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贵
作品数: 34被引量:347H指数:10
  • 所属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 所在地区:青海省 西宁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宗仁
作品数:71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硒 大麦 叶片 油菜 富硒土壤
王益权
作品数:135被引量:2,204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土壤团聚体 果园土壤 团聚体 容重
宋晓珂
作品数:5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学系
研究主题:硒 富硒土壤 价态 中硒 农田土壤
田丰
作品数:112被引量:691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种子萌发 丸粒化 麻花艽 蚕豆
伏耀龙
作品数:8被引量:12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栽培基质 油页岩 土壤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
关于耕作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0年
阐述了实践教学在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人才质量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加强耕作学实践教学的意义,分析了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当前耕作学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耕作学实践教学的措施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金贵赖勇李宗仁田丰
关键词:耕作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对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以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不同蔬菜种植年限日光温室的重壤质土壤为对象,以相邻露地菜田土壤为对照进行系统采样,测定了日光温室土壤的主要物理性状,研究了土壤物理质量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对0~30cm土层容重的影响较大,使0~10cm土层容重增加,10~30cm土层容重减小,对30~40cm土层容重的影响甚微.日光温室土壤中<0.01mm物理性粘粒含量和<0.001mm粘粒含量在0~40cm剖面呈现"上低下高"的特征,两种粘粒均发生下移现象,这种现象随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时间的延长而加强.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的最初5年内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下降明显,降幅达13.8%,之后变化较小,相对稳定.
孙艳王益权刘军夏发生王金贵李建波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栽培
地膜覆盖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23年
通过室内分析和田间裂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地膜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根际土壤而言,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的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无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脲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期最高,NPK-C(氮磷钾配施-覆膜)、NPKO-C(氮磷钾配施有机肥-覆膜)、NPKB-C(氮磷钾配施生物炭-覆膜)分别较CK-C(对照-覆膜)高31.03%、66.01%、49.26%;蔗糖酶活性也是大喇叭口期最高,NPK-C、NPKO-C、NPKB-C分别较CK-C高38.43%、117.53%、64.94%;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乳熟期最高,NPK(氮磷钾配施)、NPKO(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B(氮磷钾配施生物炭)分别较CK(对照)高43.84%、30.38%、31.53%。(2)覆膜条件下各施肥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乳熟期细菌数量最大,NPK-C、NPKO-C分别较CK-C高19.74%、26.26%;放线菌数量也是乳熟期最大,NPK-C、NPKO-C、NPKB-C分别较CK-C增加了23.49%、62.94%、46.97%;真菌数量在大喇叭口期最大,NPK-C、NPKO-C分别较CK-C高120.30%、60.89%。综合比较,覆膜条件下化肥配施有机肥(NPKO-C)对于增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效果最佳。
胡庆兰杨凯王金贵
关键词:地膜覆盖施肥处理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
青海东部地膜覆盖对土壤固碳能力和肥力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青海东部地区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施化肥对土壤固碳能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实现该地区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青海东部地区旱地玉米农田连续3年田间覆膜试验,研究地膜覆盖条件下单施化肥栽培模式对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可提取腐殖质碳(C;)、胡敏酸碳(C;)和富里酸碳(C;)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单施化肥栽培模式的SOC、LOC和CMI均小于露地对照;C;、C;和C;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程度总体上均小于露地对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至2020年地膜覆盖土壤LOC/SOC值比试验开始前降低了4.97%,而露地对照则升高了1.11%;同时地膜覆盖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KOS)均高于露地对照;土壤C;/C;值和PQ值均大于露地对照。单施化肥条件下连续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使土壤固碳能力有所下降,土壤有机碳趋于稳定而不利于被生物利用;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向不良方向发展,长期以往可能会对该地区作物产量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杨凯胡庆兰王金贵
关键词:土壤固碳能力肥力水平有机碳腐殖质地膜覆盖
