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彬
作品数: 21被引量:58H指数:4
  • 所属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所在地区:天津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相关作者

韩红梅
作品数:21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叙事 电视文化 家庭教育 亲子 真人秀节目
以工作坊为中心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被引量:3
2015年
自从教育部于1998年首次增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0余年的发展,刚好是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经过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然成为具有学科独立性和专业实用性的"热门"专业。近年来,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实践课程并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尽管如此,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仍然无法满足当下全媒体时代的影视行业的技能需求,究其原因。
颜彬
关键词: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方案学科独立性电视编导实验室资源
间离与写意——电影《天津闲人》艺术风格解读
2013年
《天津闲人》是青年导演郑大圣的小成本电影,影片凸显出明显的风格化趋势。在影片的情境营造上,通过概念化的表演、历史图片展现、戏曲配乐等非白描性质的"写意"手段,注重"概念化"的表达以完成老天津传统情境的再现。在表现手法上,则采用套层叙事的戏中戏结构与拼贴化的视听手段,突破观众熟悉的常规的传奇剧模式,需求陌生化和间离效果,放弃写实,寻求影片内容与历史情境的某种神似。
颜彬
关键词:写意间离艺术风格
阈限空间与临界消费:城市书店的内在属性与经营路径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当学者们普遍以公共空间为路径阐释书店空间时,其空间属性的特殊性就被遮蔽起来。事实上,书店早已不只是销售图书的终端,亦不是纯粹的公共空间,而是演变成一种兼具精神消费与实物消费、个体消费与集体消费的阈限空间,既是群体意志与个体消费行为表达的场所,亦是某种非公非私的、具有临界性的“飞地”;既具有内在空间的生产性,亦以舒适物的形式通过正外部性形成对周边业态的促进。文章尝试以消费学为视域重新审视书店的空间属性与消费意义,进而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城市书店的未来通路。
颜彬马琳
融媒体时代影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革新与模态转型
2022年
在信息技术所驱动的媒介融合时代,传统的以理论教授与拍摄实践结合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显露出理念陈旧、技能不适配、方向不清晰等结构性问题,建构适配当下媒体环境的影视编导人才培养体系,成为燃眉之急。基于以全民视听生产为形态的产业需要,融媒体时代的编导专业教育应该在充分考量产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跨媒介、跨流程、跨学科的理念调整,通过构建开放性的课程平台、重构课程内部结构,以情境化教学方式应对新的产业现实,实现教学模态的有效转型。
颜彬韩红梅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编导专业
作为知识中介:图书引读类视频平台的内容生产与市场运作被引量:4
2021年
文章从知识中介视角出发,探究以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为代表的图书引读类视频平台如何进行内容层面的调整,又如何进行市场层面的运转。在内容层面,该类平台积极呼应以中产阶层为代表的核心用户,选题方面偏重解决他们的方法论焦虑,并以情节化的方式增强文本的可接受度;在市场运作层面,平台前期通过内容的传播构建社群巩固平台运转,之后再对社群进行泛化线上线下联动,以追求图书市场的长尾效应。
颜彬
近几年大陆青春片的主题呈现与类型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上映的青春片凸显出一些不同于台湾青春片、早期第六代导演青春电影的主题特征与类型策略。在主题方面,作品对青春的追忆过程中,对过去的时空进行了美化、奇观化的改写,并通过对外部社会环境的刻意忽视,完成对自身的青春拷问,而这种拷问几乎都是以女性视角完成的,凸显出明显的女性意识。在类型策略上,影片则通过标签化的青春符号,写意性的对过往时空进行重构,再通过相似的故事情节设置完成对人物群像青春成长的再现。
颜彬
在抵牾中存续: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文化承启意义
2022年
伴随着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迎来了相应的复苏。特殊的历史语境在进入电影叙事的同时,也为彼时的电影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意义与话语机制。基于文化研究的路径,探究80年代电影在“考古”历史和“返思”当下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文化意义,是重审80年代电影内容生态的有效路径。面对曲折的过去以及新的历史进程,80年代电影兼顾回望与前瞻,通过某种具有承启性的内容形态,从个体精神、情感与观念的重构的若干方面,介入到了80年代社会文化的生成中,呈现出抵牾、代偿与存续的时代特征。
颜彬钱祝良
关键词:文化意义存续
微观痛感与中间化书写:女性非虚构写作的特质——以黄灯、梁鸿、丁燕、郑小琼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2022年
始于《人民文学》在2010年倡导的非虚构写作,为叙事文学开拓出新的空间。其以一种“在场”的方式重构了文学写作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对现实真相的锋利介入与切身书写,拓宽了现实主义的疆界,形成了引人瞩目的当代文学写作潮流,其中女性作家的成就尤为显著。黄灯的《大地的亲人》《我的二本学生》、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丁燕的《工厂女孩》《工厂男孩》、郑小琼的《女工记》等作品具有标本意义。不同于以往女性写作的个人化倾向,这些女性写作者以漂泊者的身份,通过带有亲历性的微观体验关注底层人群的现实境遇,以个人言说众人的方式,有效地将女性群体的困境嵌入公共话语之中,实现了从闺房到旷野的转变,通过“模糊文学与历史、纪实之间界限”,张文东:《“非虚构”写作:新的文学可能性?——从〈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说起》,《文艺争鸣》2011年第3期。构建了一种兼顾纪实与虚构的中间化的性别书写。
颜彬
关键词:文艺争鸣叙事文学漂泊者公共话语
粉丝文化视域下出版直播的内容生产、情感认同与符号建构被引量:11
2022年
文章关注当下出版业网络直播中针对粉丝群体使用的营销策略,以粉丝文化为研究视角,提出文本盗猎、情感认同与精神消费三个与出版直播密切相关的粉丝议题,旨在探究出版行业与网络直播两者间的契合交互与发展可能。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以下三方面观点:首先,作为粉丝领袖的KOL与直播粉丝受众都可进行参与式生产,对文本进行盗猎和解构,推动出版与直播实现内容互通与相融;其次,作为互动仪式的出版直播内外,粉丝与主播、直播场域及粉丝社群需要实现情感认同;最后,粉丝在出版直播中的消费行为可作为购买其符号意义和文化所指的精神消费,进而实现增值。
颜彬
关键词:粉丝文化
比较视域下的天津影院产业现状及对策探究
本文试图通过对天津影城的发展情况与同类城市进行比较,以梳理出天津影院在头部影城、本土院线、影院盈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探求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影城规划、院线重组等手段提升天津影城的发展。
颜彬
关键词:比较视域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