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作品数: 68被引量:314H指数:9
  • 所属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所在地区:广西 南宁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陆益
作品数:56被引量:316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磷脂酶A 杀菌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磷脂酶A2
梁宁生
作品数:149被引量:396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磷脂酶A 杀菌活性 磷脂酶A2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衍生肽
蒙子卿
作品数:50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磷脂酶A 杀菌活性 血小板型 磷脂酶A2 海洛因
李艳
作品数:85被引量:20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磷脂酶A 杀菌活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药学 血小板型
匡志鹏
作品数:112被引量:27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作用 CD3AK细胞 肝肿瘤 肝癌
茶多酚毒理学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观察动物对茶多酚的急性和慢性的毒性反应。方法:将小白鼠分为5组,其剂量分别为4.5、3.57、2.84、2.26和1.8g/kg,剂量间距为1∶0.8,一次性灌胃(ig)给药,观察7 d,按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大白鼠分为3组,高低剂量分别ig给予833、83.3 m g/kg的茶多酚,阴性对照组ig给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6个月,观察长期毒性反应。结果:小白鼠ig茶多酚LD50为(2.64±0.254)g/kg。大白鼠长期灌服茶多酚后,体重增长、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系数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茶多酚急性毒性低。大白鼠长期灌服茶多酚(833 m g/kg.-d 1),相当于人拟用日剂量的100倍也是安全的。
陆益杨帆梁宁生崔英张丽生李艳蒙子卿
关键词:茶多酚毒理学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抗癌液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抗癌液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体内试验方法,动物接种瘤细胞后24小时分成NS组、CTX组、抗癌液不同剂量组和抗癌液不同剂量与CTX合用组,除CTX灌胃给药5天、每天一次外,其余药灌胃给予10天,每天一次,第11天处死动物,称体重,剥取瘤块、脾、胸腺并称重,计算抑瘤率、胸腺和脾脏系数。[结果]抗癌液(52.5g/kg、26.3g/kg)对小鼠S-180有显著抑制瘤重的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0.1%、25.6%;而52.5g/kg、26.3g/kg、13.1g/kg的抗癌液合用CTX0.02g/kg与CTX对照组比较,能使瘤块显著缩小,其与NS对照组的抑瘤率分别达到73.9%、76.4%及59.6%。[结论]抗癌液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与CTX合用则具有明显的增强抗肿瘤作用。
陆益杨帆宁小青李艳梁宁生蒙子卿
关键词:肉瘤180环磷酰胺
南方壁虎制剂对DEN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南方壁虎制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利用Solt-Farber的DEN诱导肝癌癌前病变短期动物模型,在制模过程中给予不同剂量的南方壁虎制剂进行干预,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内r-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r-GT灶)的数量和面积,以及免疫组化SP法对肝组织中的Ki-67、EFGR和ErbB4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不同剂量南方壁虎实验组γ-GT阳性灶的数量、面积均小于DEN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组织均表达Ki-67、EGFR和ErbB4。Ki-67在低剂量组中的阳性和强阳性的表达率(20.0%)与阳性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在高剂量和低剂量的阳性和强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22.2%和10.0%,与阳性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bB4不同剂量组的表达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方壁虎制剂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Ki-67、EGFR可能参与南方壁虎抑制肝癌癌前病变的调节作用。
王晓娟苏建家梁安民杨春欧超杨帆杨芳曹骥李瑗
关键词:癌前病变二乙基亚硝胺Γ-谷氨酰转肽酶
三香含漱液的药效学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三香含漱液的活血化瘀、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通过磷酸组织胺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巴豆油致大鼠肉芽肿增生3种动物模型进行抗炎试验;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法进行镇痛试验;应用小鼠抗凝血给同种动物皮下注射造瘀血模型,进行活血化瘀试验。结果三香含漱液能显著地抑制上述动物模型的炎症反应和醋酸致小鼠的扭体反应,并能显著地提高热板法致小鼠的痛阈,使血瘀斑分值明显地减少。结论三香含漱液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有显著的促进瘀血吸收、消散的作用及镇痛作用。
陆益杨帆梁宁生蒙子卿
关键词:药效学抗炎镇痛活血化瘀
RP-HPLC法测定香术止痛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香术止痛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用乙醚提取香术止痛酊中延胡索乙素,采用Zorbax ODS C18(250mm×4.6mm,5μm)柱为分析柱,以甲醇—水(67∶33)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延胡索乙素的浓度在11.56~69.37μg/mL(r=0.999 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76%,RSD为1.91%。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适用于香术止痛酊的质量控制。
陆益黎远冬梁宁生阮一鸣杨帆李艳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延胡索乙素
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化学诱癌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检测CD44在化学诱导C57BL/6J小鼠肝癌过程中各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以45只正常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照组,通过化学法诱发50只C57BL/6J雄性小鼠肝癌(诱癌组)。观察小鼠成瘤情况和生长状态,对每2周定期处死小鼠获得的组织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学切片观察,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肝癌组织及相应阶段正常组织CD44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FCM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FCM法定量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学诱导20周后,成功诱发小鼠肝癌。病理学检测显示:诱癌组小鼠早期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充血水肿,伴有少量变性坏死,为药物性肝炎的表现,同时部分区域可见纤维组织增生;16周后肝细胞组织表面开始出现灰白色结节,数目不等,镜下可见肝细胞非典型增生;20周时肿瘤结节明显增大,最大直径可达25 mm,镜下显示为高分化肝细胞癌。real-time PCR、蛋白质印迹及FCM检测均显示:第4周表达轻度升高,从第8周开始表达明显增高,CD44分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时间推移持续升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CD44分子抗原定位于细胞膜上,诱癌组第4周开始出现弱阳性,第20周出现强阳性。结论 CD44分子在诱癌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说明其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但其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姜姗匡志鹏杨帆吴继宁
关键词:肝癌干细胞分子标志物CD44
具强杀菌活性的兔Ⅱ型磷脂酶A2cDNA克隆、顺序分析和蛋白质结构比较的研究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某些类型的磷脂酶A(Phospho lipaseA-PLA)具有直接的杀菌活性,在宿主防御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知兔的Ⅱ型PLA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我们的研究旨在确定其cDNA和蛋白质一级结...
梁宁生杨帆陆益肖晓兰蒙子卿
文献传递
祛痰止咳制剂对平喘和抗炎消肿作用的影响
2016年
观察祛痰止咳制剂的平喘和抗炎消肿作用。方法 采用豚鼠组织胺致喘法、卵白蛋白致喘法观察平喘作用;通过小鼠耳肿、足肿法观察抗炎消肿作用。结果 祛痰止咳制剂对磷酸组织胺和卵蛋白引起豚鼠喘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所致耳肿和甲醛所致足肿,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祛痰止咳制剂在本实验条件下具有平喘作用和抗炎消肿作用。
陆益杨帆
关键词:平喘抗炎消肿
宫瘤消胶囊药效学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宫瘤消能升高大鼠血清中的睾酮水平 ,降低雌二醇水平。对小鼠能促进其凝血、止血和抑制肝素的抗凝作用 ,能抑制醋酸引起小鼠扭体反应 。
杨帆陆益蒙子卿肖晓兰梁宁生
关键词:宫瘤消睾酮抗炎药效学
mAFP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次),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匡志鹏谢裕安杨帆罗小玲梁安民吴继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肝癌病理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