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屹峰
作品数: 34被引量:119H指数:7
  • 所属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新乡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秦咏梅
作品数:94被引量:470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动素 食管癌 胃镜
乔汉臣
作品数:75被引量:280H指数:10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三甲益肝冲剂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杨道坤
作品数:79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慢性乙型肝炎 三甲益肝冲剂 乙型肝炎
刘竹娥
作品数:63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内镜 护理 胃镜 食管狭窄 上消化道异物
梁海军
作品数:57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体外实验研究 WISTAR大鼠 耐药性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价值。方法  6 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随机分为 2组 ,均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口服降糖药物和常规护肝治疗 ;治疗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12 0 0mg·d-1,静脉点滴 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指标 ,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 2 8例 ,显效 2 2例 ( 78.6 % ) ,有效 2例 ( 7.1% ) ,无效 4例 ( 14 .3% ) ,总有效率 85.7% ;对照组 36例 ,总有效率 55.6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血清ALT、AST、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对照组仅ALT降低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C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做为老年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辅助治疗 。
孙屹峰秦咏梅毛永平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糖尿病脂肪肝合并症老年人
乙型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乙肝病毒抗原表达与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7
1994年
目的:通过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研究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的麦达与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40例乙型慢活肝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活检标本采用HE及Masson染色法检查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表达的检测采用双桥PAP法。结果:肝组织病理损害较重的中型及重型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表达多呈胞浆包涵体型及膜型(74 3%,26/35);5例轻型慢活肝中4例为均质型,无1例属胞浆包涵体型者。中型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表达半数呈弥漫型和膜型(51.5%,16/31);4例重型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表达均属弥漫型和膜型,轻型慢活肝无1例呈此两种表达者。结论:肝细胞内HBsAg表达呈胞浆包涵体型和膜型,HBcAg呈弥漫型和膜型者,由于易受免疫攻击,肝脏病理损害较为重。单纯核型HBcAg者肝损害轻,且少见。
乔汉臣孙屹峰李灵敏高文军毛乾国张广文刀文彬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肝炎免疫病理学肝组织
降低体重指数在中老年脂肪肝治疗中的价值
2003年
孙屹峰秦咏梅刘竹娥
关键词:脂肪肝中老年人体重指数饮食结构
甘草酸两种异构体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比较甘草酸两种异构体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临床效果。方法 :HFRS患者78例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加用甘草酸α体制剂 (甘利欣 )静脉滴注 ,B组加用甘草酸β 体制剂 (美能 )静脉滴注。观察两组越期率等多项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 ,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时间无差异外 ,其余观察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B组疗效优于A组 (P<0 01)。结论 :临床治疗HFRS ,甘草酸
孙屹峰孙立华高海丽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40例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以复方甘草酸苷50mgtidpo,拉米夫定100mgqdpo,2种药物联合使用,疗程1年;对照组给以拉米夫定100mgqdpo,疗程1年.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用药期间尿蛋白排泄情况、血清白蛋白及肝肾功能和所有不良反应.结果:3mo、6mo、12mo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每24h尿蛋白有显著差异(4.31g±2.18gvs5.89g±3.01g,2.34g±1.57gvs4.25g±2.27g,1.59g±0.64gvs3.43g±2.12g,均P<0.05),血白蛋白也有显著差异(28.26g/L±2.15g/Lvs23.65g/L±6.13g/L,30.54g/L±2.58g/Lvs27.36±2.23g/L,35.46g/L±2.12g/Lvs31.35g/L±3.35g/L,均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拉米夫定出现耐药,须及时加用阿德福韦酯.
