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垂帆
-

-

- 所属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福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马祥庆

- 作品数:403被引量:3,738H指数:3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根系 植物 人工林
- 李莹

- 作品数:27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草甘膦 杉木 回避 污染物 琼脂
- 侯晓龙

- 作品数:140被引量:919H指数:19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根系 植物 类芦 重金属污染 植被恢复
- 蔡丽平

- 作品数:126被引量:790H指数:16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根系 类芦 植物 杉木 植被恢复
- 吴鹏飞

- 作品数:236被引量:1,095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研究主题:杉木 根系 植物 植物根系 低磷胁迫
- 草甘膦对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草甘膦与磷酸盐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它们在土壤中的主要吸附位点相似,草甘膦可能影响到磷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以福建分布最广的红壤、黄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草甘膦对2种典型土壤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2mg·kg-1的草甘膦显著提高了红壤磷的有效性,而草甘膦对黄壤磷的活化效果不及红壤明显。草甘膦对红壤Al-P和Fe-P的活化作用较强,Ca-P次之,而O-P含量则有所增加,黄壤各形态无机磷在草甘膦作用下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红壤速效磷含量与其pH达显著正相关水平,而与红壤无机磷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不同浓度草甘膦作用下红壤Al-P含量与Fe-P、O-P和Ca-P含量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黄壤速效磷与Al-P和Fe-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Al-P和Fe-P是黄壤速效磷的主要贡献者。
- 周垂帆林静雯李莹刘爱琴
- 关键词:草甘膦杉木土壤无机磷速效磷
- 林木低磷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7年
- 土壤有效磷缺乏在自然环境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植物的觅磷和耐磷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相关的综述性报道多限于农作物,对林木低磷胁迫适应性的综述性报道尚不多见。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林木为利用土壤中现有的含量极低的有效磷,形成了各种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文中从林木根系的形态学变化、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作用、林木对土壤低浓度有效磷的吸收利用以及应对低磷胁迫的遗传调控等方面综述了低磷环境中林木的适应机制,为揭示林木对缺磷环境的适应机理、发掘林木自身对土壤有效磷高效率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进一步筛选林木的磷高效品种和合理经营管理人工林提供参考。
- 于姣妲殷丹阳吴佳美周垂帆马祥庆
- 关键词:低磷胁迫根系分泌物
- 林用除草剂草甘膦的环境行为及生态风险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5年
- 林业除草是营林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发的林用除草剂草甘膦以其杀草广谱、内吸传导性强的优势在林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然而随着草甘膦的过量使用,残留在林地土壤中的草甘膦势必增加,不仅作用于靶生物以防除杂草,而且对非靶生物也产生影响,导致林地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功能遭受破坏。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草甘膦在农业应用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于草甘膦在林业上的研究鲜见报道。文中从草甘膦的除草机理、在林地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林用生态风险以及合理使用等方面综述了草甘膦在林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人工林经营过程中草甘膦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 林静雯李莹罗洁文刘爱琴周垂帆
- 关键词:林用除草剂草甘膦环境行为生态风险
- 一种用于研究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的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污染的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大气沉降重金属污染的试验装置,包括一保护箱体,所述保护箱体的顶板上设置有穿入保护箱体内大气沉降采集漏斗,所述大气沉降采集漏斗内设置有玻璃棉塞,所述保护箱体前侧设置有...
- 侯晓龙吴鹏飞蔡丽平韩航邹显花周垂帆马祥庆
- 文献传递
-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林木抗逆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9年
- 丛枝菌根(AM)真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重要真菌之一,它能够与宿主林木根系产生互利共生体,从而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着多种促进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林木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AM真菌对林木的抗旱性、抗病性、抗盐性、耐热性、耐虫性及对有害重金属抗性的影响等,通过促进林木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新陈代谢等来增加林木生长量、生物量的积累,从而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对在AM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林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林木抗逆性机制研究、森林经营等提供科学参考。
- 胡华英曹升张虹周垂帆何宗明何宗明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磷胁迫
- 不同栽培代次、林龄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渗透性研究被引量:27
- 2011年
- 对福建省漳州市不同栽培代次、林龄的桉树人工林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代次、林龄及同一林地不同土层的土壤渗透性均有较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一代桉树林土壤的渗透性呈提高的趋势,相同或相近林龄的桉树林,一代林的土壤渗透性大于二代林,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渗透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60 cm土层内6 a生一代桉树林的土壤渗透性能最好,其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及75 min内渗透总量的平均值分别是18.82,2.11,2.93 mm/min和164.08 ml/cm2。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考氏(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R2为0.823 9~0.982 1。土壤渗透性与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持水能力极显著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与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极显著相关。不同林地土壤渗透性能排序为:0.3 a一代〈1 a一代〈2 a一代〈3 a一代〈4 a一代〈6 a一代;4 a二代〈4 a一代〈7 a二代〈6 a一代。
- 王纪杰俞元春陈容王维梁关锋周垂帆俞小鹏
-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土壤渗透性
- 我国南方人工林土壤有效磷匮乏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土壤有效磷的匮乏是制约我国农林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目前有关森林土壤磷素匮乏以及对策的综述性报道并不多见。有鉴于此,文中综述了我国南方人工林土壤磷素的特征,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可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效磷匮乏的原因,分析了磷素匮乏对林木产生的相关危害,总结了目前应对土壤有效磷匮乏的方法,以期为高效利用土壤潜在磷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 曹升胡华英张虹周垂帆刘博
-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有效磷林木施肥丛枝菌根
- 生物炭及其老化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的室内模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生物炭的输入以及经历老化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为我国南方杉木林地施用生物炭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以杉木叶为原材料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水洗和酸化处理以模拟加速生物炭在自然环境中的长期老化,同时以2代杉木林红壤为供试土壤,设置土壤中未加生物炭(CK)、加入3%的生物炭(BC)、3%的水洗老化生物炭(WBC)以及3%的酸化老化生物炭(OBC)4组处理,进行150天室内培养后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的群落组成,并分析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与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相关性。【结果】生物炭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老化后的生物炭降低了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OBC对土壤溶解性有机氮含量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韦恩图分析表明,OBC对土壤微生物物种数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对细菌而言,生物炭老化前后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科、鞘脂单胞菌科和红螺菌科的相对丰度;OBC显著提高了土壤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与全碳、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变形菌门、拟杆菌门与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真菌而言,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主要的优势菌门,WBC提高了土壤担子菌门、毛霉亚门和灵芝科的相对丰度;OBC降低了土壤壶菌门的相对丰度;子囊菌门与铵态氮、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与溶解性有机氮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生物炭添加能有效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养分状况,然而经水洗和酸化老化处理后的生物炭提高土壤养分的效果有所减弱;老化前后生物炭的添加总体上均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物种数,但对
- 张燕林黄彩凤包明琢周垂帆何宗明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养分高通量测序微生物
- 浅析生物炭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工业排放废弃物数量增加并且使得土壤污染加剧,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重金属污染,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修复剂引起广泛关注,生物炭是缺氧或限氧条件下加热生物质制得的高度芳香化富含碳的固态物质。许多学者对利用生物炭改良环境污染土壤进行了各种研究。文章主要针对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污染效果和治理机制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李婉媛曹升周垂帆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迁移性生物有效性
-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近年来,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空间,从而影响了微生物的丰度、活性以及群落组成,最终提高了作物产量。文章主要针对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结果,以及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差异进行阐述,并着眼于当前该领域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李怡安胡华英周垂帆
-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微生物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