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福
作品数: 28被引量:30H指数:3
  • 所属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赵京花
作品数:23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伯氏疟原虫 抗疟药 磷酸萘酚喹 本芴醇 药物组合物
王京燕
作品数:73被引量:527H指数:1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抗疟药 青蒿素 毒性 伯氏疟原虫 蒿甲醚
丁德本
作品数:21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抗疟药 青蒿素 蒿甲醚 恶性疟 复方蒿甲醚
时云林
作品数:24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
研究主题:抗疟药 疟原虫 氯喹 伯氏疟原虫 抗药性
焦岫卿
作品数:23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恶性疟 抗疟药 抗疟新药 疟疾 复方蒿甲醚
驱虫土荆芥抗疟有效成分的研究
1982年
驱虫土荆芥Chenopdium ambrosioides L.var.anthelminticum A Gry.的全草民间用作驱虫药,从中分离的驱虫有效成分驱蛔脑(ascaridole),已有文献报道。1977年我们从广西东兰县采集该植物作鼠疟筛选,发现其有较好抗疟作用,为了搞清其抗疟有效成分,我们对该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溶剂提取,硅胶层析等方法分离出8个单体,其中包括黄酮类成分山萘黄素(keampferol)和过氧单萜类化合物驱蛔脑(ascaridole)并分别进行了鼠疟抑制性筛选,
顾国明王崇恒幸桂英周义清李国福冯淑珍王晓燕
关键词:抗疟作用土荆芥
口服青蒿琥酯对伯氏鼠疟和诺氏猴疟的杀灭效果<英文>
1999年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口服对伯氏鼠疟和诺氏猴疟的血液裂殖体杀灭效果。方法:分别在鼠疟和猴疟模型上采用“4-day试验法”、“28-day试验法”和“7-day试验法”检测了青蒿琥酯和氯喹的药效。结果:口服青蒿琥酯对伯氏鼠疟民K_(173)株的抑制效果低于氯喹,但其原虫血症下降50%、90%和转阴的时间比氯喹快10-15h,对抗株RC/K_(173)的疗效优于氯喹,无交叉抗性,I_(90)仅为1.4。青蒿琥酯和氯喹对诺氏猴疟在31.6,10.0和3.16mg·kg^(-1)剂量组的试验猴全部治愈。结论:口服青蒿琥酯在鼠、猴疟模型上的药效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时云林李国福赵京花杨俊德丁德本
关键词:青蒿琥酯氯喹伯氏疟原虫抗疟药
鼠疟原虫K173株本芴醇等抗药虫株的培育被引量:1
1992年
以伯氏疟原虫小鼠体内试验系统,采用药物剂量递增法培育本芴醇、8101和A+B复方3个抗药虫株。经连续血传140代,历时980天,其抗性指数(I_(90))分别为410、212.4和48.5。本芴醇在培育的第5代,8101及A+B复方在第10代开始出现抗药性;I_(90)峰值及达到峰值的代数为410/30p、235.6/120p及48.5/140p。在每次转种前72h分别单次灌胃本芴醇500mg/kg、8101 300mg(基质)/kg和A+B复方80mg/kg可维持各自的抗性水平。3个抗药虫株对所测试的10种药物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交叉抗药性。
李国福赵京花焦岫卿
关键词:抗性指数疟原虫属
青蒿琥酯对鼠疟药效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药效依据。方法:以伯氏疟原虫小鼠体内实验系统,采用4d抑制实验、杀虫速度实验和治愈实验,对青蒿琥酯进行药效观察,同时与常用疟疾治疗药氯喹作平行对照。结果与结论:青蒿琥酯对鼠疟原虫有较强的抗疟作用,杀虫速度较氯喹快且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但以等效量比较,青蒿琥酯的治愈作用不如氯喹。
李国福赵京花
关键词:抗疟药青蒿琥酯伯氏疟原虫药效
脑疟佳对鼠疟药效的研究
1991年
以伯氏疟原虫小鼠体内实验系统,采用“4天抑制实验”及杀虫速度实验方法,对脑疟佳作了药效观察,同时与常用的疟疾治疗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脑疟佳与所试药物相比较,具有疗效高、杀虫速度快及与氯喳无交叉抗药性的特点。
李国福宁殿玺滕翕和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抗疟药氯喹
脱羰青蒿素的抗疟活性
1991年