杨道坤孙屹峰梁海军申保生乔汉臣
关键词:拉米夫定复方甘草酸苷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老年消化系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43例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系疾病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纳入病例行胃镜、血培养、涂片检查以了解病原菌 ,对感染部位及有关临床处置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不缓解 ,胃镜检查并粘膜涂片、大便涂片阳性率较高 ;治愈率 6 5 .1 %。结论 老年消化疾病患者胃肠道、泌尿生殖道为真菌感染主要部位 ,抗菌素、质子泵抑制剂、化疗及大静脉插管为发生感染的重要诱因。
秦咏梅孙屹峰韩宇刘竹娥
关键词:念珠菌病消化疾病老年
内镜下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狭窄86例被引量:9
2002年
秦咏梅孙屹峰韩宇
关键词:内镜食管贲门狭窄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ROS、SOD、LPO、NF-κB及CTGF 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ROS、SOD、LPO、NF-B及CTGF mRNA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中的表达状况及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参芪扶正注射液小剂量治疗组2.0mL/(100g·d)、中剂量治疗组2.5mL/(100g·d)、大剂量治疗组3.0mL/(100g·d).以乙醇灌胃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造模同时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共16wk.16wk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ROS、SOD、LPO含量及NF-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OD显著下降,肝组织纤维化积分、ROS、LPO、NF-B活性及CTGF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SOD显著上升,肝组织纤维化积分、ROS、LPO、NF-B活性及CT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组织纤维化积分和ROS、LPO及CT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63、0.425、0.412,均P<0.05).结论:脂质过氧化、NF-B活化、CTGF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者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有协同作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NF-B活性及CTGF mRNA表达,从而减轻肝组织损害严重程度.
孙屹峰郭李柯秦咏梅杨道坤张超贤
关键词:酒精性肝纤维化参芪扶正注射液NF-B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合并急性肺损伤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4 2例 ,按是否合并急性肺损伤分为 2组。对比观察两组①年龄、性别、饮酒史、肥胖、高血压病史、血糖、住院日、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等 ;②呼吸、心率、体温以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的特点 ;③分析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与Balthazar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合并急性肺损伤发生率为 6 9.1% ,进一步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为 2 7.6 % ;②并发急性肺损伤组高血压病史及病程中血糖中度以上升高分别为 5 5 .2 %及 6 2 .1% ,显著高于未合并组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 ;③并发急性肺损伤组临床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快、高热及胸腔积液分别为 93.1% ,86 .2 % ,86 .2 % ,4 4 .8% ,均高于未合并组 ,差异极具显著性(P <0 .0 1) ;④两组按Balthazar分级对比观察 ,C级、D级、E级占有率相似 ,差异不具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肺损伤能否逆转可作为临床判断、治疗干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指标。既往高血压病史及血糖中度以上升高 ,可使发生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增加。病程中同时出现高热、脉数、呼吸频率改变及合并胸腔积液 ,四项中三项以上者 ,应警惕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秦咏梅孙屹峰杨云生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肺损伤
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预防、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预防组(A组),模型组(B组),缬沙坦治疗组(C组)。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各组每周连续3d,1;L/d,共4周。A组造模同时给于缬沙坦10mg/(kg·d)灌胃,共4周,第5周起停止腹腔注射DMN后仍按原剂量灌胃,再4周。C和B2组停止造模后,分别给予缬沙坦10mg/(kg·d)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8周后留取肝标本,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以免疫组化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含量。结果(1)A组:肝索排列基本整齐,有少量出血,汇管区稍扩大,未见胶原纤维增生。B组:肝组织大片出血坏死,有假小叶形成。c组:肝索排列紊乱,有出血坏死,汇管区扩大,有纤维间隔伸向肝小叶。(2)Masson染色胶原定量分析:B组明显高于A、C2组(P〈0.01),A组低于C组(P〈0.05)。(3)肝窦壁a—SMA观察:c组肝窦壁强阳性表达,A组肝窦壁基本不表达,仅见于汇管区,B组肝窦壁阳性表达,3组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缬沙坦部分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且预防效果优于治疗。
杨道坤乔汉臣孙屹峰梁海军
关键词:缬氨酸药理学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