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寄遥
作品数: 128被引量:244H指数:8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马瑞平
作品数:56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中层大气 电离层 重力波 太阳活动 半年变化
王英鉴
作品数:119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研究主题:中高层大气 大气臭氧总量 大气臭氧 臭氧总量 反演
刘晓
作品数:52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重力波 合成生物学 并行计算 数值模拟 中高层大气
沈长寿
作品数:56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电离层 磁层 磁暴 磁层-电离层 磁暴期间
资民筠
作品数:53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电离层 磁层 磁暴 磁层-电离层 卫星探测
电离层电导率随太阳活动及地磁扰动的变化
本文讨论了电离层的电导率受太阳活动和地磁扰动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本文通过中性大气经验模式NRLMSISE-00(Neutral Atmosphere Empirical Model-2000,简称NRLMSISE-00)...
纪巧马瑞平徐寄遥
关键词:太阳活动地磁扰动
文献传递
反应HO_2+O→OH+O_2对OH夜气辉辐射的贡献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探讨了OH Meinel夜气辉辐射的光化学模式,给出OH(ν≤9)分子数密度分布的计算通式,重点研究了化学反应HO2+O→OH(ν≤6)+O2对ν≤6各振动能级上OH分子数密度分布以及(ν′—ν″)(ν′≤6)振动带气辉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对数密度的贡献随振动能级的减小而增大,对(ν′—ν″)振动带辐射的贡献随着较高振动能级ν′的减小而增大,以春分时为例,它可使第1振动能级上的OH分子最大数密度和(1—0)带的最大辐射率增加约33%,第6振动能级上的最大数密度和(6—ν″)带的最大辐射率增加约7%,(1—0)带的辐射强度增加约30%,(6—ν″)带的强度增加约11%.该反应使各振动能级上分子数密度的高度分布剖面以及各振动带体辐射率的高度分布剖面变宽,最大数密度、最大发射率所处的高度下降1km左右.此外,该反应的影响程度随着原子氧密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在夏至时最大,在冬至时最小.
高红徐寄遥陈光明
关键词:振动能级
光化-动力耦合重力波模式及其应用——Ⅰ.模式的建立被引量:4
2001年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气重力内波传播的扰动对中间层上部和低热层大气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着重探讨非线性、可压缩的二维光化-动力耦合重力波模式的建立、计算方法以及模式正确性分析.该模式考虑了光化学反应产生的非绝热效应以及重力波对大气化学反应和对化学成分输运的影响.模式在水平方向利用拟谱方法,对垂直方向和时间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利用FICE方法对模式求解.对小振幅波动的模拟结果与线性重力波理论结果符合得很好,证明了该模式算法的正确性,它表明拟谱法和有限差分法相结合是大气重力波模拟研究的有效的、并且计算量较小的方法之一.
徐寄遥马瑞平A. K. Smith
关键词:重力波光化学非线性数值模拟
光化-动力耦合重力波模式及其应用——Ⅱ.稳定传播的重力波对中层顶区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利用包含光化学过程的、非线性的、可压缩的二维重力波模式研究了中层顶区重力波对大气微量化学成分分布的影响,着重模拟了重力波穿过中层顶区时,通过非线性化学过程引起的大气氧族和氢族成分分布的改变.研究发现,当重力波通过中层顶时,即使它不发生破碎,也仍然能够产生大气化学成分平均分布的变化,并且夜间该效应比白天更为强烈.
徐寄遥马瑞平A. K. Smith
关键词:重力波光化学中层顶中高层大气
中高层大气全球动力学结构及扰动特性研究
徐寄遥袁伟吴永富马瑞平纪巧刘晓吴明亮
全球中高层大气的温度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大气动力学参数,对它的分析研究对于了解全球大气动力学过程、光化学过程、能量收支以及大气辐射传输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利用TIMED卫星遥感探测的全球温度分布数据,提出了提取纬圈平均和潮...
关键词:
关键词:动力学中高层大气
中层顶区光化学-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
徐寄遥袁伟吴永富马瑞平纪巧高红吴明亮刘晓
中间层、低热层和低电离层是从中层大气到电离层的过渡区域,在该区域中,中性大气光化学、电离大气光化学、动力学、大气辐射过程以及各种尺度的大气波动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耦合系统。大气波动中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是该区域...
关键词:
关键词:光化学中高层大气
f_0F_2半年变化的特征和一种可能机制被引量:14
2002年
利用东亚和澳大利亚扇区不同地磁纬度台站和两个极区台站 1 974— 1 986年电离层垂直探测数据 ,分析了f0 F2 半年变化的主要特征 .提出了产生f0 F2 半年变化的一种新的物理机制 :低热层日潮的半年变化 ,引起赤道电急流幅度的半年变化 ,通过“喷泉效应”使得赤道电离层异常幅度产生半年变化 ,从而形成f0 F2 的半年变化 .
马瑞平徐寄遥廖怀哲
关键词:电离层半年变化赤道异常大气环流太阳活动
10枚火箭观测的低热层大气速度扰动谱被引量:1
2000年
在“Sodium 88” campaign期间, 10枚Chaff火箭在高纬测得高分辨率低热层水平速度剖面(25 m), 这个分辨率在目前是惟一的. 分析这些数据, 发现速度扰动谱有接近-3的平均谱斜率, 提供了饱和重力波谱在低热层大气的火箭观测证据, 且饱和的波数范围比其他测量技术高一个数量级. 还发现速度扰动谱在水平方向为各向同性, 这与文献中报道的不一致. 在能含图上, 纬向谱和经向谱均显示了11 km的盛行垂直波 长, 这与过去的研究结果一致.
吴永富徐寄遥
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谱分析
低纬电离层受到来自下层的各种尺度的扰动,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发现电离层赤道异常区F2层临界频率经常有2日、5日和16日等周期性振荡以后,对它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更加热烈。目前,低层大气各种时间尺度的波动调制大气...
马瑞平徐寄遥
关键词:日变幅年平均电急流低纬电离层
文献传递
太阳活动对平流层温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利用英国气象局中层大气研究组提供的全球网格温度资料, 采用球面网格面积加权平均和垂直平均的方法计算整个平流层的平均温度, 有效地削弱了大气动力过程对温度的影响, 提取了太阳活动对平流层温度影响的信息. 结果指出, 从1992年1月~1994年9月的33个月中, 100 到1 hPa的平流层月平均温度与相应的月平均太阳射电流量F10.7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达+0.81. 1992~1994年的3年中, 年平均平流层温度与年平均太阳射电流量F10.7之间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 F10.7增加100单位(10-22 W·m-2·Hz-1), 整个平流层温度大约上升2.27℃.
马瑞平徐寄遥廖怀哲尚社平
关键词:太阳活动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