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慧敏
-

-

- 所属机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 郭继孚

- 作品数:164被引量:89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城市交通 路网 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 交通规划
- 孙建平

- 作品数:63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浮动车 路网 交通拥堵 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路网
- 高永

- 作品数:71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路网 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浮动车
- 朱丽云

- 作品数:31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浮动车 城市路网 路网 交通状况 交通数据
- 张溪

- 作品数:38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交通拥堵 交通状况 计算方法 路段 无线
-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 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是智能运输系统(ITS)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该论文在中国'ITS体系框架'背景下,考虑中国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在提出中国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结构框架和实施框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 温慧敏
- 关键词:高速公路
- 文献传递
- 计算两地理位置之间的旅行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两地理位置之间的旅行速度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两个地理位置分别获取路过的蓝牙设备的信息,分别生成包含路过的蓝牙设备的唯一标识的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该第一信息包和第二信息包还包含各自...
- 邓小勇扈中伟张彭郭继孚温慧敏高永
- 文献传递
- 基于车辆行程数据的道路网运行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行程数据的道路网运行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以一定的时间段为统计间隔,获取统计间隔内道路网中每一路段的区间平均速度;b.划分不同等级道路的各交通运行等级的速度阈值;c.根据路段所属道路等级及其...
- 高永孙建平郭继孚温慧敏扈中伟张溪
- 文献传递
-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城市道路网络数据增量识别方法及增量更新方法
- 本发明为基于缓冲区分析的城市道路网络数据增量识别方法及增量更新方法。增量识别方法如下:遍历更新参考道路网络数据中的路段要素,并对每一个路段要素L生成路段要素缓冲区LB,将缓冲区LB与旧版本城市道路网络数据中所有路段要素求...
- 朱丽云郭继孚温慧敏
- 文献传递
- 流体神经网络在非规范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1999年
- 流体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智能搜索方法,特别适合于求解各种路径优化问题.本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选择,克服了传统流体神经网络的权值矩阵对称等限制。
- 杨兆升姜桂艳温慧敏
- 关键词:遗传算法参数选择智能搜索
- 北京市动态路网评估与分析预报模型示范系统研究与框架设计
- 随着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城市路网运行进行科学的、动态的分析、评估和预报成为管理决策、综合规划、以及加强对公众服务能力的核心环节之一。而传统的宏观静态交通模型虽然能够分析和重视交通流的宏观特性,但由于其...
- 朱丽云郭继孚温慧敏孙建平高永
- 关键词:动态模型交通分配交通仿真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实施效果分析
- 交通需求管理是合理引导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北京市继"每周少开一天车"措施后,对限行范围、限行时段和轮号周期进行调整,继续试行"每周一日高峰时段停驶"交通管理措施。本文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为基础...
- 扈中伟温慧敏孙建平
-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管理浮动车系统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动态路网评估与分析预报模型示范系统研究与框架设计
- 随着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城市路网运行进行科学的、动态的分析、评估和预报成为管理决策、综合规划以及加强对公众服务能力的核心环节之一。而传统的宏观静态交通模型虽然能够分析和重视交通流的宏观特性,但由于其不...
- 朱丽云郭继孚温慧敏孙建平高永
- 关键词:交通模型动态交通分配交通仿真
- 文献传递
- 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框架研究
- 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因其具有覆盖范围广、采集数据多样、准确等优点,已经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本论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浮动车系统的组成与技术原理,并论述了其技术优势和实施必要性。在总结国内外类似系统研究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
- 孙建平温慧敏郭继孚
- 关键词:浮动车系统
- 文献传递
- 城市道路网运行实时动态评价理论和技术研究被引量:14
- 2011年
- 从道路网运行的基本特性入手,着重分析了路网运行的随机波动性、递延传导效应和周期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迄今国内外一直沿用的道路"负荷度"路网评价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一套适用于路网整体实时动态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了无盲区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路网运行时空动态分析、评价指标阈值标定等关键技术难题,为交通战略规划、实时动态路网功况诊断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北京市的实证研究初步证明了所提出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科学、有效、实用。
- 全永燊郭继孚温慧敏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