青蒿素(1)是从青蒿(Artemisia annua)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抗疟化合物。青蒿素的发现改变了以往抗疟药物均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格式,开创了一类以过氧化合物为特征的、对抗氯喹虫株有效的新型抗疟药物。七十年代青蒿素结构发表以来,国内外在化学、药理以及临床方面均进行了大量工作,成为当今抗疟药方面最活跃的一个研究课题。
叶斌吴毓林李国福焦岫卿
关键词:抗疟活性
伯氏疟原虫K173株6种抗药性虫株模型的建立
1995年
疟疾是世界上发病较高,危害较大的虫媒寄生虫病。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及药物间的交叉抗性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医学问题。为了探讨抗性产生的机理和寻找无交叉抗药性的新药提供可靠的模型,我们选择国际上评价抗疟药的标准虫株一伯氏疟原虫 K173(Plasmodium bergheikeybery173strain)为同一母株,采用小剂量递增和大剂量复燃法相结合,在药物压力下,通过小鼠灌胃给药经连续血清200代的培育,同步建立起不同类型药物和抗性程度不同的抗氯喹(RCQ)、抗奈酚喹(RNQ)。
李国福时云林焦岫卿赵京花杨俊德王京燕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交叉抗药性虫株抗疟药寄生虫病
复方蒿甲醚片和苯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临床对比试验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分之一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共收治 15 0例恶性疟患者 ,采用双盲 (复方蒿甲醚片组和苯芴醇片组 )、随机、对比方法 ,其中复方蒿甲醚组 (A) 5 1例、苯芴醇片剂组 (B) 5 0例、苯芴醇胶丸组 (C) 4 9例。病人住院后观察 2 8d。 [结果 ]A、B、C3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 (17.1±8.6 ) h、(34.0± 2 3.2 )和 (2 9.4± 2 4.9)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2 9.7± 8.9) h、(5 1.6± 14.1) h和 (5 4.7± 17.4) h;3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 ;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化验检查亦无明显改变。 [结论 ]复方蒿甲醚和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孙志伟单承启李国福丁德本刘光裕王京燕焦岫卿
关键词:复方蒿甲醚苯芴醇恶性疟药物疗法
疟疾预防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一种疟疾预防药物组合物,包括磷酸萘酚喹、本芴醇中的一种与阿奇霉素复合,其中,所述磷酸萘酚喹或本芴醇与阿奇霉素的复合重量比为4∶1~1∶4,较为1∶1~1∶2;最佳为1∶1。本发明以磷酸萘酚喹和本芴醇为主同时伍配...
王京燕李国福王洪权丁建新张敏纪晓光赵京花赵艳红窦媛媛贝祝春马宏安
文献传递
磷酸萘酚喹伍用青蒿素对猴疟原虫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对猴疟的治疗作用。方法感染诺氏疟原虫恒河猴模型随机均分为9组(3只/组),A组和B组分别灌服6和10mg/kg磷酸萘酚喹3d,1次/d;C组和D组分别灌服31.6和100mg/kg青蒿素,第1天2次,第2~3天各1次;E组、F组和G组用10mg/kg磷酸萘酚喹分别与10、20和25mg/kg青蒿素配伍(即以1誜1、1誜2和1誜2.5配伍)灌服;H组和I组分别灌服单药磷酸萘酚喹10mg/kg和青蒿素30mg/kg。于给药后24h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给药后105d查不见原虫为治愈标准。结果给药后24h,A、B、C、D组原虫下降率均超过90%。E、F和G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依次为(56.0±16.0)、(53.3±4.6)和(56.0±8.0)h,均较H组[(69.3±4.6)h]快。A、B、D、E、F和G组治愈猴数分别为1、3、3、2、2和3只。C、H和I组均未治愈。结论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可降低伍用单药剂量,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两药1誜2.5的比例配伍治愈率达100%。
王京燕丁德本李国福赵京花
关键词:磷酸萘酚喹青蒿素诺氏疟原虫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