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贞
作品数: 50被引量:497H指数:14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高全洲
作品数:110被引量:1,56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化学风化 青藏高原 碳 碳循环 河流
解晨骥
作品数:10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化学风化 碳 水化学 东江流域 河流
沈承德
作品数:102被引量:1,01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BE 元素碳 有机碳 碳同位素 土壤
林培松
作品数:47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海南岛西部 森林土壤 气候变化 化学风化 碳
张胜华
作品数:7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水文局
研究主题:化学风化 碳 草原土壤 C/N比 高寒草原
微量元素记录的化学风化和气候变化——以巴丹吉林沙漠查格勒布鲁剖面为例被引量:14
2001年
查格勒布鲁剖面包含 7种类型的沉积相。地层中微量元素的总质量分数大致按照“风成砂→湖相层→黄土→古土壤”的顺序递增。多数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剖面中的演化趋势与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和硅酸系数的大小呈负相关。与洛川剖面的马兰黄土相比 ,查格勒布鲁剖面上更新统地层处于相对微弱的化学风化环境。表明 ,晚更新世期间 ,巴丹吉林沙漠一带的干湿变化取决于东亚夏季风的盛衰 ,西风气流带来的降水到达不了巴丹吉林沙漠附近地区。
高全洲陶贞董光荣
关键词:微量元素化学风化晚更新世东亚季风气候变化
桂江河流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4)C和^(13)C示踪被引量:6
2012年
基于一个水文年度的月周期性采样分析,用河流悬浮颗粒物的有机碳(POC)和溶解无机碳(DIC)的同位素信号探讨了桂江径流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桂江悬浮颗粒物中POC含量多介于1.70%~14.27%之间,平均为(4.54±2.94)%;河流POC的△^(14)C值介于-235.8‰~-26.7‰之间,平均为(-135.38±57.27)‰,没有检出"核爆^(14)C"信号,揭示了较为强烈的流域地表扰动和土壤侵蚀状况。桂江POC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变化于-29.92‰~-24.71‰之间,平均为(-26.86±1.29)‰,这与以C_3植物为主的流域生态系统的碳同位素组成一致。桂江颗粒有机质的C/N比多介于5.54~11.53之间,平均为7.97,低于全球河流的平均状况。一方面,土壤有机碳、岩石来源的地质碳及藻类生物量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桂江河流颗粒有机质的C/N比和△^(14)C值;另一方面,微生物群落对水体有机质的代谢分解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有机质的元素和同位素比值。桂江河流DIC的δ^(13)C值变化于-17.22‰~-10.65‰之间,平均为(-12.95±1.94)‰。冬半年河流DIC(δ^(13)C值平均为-11.47‰)几乎全部来自碳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夏半年土壤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对DIC(δ^(13)C值平均为-14.73‰)的贡献达28%。
陶贞高全洲黄夏坤刘克新丁杏芳付东坡
河南省沁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怀药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河南省沁阳市1971-2013年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沁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怀药生长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沁阳市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分别为0.4℃/10a和0.5℃/10a,怀药生长期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为0.3℃/10a;≥10℃活动积温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且持续时间延长;年降水量呈现不明显的下降趋势,降水季节分布与怀药不同生长期"少-多-少"的需水过程一致;强降水事件的减少有利于降低蓄根类怀药根(茎)腐烂的风险;气候变暖有利于怀药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在怀药全生长期间,气温和降水的同期协调作用显著影响怀药的产量(P<0.05)。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怀药生产区采取科学的生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任爱华李亚飞陶贞张乾柱徐鹏杨冰
关键词:气候变化道地产区
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对青藏高原海北站区的自然土壤和扰动土壤进行高分辨率采样,测定土壤根系、有机碳及其^14C含量;用^14C示踪技术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碳循环影响显著.耕作活动导致扰动土壤有机碳储量比自然土壤增加29.35%;扰动土壤剖面10~50cm深土壤有机质的^14C含量相对富集;自然土壤大多数有机碳储存在土壤表层,更新时间〈50a,同一深度扰动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少,更新时间长(171~294a);自然土壤10cm以下有机碳主要为更新时间〉1000a的稳定碳所控制,扰动土壤的相应值出现在40cm以下;自然土壤有机质更新产生的C02通量为114gC·m^-2·a^-1,扰动土壤为48.7gC·m^-2·a^-1.
