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芳
作品数: 115被引量:351H指数:9
  • 所属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龚玲玲
作品数:60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免疫组化 胃腺癌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熊永炎
作品数:100被引量:401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胃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刘欢
作品数:19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胃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P53 MMP-9蛋白表达
罗峻
作品数:34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腺癌 CATH-D 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肿瘤 胃癌
汪必成
作品数:57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腺癌 胃癌 BCL-2 癌浸润转移 缺氧诱导因子-1Α
白介素-1β、白介素-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白介素-6两种细胞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为寻找有效的胃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胃癌和50例健康志愿者胃组织中IL-1βI、L-6蛋白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上述患者胃组织的Hp感染情况。结果:胃癌患者血清的IL-1βI、L-6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p感染情况检测亦发现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Hp感染者IL-1β、IL-6表达与未感染者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βI、L-6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形成,Hp感染可能是其过度表达的机制之一。
黄祥杨桂芳
关键词:白介素-1Β胃癌
人胃腺癌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胃腺癌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NF-κBp65、VEGF、Survivi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72.6%、46.6%,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则表达不明显或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NF-κBp65的表达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VEGF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Survivin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F-κBp65通过上调VEGF及Survivin的表达促进胃腺癌的发生发展;VEGF与Survivin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吴焕文杨桂芳罗峻龚玲玲熊永炎
关键词:胃腺癌核因子ΚB存活素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筛查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武汉市普爱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00名自愿接受宫颈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妇女进行分析,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检查TCT阳性、HPV阳性或两者同时阳性及两者同时阴性者均分别行宫颈活组织检查,从而得出结论:应用HPV检测及TCT检测诊断宫颈病变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若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式,则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更高。
刘静杨桂芳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HPV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
胸腺瘤术前CT分期与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腺瘤术前CT分期与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比较105例胸腺瘤患者术前CT特征、临床特点及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结果病变CT分期与Masaoka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包括病灶大小(P=0.028)、形态(P<0.001)、密度(P=0.002)、包膜完整性(P<0.001)以及周边组织受累情况(P<0.001)。通过CT发现34.78% MasaokaⅠ期病灶<5cm,而仅有8.70% MasaokaⅠ期病灶≥10cm;相反,仅有16.67%的MasaokaⅣ期病灶<5cm,而有37.50% MasaokaⅣ期病灶≥10cm。MasaokaⅠ期和Ⅱ期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MasaokaⅢ期和Ⅳ期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包膜不完整;Ⅲ期(80.00%)和Ⅳ期(87.50%)侵袭性肿块明显多于Ⅰ期(0%)和Ⅱ期(40.00%)。MasaokaⅠ期与CTⅠ期病灶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其他分期(Kappa=0.884)。重症肌无力发生率在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无差异。结论胸腺瘤术前CT分期与术后Masaoka临床分期一致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及对远期疗效的评估。
刘国兵屈艳娟胡慧娟周素军袁玉峰杨桂芳
关键词:胸腺瘤肿瘤分期重症肌无力
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CT表现与WHO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胸腺上皮肿瘤采用2004年WHO分类法进行病理分型。利用CT资料统计肿瘤大小、形状、钙化、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对不同病理类型胸腺瘤的CT表现进行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其CT表现间的差异性,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05例中男性52例,女性53例;年龄18-75岁,平均(47.98±12.54)岁。不同病理类型胸腺肿瘤中大小、形状、坏死或囊变、包膜完整性、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肿大及有无胸水差异有显著性(P<0.05)。B2型、B3型及胸腺癌较其它型瘤体大,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超过50%瘤体大于10cm。A、AB及B1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B3型胸腺瘤75%及胸腺癌85%瘤体不规则。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出现坏死或囊变分别为67%、57%。B3型胸腺瘤83%、胸腺癌100%包膜破坏。随着恶性程度增高瘤周组织侵犯率升高,B2型为33%、B3型为75%、胸腺癌为81%。B3型50%、胸腺癌48%出现胸水。钙化多见于B型胸腺瘤。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胸腺上皮肿瘤有不同的CT表现,CT表现能反映胸腺肿瘤病理特点。
