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任君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陈月娟

- 作品数:86被引量:49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平流层 臭氧 青藏高原 行星波 数值模拟
- 易明建

- 作品数:41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平流层 对流层 极涡 等熵位涡 平流层极涡
- 毕云

- 作品数:24被引量:1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平流层 青藏高原 水汽 臭氧 甲烷
- 蔡宏珂

- 作品数:44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预警技术 CALIOP 平流层气溶胶 降水 过渡带
- 邓淑梅

- 作品数:22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极涡 平流层 爆发性增温 行星波
-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与平流层极涡异常的等熵位涡分析被引量:51
- 2009年
- 2008年1月中国南方遭遇罕见的大范围冰冻雨雪灾害,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等熵位涡分析方法,分析了这次冰雪灾害期间平流层极涡的变化及其对对流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在2007年12月已经开始增强,到1月中旬亚洲北部极地平流层极涡变得异常强大。高位涡冷空气向南扩展时,沿着倾斜的等熵面运动,从极地平流层上层一直延伸到中低纬度对流层。低层高位涡冷空气主体比较靠北,华北一带为低位涡区;南方为高位涡区,呈东北—西南向伸展,引导北方高位涡主体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在此汇合,引起大范围降温和降雪。
- 易明建陈月娟周任君邓淑梅
- 关键词:极涡等熵位涡IPV
- 唐山夏季短历时强降水的夜间多发性及成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利用唐山2006—2013年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和短历时强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指出,与一般性降水相比,短历时强降水更具夜间多发性,夜间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6.4%,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日变化呈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凌晨,谷值出现在午后,降水强度呈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午后和凌晨,且8 a间夜间短历时强降水呈上升趋势。短历时强降水日变化特征地区差异较大,东北部出现频次最多,西南部频次最少、降水强度最大。唐山东北部呈簸箕状,西北东三面环山,强降水过程多东南风,迎风坡抬升加强上升运动,使其出现频次明显偏多;西南部临海,水汽条件比东北部好,故降水强度最大。东北部午后16时(北京时)的降水次峰值与西南部凌晨04时的峰值成因与海陆风昼夜变化关系密切。
- 花家嘉郭丽霞陈桂万周任君
- 关键词:短历时强降水日变化夜雨海陆风
- 平流层气溶胶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 采用HALOE和SAGE Ⅱ卫星资料,对比了不同季节、不同下垫面上空的气溶胶垂直分布差异,研究了平流层气溶胶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分析了气溶胶的时间演变和QBO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对上空的气溶胶密度分布的影响在70...
- 周任君陈月娟李正胡站伟
- 关键词:平流层气溶胶
- 文献传递
- ENSO对平流层气溶胶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本文采用ONI(Oceanic Nino Index)和HALOE(Halogen Occultation Experiment)气溶胶面积密度资料,从其滞后相关性入手分析了ENSO循环对平流层气溶胶的影响,通过对滞后于El Nino和La Nina时气溶胶含量的比较探讨了ENSO强迫的影响程度,并用剩余环流及其输送量解释了平流层气溶胶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ENSO对平流层气溶胶的分布有明显影响,在赤道和低纬度上空尤为显著,El Nino发生后半年内热带平流层低层的气溶胶面积密度较平均值偏大,平流层中层的面积密度则偏小,而La Nina反之.El Nino和La Nina影响的差异显著,在分别滞后于El Nino和La Nina事件2~8个月间的60 hPa气溶胶含量差异甚至高达45%,海表温度变化1 K则在滞后半年内气溶胶面积密度的变化可达到16%.ENSO的强烈影响能够维持大约半年,两年后基本消退.热带的变化幅度明显强于中高纬度,南北半球的变化特征也有所不同.ENSO通过影响剩余环流导致气溶胶输送量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气溶胶分布出现上述差异.
- 周任君蔡宏珂易明建郭静超
- 关键词:平流层气溶胶ENSO剩余环流
- 青藏高原上空气溶胶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的关系被引量:18
- 2008年