陶贞沈承德高全洲孙彦敏易惟熙李英年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高寒草甸CO2通量全球变化
河流溶解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15年
河流溶解硅(DSi)承载着陆地表生过程的环境信息,其输入、迁移、转化和输出受多种因素制约。在全球硅酸盐岩风化过程中,31.53%~64.87%的DSi被陆地植被吸收,仅12.91%迁移至河流,在向海洋输送过程中,河流DSi又受到水生生物吸收、逆风化作用及"人造湖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弱化了海洋系统的"生物泵"作用;不多的研究表明全球河流DSi浓度变化介于138~218μmol/L之间,空间差异显著,有必要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建立多因素控制的河流DSi输出通量模型;与地壳主要硅酸盐岩的δ^(30)Si值(约为-0.5‰)相比,全球河流DSi的δ^(30)Si值变化范围较大(介于-0.2‰~3.4‰之间)且显著正偏,分馏系数达0.3%~3.9‰。这是由于流域内Si同位素的无机分馏和有机分馏2种动力分馏过程所导致。因此,探讨河流DSi来源、迁移及转化机制是未来深入研究河流DSi循环的关键问题。
张乾柱陶贞高全洲马赞文
关键词:化学风化
土壤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4年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动力学旨在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及更新速率。土壤有机碳库可分为3个亚碳库:"活动"、"缓慢"和"稳定"碳库。碳同位素特别是14C可作为研究土壤碳动力学的理想示踪剂;δ13C值是定量研究C3和C4植被更替历史的有效手段;14C示踪及年代测定与13C信号联合使用,可以估算土壤碳库的大小和驻留时间。碳同位素示踪应用于土壤碳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全球数据库和标准方法来量化土壤有机碳库,导致对土壤各亚碳库的大小和更新速率以及土壤CO2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难以估计土壤碳库大小的变化对大气CO2浓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
陶贞沈承德易惟熙高全洲
关键词:碳同位素土壤有机质全球变化
桂江主要离子及溶解无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河流的水化学组成与流域自然环境及土地利用等密切相关,记录了流域内各种自然地表过程与人类活动的信息.化学径流的分析结果表明,桂江水体的离子组成主要受碳酸盐岩化学风化过程的控制,CO2是这一过程的主要侵蚀介质;H2SO4对碳...
唐文魁陶贞高全洲毛海若解晨骥郑雄波张乾柱马赞文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3年
土壤有机碳因其储量大、驻留时间长而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分,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碳通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组成、转化和稳定性机制主要受土壤微生物调控。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和稳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土壤有机碳包括植物源碳和微生物源碳两部分:植物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土壤有机碳形成、转化和稳定的主要驱动力。土壤微生物通过“体外修饰”途径将植物碳分解形成易周转的土壤颗粒态有机碳;微生物通过“体内周转”途径形成的微生物残体碳,与土壤黏土矿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均贡献于土壤有机碳稳定组分。激发效应和续埋效应之间的平衡,调控土壤有机碳库的储量和稳定。全球尺度上,介导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微生物活性受制于年降水量和土壤环境要素(如土壤有机碳、总氮和p H等)。响应于全球变化,将来应关注植物凋落物—微生物活性—土壤基质耦合调控的土壤有机碳数量与质量变化机制研究以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环境依赖性探究,以揭示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周转及稳定性维持的调控机制。
宋文婕梁誉正陶贞钟庆祥贺一聪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海南岛干季化学风化产物输出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2014年1月实测的海南岛昌化江径流化学组成,运用物质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估算化学径流组成的来源和控制因素,探讨流域化学风化产物HCO_3^-和溶解性硅(DSi)的输出及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昌化江流域水体呈中偏弱碱性,化学径流组成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Ca^(2+)、Na^+为主。其中,77.30%的离子源于流域内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1.38%的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大气沉降对化学径流的贡献为5.45%,人类活动对干、支流化学径流的贡献分别为15.90%与21.04%,差异显著(P<0.01)。地貌条件、岩性及径流深度是影响流域化学径流组成的关键因素。昌化江流域干季输入南海的HCO_3^-和DSi量分别为2.12×10~8 mol、1.38×10~8 mol,是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在南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预算中不可忽视。
张乾柱陶贞马赞文唐文魁徐鹏高全洲林尤文
关键词:岩石风化
湿热流域生态系统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海南岛昌化江流域为例
陶贞张乾柱马赞文唐文魁