHL中ZAP-70,CD38蛋白的表达,利用Spearman’s等级相关检验方法分析2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60例B-NHL中,16例小B细胞淋巴瘤ZAP-70的表达比例最高,占75.0%,且ZAP-70的表达与CD38标记有明显相关性(P<0.01)。10例套细胞淋巴瘤中有2例(占20.0%)存在ZAP-70蛋白的表达,13例MALT(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中有2例(占15.3%)表达ZAP-70,5例Burkitt’s淋巴瘤中有1例(占20.0%)存在ZAP-70的表达,1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ly mphoma,DLBCL)和6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均无此蛋白的表达。结论:ZAP-70蛋白主要表达在小B细胞淋巴瘤中,对小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其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其他部分B-NHL中也存在ZAP-70蛋白的表达。
赵静黄小芳杨开颜
关键词:ZAP-7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小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