青海东部富硒土壤中硒的形态和价态转化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文中主要探寻人为去除富硒土壤中可溶态硒(SOL-Se)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EX-Se)后,土壤中的硒在不同培养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形态和价态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主要赋存形态为有机态硒(OM-Se),其次为EX-Se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FMO-Se),SOL-Se和残渣态硒(RES-Se)最少。SOL-Se和EX-Se中均存在Se^(4+)和Se^(6+),不存在Se^(2-),且主要以Se^(6+)为主,Se^(6+)占SOL-Se和EX-Se总量的73.9%~76.1%。土壤中SOL-Se和EX-Se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FMO-Se、OM-Se和RES-Se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培养后土壤中SOL-Se和EX-Se的Se^(4+)和Se^(6+)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宋晓珂李宗仁王金贵
关键词:富硒土壤价态
关中农田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空间变异特征及其机理分析被引量:14
2009年
为了研究人为活动对于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酸钙空间变异性的作用与影响,在陕西杨凌杜寨村研究了农田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空间变异性,并对其变异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表层0-10 cm和底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值分别20.64 g/kg和10.81 g/kg,变异系数为0.087和0.013,均属弱变异程度;亚表层10-20cm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16.96 g/kg,变异系数为0.130,属中等变异程度;碳酸钙均属弱变异程度。经过对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等值线图的分析得出:在水平方向上,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均具有相同的变异规律,距离村庄越近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越高,以村庄为圆心土壤有机质和碳酸钙含量呈同心圆式的空间变异特征。
王金贵王益权徐海冯小龙王永健伏耀龙张育林
关键词:有机质碳酸钙
镉和铅在2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21
2011年
采用批平衡法研究我国2种典型土壤对镉和铅的吸附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运用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解释土壤镉和铅的吸附机理,并对镉和铅在复合共存情况下的吸附特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镉和铅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镉和铅的吸附分别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塿土对镉和铅的最大吸附量和最大缓冲容量均大于红壤的。镉和铅复合共存时,2种重金属的吸附均受到抑制;温度升高时,镉和铅对彼此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吉布斯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镉和铅吸附反应为自发反应;ΔH°为正值表明土壤对镉和铅的吸附为吸热反应。单一存在时,镉在塿土和红壤中的主要作用力分别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而铅在塿土和红壤中的主要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复合共存时,镉和铅的主要作用力发生改变。
王金贵吕家珑曹莹菲
关键词:温度
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连锁不平衡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为确定不同青稞亲本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及连锁不平衡水平,以56个SSR分子标记对88份大麦进行多态性扫描。结果表明,88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6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857个,变幅为2~7。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97~0.970,平均为0.761。基于多态性较好、基因多样性值较高的53个SSR标记分析结果,88份材料被分成2个类别。主坐标分析将青稞材料分成2类,分别包含39和47份材料,2份西藏品种ZDM5200和ZDM5457所属类别不明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88份材料也分成2个亚群,分别包含40份和48份材料,与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的结果较一致。1 378个SSR位点成对组合中,不论共线性组合还是非共线性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LD)。D'统计概率(P〈0.01)支持的LD成对位点179个,占全部位点组合的12.99%,D'平均值为0.56,较高水平的LD成对位点(D〉0.5)主要集中于除1H外的其余6个连锁群上。本研究结果为今后青稞杂交组合配置、有利基因发掘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赖勇王晋民任龙朱惠琴马辉王金贵巨霞李宗仁
关键词:青稞SSR标记
三种钠盐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的方法,探讨了三种钠盐(NaHCO3、NaAc和NaCl)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全盐、pH、水溶性Na+和交换性N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钠盐中,NaHCO3和NaAc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相似,而NaCl对石灰性土壤盐化特性与其不同。土壤全盐、水溶性钠和交换性钠随三种钠盐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pH值随着NaCl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NaHCO3和NaAc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郭全恩郭天文王益权马忠明王金贵
关键词:土壤盐碱化钠盐石灰性土壤
油页岩栽培基质脱盐技术及其效果研究
2009年
油页岩有机矿藏含有大量有机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养分,但因较高水溶性盐分含量成为它在农业或园艺作物生产中作为栽培基质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试验对油页岩进行了不同洗盐处理,以获得最佳脱盐措施,达到脱盐标准。通过用不同水量冲洗(水样比0∶1,1∶1,2∶1,3∶1,4∶1,5∶1,6∶1,7∶1,8∶1,9∶1和10∶1)及在不同水温(40℃,50℃,60℃,70℃,80℃,90℃和100℃)下进行脱盐处理后,测定油页岩的酸碱度、电导率、水溶性盐总量和离子(Cl-、SO42-、CO32-、HCO3-、Ca2+、Mg2+、K+、Na+)组成等变化情况,确定出合理的冲水定额及处理措施,探明了各离子淋失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1的水样比处理,即每千克油页岩冲水定额为5 L水时脱盐效率高,用水量经济;油页岩经过洗盐处理后,pH从5.2可升高到6.58,其盐分含量从7.69 g/kg降低为1.18 g/kg,脱盐率为84.66%,其盐分含量以及酸碱度均达到了大部分栽培作物生长的要求;对洗盐用水适当加温可以取得更好的脱盐效果。
伏耀龙王永健王益权喻建波徐海王金贵
关键词:油页岩栽培基质脱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