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国
作品数: 102被引量:1249H指数:22
  • 所属机构:甘肃省气象局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启国
作品数:85被引量:1,168H指数:21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半干旱区 春小麦 愈伤组织 夏季 黄土高原
张旭东
作品数:43被引量:396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土壤水分 旱作春小麦 小麦 蒸散 农田
王润元
作品数:279被引量:3,406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春小麦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气候变暖
马鹏里
作品数:51被引量:645H指数:15
供职机构:甘肃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日光温室 陇中黄土高原 气候变化 作物需水量
郭海英
作品数:29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陇东黄土高原 冬小麦 生态响应 农作物 气候变化
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从气候资源条件、关键技术、经济收益等方面 ,分析探讨了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发展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光温条件具备 ,经济上也具有可行性 ,惟一制约因素——水分可用温室集雨和滴灌节水相结合的方案来解决。进一步研究得出 ,在甘肃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 5 5 0 mm以上地区应用温室集雨可保证温室内种植蔬菜的水分供应 ,而年降雨量 5 5 0 m
杨启国邱仲华杨兴国
关键词:滴灌节水旱作农业区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
甘肃河东小麦需水规律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46
1999年
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推荐的彭曼-蒙蒂斯模式(FAO-PM)计算甘肃河东10个代表站点的冬、春小麦的需水量。并据此分析了该地区冬、春小麦的需水规律及分布特征:在甘肃河东雨养农业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需水量为352.2mm;春小麦为324.8mm,需水量均明显高于同期降水量;无论冬、春小麦,在其整个生育时段中,最大需水量均在开花-乳熟时段,日平均需水量达5mm左右;
张旭东柯晓新杨兴国万信
关键词:小麦需水量
一种马铃薯叶面积校正系数的确定方法被引量:20
2012年
目前比较常用的叶面积测定方法中,以叶面积仪、求积仪和计算纸法测量精度最高,而以校正系数法最为简便,易于大范围推广使用。马铃薯由于叶片多且规则程度较差等原因,尚未有简便易行的类似于小麦等作物的叶面积校正系数见报,造成了马铃薯叶面积测定实际操作时难度及误差较大。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以计算纸法测定值为标准,确定了马铃薯叶面积另外三种不同测定方法的校正系数:长宽积法叶面积校正系数K为0.76,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机械式求积仪叶面积测量结果为实际面积的92%,测量值需乘以1.09得到比较真实的面积,仪器操作过程繁琐,不便使用;SHY-150型扫描式活体面积仪测量值仅为实际面积的71%,测定值需乘以1.40得到实际面积,由于其价格昂贵、加之对操作过程要求较高容易产生人为误差等原因,影响普遍使用。
万信李巧珍方德彪杨兴国贾建英任华荣
关键词:马铃薯叶面积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60
2006年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郭海英赵建萍索安宁杨兴国黄斌葛剑平
关键词:物候期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响应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势及生长状况评定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2005年
以陇东黄土高原有代表性的董志塬上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以叶面积与植株高度之积表示停止生长期、拔节期、乳熟期等几个关键发育期的生长势。以生长势为量化指标,建立了冬小麦生长状况评定体系,并通过分析发现,停止生长期生长势和气象要素相关不显著;拔节期生长势和返青期-拔节期降水量相关显著,并和该时段≥0℃积温、光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乳熟期生长势则和拔节期-乳熟期光照时数相关性达到极显著程度。
郭海英杨兴国马鹏里
关键词:陇东黄土高原生长势冬小麦光照时数乳熟期植株高度
两种尺寸蒸渗计测量实际蒸散差异性试验研究
2017年
利用试验资料,对蒸散面积2m^2和4m^2两种尺寸蒸渗计测量蒸散量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m^2蒸渗计与4m^2蒸渗计所测蒸散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2m^2蒸渗计所测蒸散量总体要略偏大,日蒸散量平均偏大4%,月蒸散量平均偏大10%,年蒸散量相对偏大5%;典型天气条件下,2m^2蒸渗计和4m^2蒸渗计所测蒸散量的日变化过程基本相同,小时蒸散量的差异表现为晴天时白天显著偏大、夜晚略有偏小,阴天时白天略偏大、夜晚较接近,雨天时白天、夜晚均非常接近的特征。晴天和阴天时,2m^2蒸渗计比4m^2蒸渗计测量日蒸散量分别偏大1.78mm和0.12mm,雨天时偏小0.11mm;2m^2蒸渗计比4m^2蒸渗计测量蒸散量总体偏大的原因,主要是2m^2蒸渗计土壤温度显著高于4m^2蒸渗计和建造时间不同导致土体内部土壤湿度产生差异。
杨启国杨兴国张旭东马鹏里刘宏谊李晓峰党选发孔令旺
关键词:蒸散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气温和湿度变化特征
珠穆朗玛峰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举世无双的高度、脆弱而敏感的环境使其成为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的敏感区。本文根据2007年5月-2008年8月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7个不同海拔高度观测的小时气温和空气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
杨兴国秦大河张廷军康世昌秦翔
关键词:气温
文献传递
陇中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和裸露下垫面地表通量和总体输送系数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表能量收支各项的平均日变化、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热通量日变化、总体输送系数平均日变化及其与稳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白天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最大,其次为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最小;随着小麦的生长,潜热通量在净辐射通量的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增加,感热通量则呈下降趋势,波文比呈下降趋势;在10m高度处,在小麦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d的平均值为6.03×10-3,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h的平均值为3.40×10-3;在裸地,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d的平均值为5.18×10-3,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h的平均值为4.08×10-3。在同一观测高度上,Cd小麦>Cd裸地,Ch小麦
王澄海黄宝霞杨兴国
关键词:陇中黄土高原地表通量总体输送系数
农田蒸散测算的微气象学方法被引量:20
1995年
介绍了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测算农田蒸散的微气象学方法,如涡度相关法、空气动力学法、空气动力学相合、鲍恩比—能量衡量法、H扣除法等。探讨了这些方法误差来源、特点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柯晓新杨兴国张旭东
关键词:土壤农田蒸散
甘肃黄土高原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及其变化趋势
本文综合考虑水分亏缺量,持续时间、作物水分敏感度等几个因素,建立甘肃黄土高原农业旱灾综合评估指数。以西峰为例,对旱灾指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主要作物关键生育期间多数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以中旱、...
杨小利杨兴国
关键词:黄土高原农业旱灾小波分析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