- 采用1991年10月—2005年11月的HALOE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27°~40°N,75°~105°E)上空气溶胶数密度、体积密度、面积密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了它们与臭氧的关系,并且与同纬度带中国东部地区(107°~122°E,27°~40°N)、北太平洋(170°E^170°W,27°~40°N)上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原上空气溶胶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受Pinatubo火山喷发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991—1995年,然而气溶胶数密度受火山影响则不如前二者明显;高原上空气溶胶在对流层顶附近存在一个极大值区,在夏季该极大值区位于对流层顶下方(约120 hPa),而其他季节则位于对流层顶上方(约100hPa);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地区、北太平洋三地上空气溶胶数密度的差异主要出现在60 hPa以下的气层,夏季差异最突出,高原上120 hPa附近的气溶胶数密度约为平原上的1.8倍,约为海洋上的5.5倍;在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附近以及平流层低层,气溶胶数密度与臭氧体积混合比呈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在20 hPa以上则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比三地上空气溶胶与臭氧的关系,得到在对流层顶附近及平流层低层气溶胶在高原和平原上空与臭氧的变化呈很好的负相关,其中以高原上空的负相关关系更好,但是在海洋上空气溶胶和臭氧的相关不明显。而在20 hPa以上气层中,三地上空的气溶胶与臭氧的变化都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 周任君陈月娟毕云易明建
-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溶胶平流层
- 亚洲东部冬季地面温度变化与平流层弱极涡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3年
- 利用NCEP资料计算NAM指数和标准化温度距平,对17次平流层弱极涡事件时亚洲东部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环流异常比对流层温度变化超前约15天,地面温度变化的最大距平出现在平流层弱极涡后期,大约以40°N为界,北部比正常年份偏冷而南部偏暖。文中通过位势涡度的分布和变化以及500hPa东亚大槽的变化讨论了其影响过程和机理,在弱极涡初期和中期,自平流层向下,高位涡冷空气主要局限于60°N以北。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在45°N以北地区,高位涡冷空气向南扩张,在对流层中上层,极地附近的高位涡冷空气扩张到45°N附近。同时,500hPa东亚大槽虽有加强,但低压区向东延伸,而贝加尔湖附近的高压脊显著减弱,致使槽后的偏北气流减弱,槽后冷空气主要影响中国华北、东北及其以北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偏冷。而40°N以南地区,从弱极涡的后期开始有南方低位涡偏暖空气向北运动,同时冷空气活动减少,地面显著偏暖。
- 易明建陈月娟周任君毕云邓淑梅
- 关键词:极涡温度变化
- 平流层臭氧、水汽和甲烷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利用1992年–2005年HALOE资料分析了北半球20oN~50oN纬度带和我国上空平流层的臭氧、水汽和甲烷的变化趋势,并与平流层温度的变化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微量气体的季节变化、准两年周期振荡和长...
- 陈月娟施春华周任君毕云
-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水汽甲烷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GIS的城市可燃物分布数据库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的城市可燃物分布数据库的构建方法,首先基于POI数据对建筑矢量边界数据进行建筑类型分类和可燃物类型编码映射,结合建筑可燃物高度属性,得到建筑可燃物类型的矢量数据;获取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中的唯一...
- 周任君寇蓝心李夏至卓俊田野
- 中国大陆地区温度集合预报的最优权重模型设计及其区域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采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的多模式,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温度集合预报,提出了一种区域最优权重模型(Op-SE),并将Op-SE与等权集合方法(EE)和传统的超级集合方法(SE)作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就模式预报与实测的距平相关系数(ACC)来说,在大部分区域Op-SE表现最优,EE最差,尤其在中国东部Op-SE优势明显,均通过了α=0.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华东地区最高;(2)对于均方根误差(RMSE)而言,EE效果也相对最差,Op-SE在中国东部要优于SE,而在四川盆地等少数地区则比SE差;(3)综合ACC和RMSE评估,Op-SE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表现最优,而在四川盆地和甘肃南部等地区较SE没有明显改进.Op-SE给集合预报提供了新的成员择优方法,得到模式在集合预报中的区域最优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区域气候预报的效果.
- 苏琪骅周任君柯宗建刘长征杜良敏颜妍
- 关键词: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温度
- 东亚夏季风环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被引量:30
- 2002年
-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年夏季风环流的强度系数及其与多年平均夏季风环流的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 ,分析它们与海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春季 (3~4月 )Nino 1+2区为冷、暖水时 ,当年夏季 (6~ 7月 )东亚季风区中 85 0hPa等压面上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和东亚季风区的垂直经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 ,在冷水期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比暖水期高 ,季风环流圈的上升支北移 ,东亚夏季风环流较暖水期强。
- 陈月娟周任君简俊
- 关键词:ENSO循环厄尔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