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作品数: 21被引量:119H指数:7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李莉
作品数:82被引量:409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三维适形放疗 宫颈癌 SHG-44细胞 宫颈癌患者 影像引导
杨卫新
作品数:86被引量:1,444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突关节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逼尿肌厚度 超声
刘跃
作品数:11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患者 脊髓损伤 偏瘫 脑卒中 脊髓损伤患者
倪波业
作品数:15被引量:238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误吸 BARTHEL指数 电针
刘传道
作品数:42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偏瘫 偏瘫患者 脑卒中偏瘫患者 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患者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协同直立垂直感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倾斜(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协同直立垂直感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将入选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TMS组、直立垂直感强化训练组(直立训练组)和协同组,每组...
王海波陶媛媛焦乐顾秦菲李静李莉陈庆梅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经颅磁刺激表面肌电图脑卒中
系列排痰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系列排痰训练治疗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科脑卒中有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常用的翻身拍背排痰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列排痰训练方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日吸痰次数、感染窗控制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治疗4周后,2组日吸痰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感染窗控制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列排痰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王海波周伟宏
关键词:脑卒中气管切开肺部感染
单膝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王海波张红兵
全髋置换术后采用普拉提康复与传统康复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术(THA)后普拉提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经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手术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拉提训练组(观察组)及传统康复训练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普拉提康复训练持续6个月,对照组术后在医院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2个月,出院后继续自行锻炼。于手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对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记录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59.78±6.2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1.26±3.42)分](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82.12±3.32)分、(91.42±5.91)分]及对照组Harris评分[分别为(79.31±6.93)分、(90.67±6.13)分]均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时评分(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BI评分[(52.56±16.6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MBI评分[(45.63±15.24)分](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MBI评分[分别为(58.39±13.32)分、(81.17±13.87)分]及对照组MBI评分[分别为(56.46±16.93)分、(80.67±15.13)分]均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时评分(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0±1.3)d]、住院天数[(6.3±1.4)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THA后采用普拉提康复训练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较传统康复训练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莉孙俊英胡风娟徐红星王维王海波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E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自信心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SES、ASIA运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组RSES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RSES评分与ASIA运动评分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RSES运动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肌电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提高SCI患者自信心,有助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
何怀戴桂英刘跃王海波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频电疗
上肢机器人联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难度大,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1]。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机器人技术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川平疗法——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3]是日本鹿儿岛大学教授川平和美提出的新型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理念。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肢机器人结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钮晟佳杨卫新张大伟李莉陈庆梅王海波刘跃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上肢运动功能运动功能恢复
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17例,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进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ug l-Meyer Assessment,FMA)腕和手部分对手功能进行评估,对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估。结果:两组FMA、MB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试验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功能综合评估与训练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钮晟佳张大伟杨卫新王海波刘跃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urke倾斜量表(BLS)以及Sheikh躯干控制积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8周治疗,2组BBS及Sheik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BL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3项评分改善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视觉反馈联合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平衡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张乃国周伟宏王海波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视觉反馈脑卒中
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跪位平衡训练法,观察组采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法。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刘跃王海波李莉
关键词:偏瘫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普拉提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李莉孙俊英王维胡凤娟徐红星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