屈艳娟陈鑫廖美焱胡慧娟周素军杨桂芳
关键词:胸腺胸腺上皮肿瘤胸腺癌病理
FBXO31、Cyclin 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FBXO31与Cyclin D1的表达以及二者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2例胃切除术患者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组织中FBXO31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FBXO31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和75.9%,与癌旁正常组织中FBXO31和Cyclin D1的表达(分别为73.2%和26.8%)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FBXO31和Cyclin D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均<0.05)。且Cyclin D1表达与有无腹膜播散亦显著相关(P<0.05)。但二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并无相关性。FBXO31和Cyclin D1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P<0.001,!=0.58)。结论:胃癌组织中FBXO31表达降低,Cyclin D1表达增高,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进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田钰杨桂芳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
计算机图像分析挖掘乳腺癌病理预后新指标被引量:2
2014年
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2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DC)的1 150张苏木素-伊红组织病理图像。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割上皮-间质,用标记点控制的分水岭算法分割细胞核,提取出730个形态学特征。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形态学特征与8年无病生存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其中4个参数为独立预后因子:癌巢细胞密度(HR 1.645,95%CI[1.193,2.270],P=0.002)、间质细胞结构特征(HR 1.507,95%CI[1.084,2.095],P=0.015)、癌巢特征(HR 1.361,95%CI[1.026,1.804],P=0.032)及癌巢细胞核特征(HR 0.731,95%CI[0.538,0.993],P=0.045),可作为预测IDC预后的病理新指标。
陈佳梅屈爱平王林伟袁静萍杨芳向清明Ninu Maskey杨桂芳刘娟李雁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态学特征
脑内病变MRI定位立体定向活检术33例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脑内病变MRI定位立体定向活检术的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33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脑内病变患者,其中幕上病变31例,幕下病变2例,颅内多发性病灶19例;均在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示胶质瘤1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转移瘤1例,炎性病变6例,结核性肉芽肿3例,真菌感染2例,神经变性2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考虑胶质细胞增生。本组阳性诊断率为94.1%(31/33)。术后发生取材区非症状性出血2例,症状性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 MRI定位立体定向活检术是脑内病变诊断的重要方法,有效提高疑难病例的病理诊断成功率。
宫睿付锴杨振宇张继波刘学猛赵时雨杨桂芳张捷
关键词:脑内病变磁共振成像活检术
核因子κB p65及靶基因在CagAHp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appaBp6 5 (NFκBp6 5 )及靶基因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肠上皮化生 (IM)、不典型增生 (Dys)、胃癌 (G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表达细胞毒素相关抗原A的幽门螺杆菌(CagA+ Hp)致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agA抗体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法检测组织中的Hp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2 2例肠上皮化生、10 4例不典型增生及 6 3例胃癌组织中的NFκBp6 5及其靶基因c myc、CyclinD1和bcl xl的表达。结果 IMⅠ和IMⅡ、IMⅢ、DysⅠ、DysⅡ和DysⅢ以及GC组织中 ,NFκBp6 5阳性表达率在CagA阳性组较CagA阴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IMⅢ、DysⅡ和DysⅢ组织中 ,c myc、CyclinD1和bcl xl在CagA阳性组表达率较CagA阴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NFκBp6 5在IMⅢ、DysⅡ和DysⅢ组织中 ,阳性表达率与靶基因阳性表达相一致。CagA+ 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 ,NFκBp6 5、c myc、CyclinD1和bcl xl阳性表达率在肠型胃癌中高于弥漫型胃癌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弥漫型胃癌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机制不同。CagA+ Hp感染与肠型胃癌发生有关 ;CagA+ Hp感染后 ,NFκBp6 5上调c myc、CyclinD1和bcl xl在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促进肠型胃癌发生。通过抑制NFκBp6 5的活?
杨桂芳邓长生熊永炎罗峻汪必成田素芳徐柯
关键词:NFΚB肠型胃癌BCL-XL靶基因
肝癌组织中P16、P21、P53及NF—κBP5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P16、P21、P53及NF—κBP50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肝癌组织及27例癌旁正常肝组织芯片中P16、P21、P53及NF—κBP50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肝癌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癌组织中,P16及P21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39,P=0.024);P53及NF—κBP50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03,P=0.028)。P16和P21表达水平与肝癌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分化程度低者P16及P21阴性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33,P=0.020);P53和NF—κBP50表达水平与肝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低者其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36,P=0.013)。结论联合检测P16、P21、P53及NF—κBP50对肝癌诊断和分化程度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刘欢杨桂芳
关键词:P16P21P53NF-ΚB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