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凤珍
-

-

- 所属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金才

- 作品数:261被引量:2,336H指数:29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倒春寒 孕穗期
- 屈会娟

- 作品数:151被引量:1,04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甘薯 马铃薯 冬小麦 小麦 紫色马铃薯
- 王成雨

- 作品数:74被引量:1,10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 小麦 玉米 夏玉米 种植密度
- 沈学善

- 作品数:220被引量:1,22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甘薯 冬小麦 播期 川中丘陵区
- 陈翔

- 作品数:61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倒春寒 秸秆还田 白肋烟 防控措施
- 氮肥和6-BA对花后受渍冬小麦抗渍性的调控效应被引量:17
- 2012年
- 渍水是黄淮南部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冬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试验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肥和6-BA对花后受渍冬小麦抗渍性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1)花后渍害显著降低冬小麦根系活力、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而对穗数无显著影响。(2)受渍后叶面喷施氮肥+6-BA、氮肥、6-BA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后抗渍性,其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8.7%、14.6%、12.0%,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提高31.9%、22.1%、19.6%,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提高32.5%、21.7%、18.1%,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6.2%、9.4%、10.3%,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32.6%、23.3%、23.3%,穗粒数分别提高13.8%、9.3%、8.5%,千粒重分别提高17.3%、11.5%、10.5%,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5.9%、23.5%、20.9%。研究表明,氮肥和6-BA正交互作用显著,即花后同时喷施氮肥和6-BA缓解小麦渍害的效果更佳。
-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武文明
- 关键词:氮肥6-BA冬小麦抗渍性
- 太和县夏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性状和适应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5个夏玉米新品种在太和县的产量性状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安隆4号和鲁单981较对照郑单958植株高大,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较高,叶片的功能期较长,籽粒灌浆期较对照延长5~7天,单稳重增加56.0~76.8g,籽粒产量增加13.11%~20.58%。安隆4号对玉米大、小叶斑病、锈病和螟虫等抗性优势明显;蠡玉16号和鲁单981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对玉米锈病具有显著抗性;中科11号轻感锈病,滑单986严重感染锈病,影响籽粒产量。在太和县生态环境条件下,安隆4号和鲁单981的综合抗性较好,增产潜力较大,应大面积推广种植。
- 沈学善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刘莉孟佳佳李雪玉洁
- 关键词:产量性状适应性夏玉米新品种
- 孕穗期至抽穗期湿害对耐湿性不同品种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简报)被引量:44
- 2000年
- 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湿害影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生理原因是由于单茎绿叶面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 魏凤珍李金才董琦
- 关键词:小麦孕穗期抽穗期光合特性
- 一种用于分析春季低温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盆栽桶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析春季低温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盆栽桶,属于农学领域;它包括筒体及与筒体形状匹配的低温罩,本用于分析春季低温对小麦生长发育生理生态影响的盆栽桶不仅可以进行土基质栽培,也可关闭桶底部可关闭透气孔,保...
- 张妍陈翔林非非魏凤珍江港张乐乐柯媛媛李金才
- 文献传递
-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被引量:68
- 2009年
-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李如意魏凤珍张一
- 关键词:冬小麦播种密度穗型粒位
-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秸秆粉碎还田下玉米机直播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秸秆覆盖直接还田条件下玉米机直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收割小麦秸秆;利用秸秆粉碎设备对所获得的小麦秸秆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撒覆盖地表;对施以粉碎后秸秆的土地施以氮肥为主的基肥;进行玉米播种;在播...
- 张银萍李金才宋有洪魏凤珍黄波贺亮周洁
- 文献传递
- 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一播全苗方法。发明人在秸秆还田初期,增施氮肥,促进秸秆的腐化,避免秸秆影响小麦生长。本发明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坡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耕整地方式和秸秆翻埋。发明人概括并总结了该技术...
- 李金才张银萍宋有洪冯继明崔学军黄波周洁魏凤珍刘惠惠
- 文献传递
- 花后渍水逆境对冬小麦N,P,K素吸收、运转与分配的影响
- 采用盆栽和池栽试验,研究了花后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 N,P,K 素吸收、运转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 花后渍水逆境显著影响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对 N,P,K 素的吸收、运转和分配,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籽粒 N, P,K...
- 魏凤珍李金才尹钧王永华屈会娟
- 关键词:冬小麦
- 文献传递
- 孕穗至灌浆期土壤渍水对冬小麦N、P、K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运用盆栽模拟土壤渍水逆境试验,研究孕穗期和灌浆期土壤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和地上部分N、P、K素吸收和运转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的影响有异。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根系对N、P素的吸收与运转,而对K素吸收与运转影响较小;灌浆期渍水逆境不仅影响根系对N、P、K素的吸收,同时也影响N、P素在地下与地上部器官的运转,但对K素在小麦体内的运转和分配影响较小。
- 魏凤珍李金才王成雨屈会娟
- 关键词:冬小麦渍水逆境
-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9年
- 为了解氮肥运筹对小麦茎秆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以淮北地区主栽小麦品种烟农19和新麦26为供试材料,通过氮肥施用量和基追比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施氮量设135、180、225和270 kg·hm-2四个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氮肥基追比设10∶0、7∶3、5∶5和3∶7四个水平,分别用R1~R4代表),分析了不同氮肥运筹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倒伏程度和倒伏率均随着氮肥总施用量和基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4水平下烟农19和新麦26的株高、重心高度比N1水平分别增加8.73%和12.9%。在N4R1处理下倒伏率最大,达到56%。在N3条件下小麦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粗度、秆壁厚度、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均高于其他施氮水平,较N1水平分别增加18.89%、15.16%、33.03%、48.42%和48.95%。在相同氮肥施用总量条件下,R3处理的茎秆粗度、秆壁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以N3R3处理的茎秆基部第二、第三节间抗倒形态特征最优。在相同追肥比例条件下,不同施氮总量间小麦产量表现为N3>N4>N2>N1;当氮肥总施用量相同,不同追肥比例下产量表现为R3>R2>R1>R4;两个品种产量均以N3R3处理最大,分别为8 279.14和8 062.36kg·hm-2,比产量最低的N1R1处理分别增产21.75%和15.8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225kg·hm-2、基追比5∶5可作为淮北平原小麦的抗倒、丰产与稳产的氮肥运筹模式。
- 周洁王旭朱玉磊刘惠惠陈翔魏凤珍孙建强宋有洪李金才
- 关键词:小麦氮肥运筹抗倒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